浅论现阶段财政直接支付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17-10-20 03:27钱淑敏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7年27期
关键词:财政管理财政部门国库

钱淑敏

摘 要: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财政集中支付成为政府资金最主要的拨款方式,增加了财政资金透明度,强化了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的有效监督,真正实现了“阳光财政”。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基础建设的不断扩大,财政集中支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问题。本文将就财政直接支付的风险及对策问题进行探讨。

关健词:财政直接支付;问题;对策

财政资金实行直接支付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2016年临清市乡镇集中支付改革的全面推开,标志着我市国库集中支付基本实现了全覆盖、高起点、高效运行。截止到2016年底,全市共开设单位零余额账户184个,开设财政零余额账户6个,用于财政直接支付,财政资金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大大提高。现阶段,随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入新的攻坚阶段,特别是新预算法颁布实施后,如何有效管控财政直接支付风险,提升国库集中支付效能是集中支付部门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现阶段财政直接支付运行状况

(1)政府采购资金直接支付运行情况。首先,根据政府采购年初预算及合同,预算科室下达指标,经预算、国库终审后,预算单位按合同支付进度申请计划,经国库科审核无误后下达。其次,预算单位接到可用计划后,在财政管理平台进行支付申请,上报给财政集中支付中心,支付申请书打印后连同政采购合同、发票原件一并上报集中支付中心。集中支付中心根据合同甲、乙双方内容核实支付申请书及发票内容,无误后,立即开付支付指令并送达银行,当日即可到达收款方。

(2)非政府采购(普通项目)资金直接支付运行情况。非政府采购资金支付,特别是各种扶助资金,例如计生奖扶资金、老龄补贴及因难儿童补助、学生助学金及各项拆迁补偿款等,几乎都纳入财政管理平台直付。为简化手续,让群众少跑腿,此类支付,一律由预算单位、财政集中支付中心、代理银行互相配合统一进行。

(3)非部门预算单位实拨资金支付情况。非部门预算单位涉及的财政资金支付,由于没有纳入财政管理平台,无零余额账户,所以,无法通过财政管理平台严格按直接支付的规定程序进行支付,但仍沿用直接支付的操作程序,由国库单一账户拨出,提报的纸质资料与直接支付相同。

二、现阶段财政直接支付存在的突出问题及风险點

(1)政府采购资金直接支付存在问题。一是退票(款)现象严重,影响资金支付效率。按直接支付程序,预算单位在财政管理平台进行申请并提交资料至支付中心审批,支付申请书要素如收款人名称、开户银行、银行账号等重要信息,漏、错、添字等错误稍有不慎便会发生。日前,账户与账号审核方面,集中支付方面并无有效手段。一旦退票,有些代理银行又发现不及时,就造成资金到位滞后,造成收款人不满。二是直接支付环节多,重复提报多,影响工作效率。有些政府采购项目,跨越周期长,且涉及各种不同的施工单位。但目前存档水平过低,每次付款都要求预算单位重复提报采购合同或发票(如果是全额的话)等原始资料,给预算单位增加了工作量,也造成了重复审核,影响了工作效率。

(2)非政府采购(普通项目)资金直接支付存在问题。一是支付过程过于细化,加重了各方工作量,影响工作质量。此类支付以补助性资金为主,特点是涉及人多,弱势群体占比高,社会影响大。所以从资金安全角度出发,支付手续要求多、细。二是应纳未纳入直接支付的项目资金仍多,支付途径不唯一。除因无零余额账户而被迫选择实拨支付的项目外,有些项目资金额度大且涉及人多,却因嫌直接支付手续多或想逃避财政监管,而选择授权支付。

(3)非部门预算单位实拨资金支付存在问题。目前,无零余账户的单位或企业(个人)的资金支付,都纳入实拨范畴。实拨程序无法通过网络操作,预算单位只负责提报资料,财政人员自行向代理银行开具支付令,资金流向不像财政管理平台一目了然;审核节点少,支付凭证一旦录错,很容易造成财政资金的流失,且不易发现;同时,对财政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现阶段财政直接支付控风险提效能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强化直接支付的意义,提高直接支付比例,突出财政部门的资金监管职能。一是与年初预算相结合,细化预算的编定。特别是对于专项资金,无论是本级还是上级指标资金,只要纳入年初全口径预算,必须将项目资金的支付方式作为一项重要的要素列进年初预算,并在下达预算指标时严格按规定执行。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直接支付的认识。让预算单位意识到直接支付的优势,更重要的是,让其意识到,直接支付有效防范了人为因素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财务人员的责任,是对单位和个人的一种“保护”;同时将财政资金的直接支付率纳入单位考核内容,制定详细的考核指标和奖罚措施,凡是应纳入直接支付而未纳入的一律进行相应处罚。

(2)优化直接支付流程,提高支付审核电子化程度,开通财政资金支付的“绿色通道”。首先,预算单位将申请书在财政管理平台上提报给财政部门后,合同、发票或收据等资料扫描成电子版加盖单位电子印鉴后传送到财政部门。其次,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传送来的各种资料进行审核,无误后,开具电子支付令及清算单,加盖有效电子印鉴后传送给各代理行和清算银行。再次,代理银行收到财政部门传送来的支付令,审核无误后,进行支付,并向各相关单位传送电子支付回单,同时,向清算行发起电子清算划款凭证,进行清算。最后,清算银行对收到的电子清算单和划款凭证进行审核,无误后,进行清算,并发电子回单给各代理银行和财政支付部门。至此,支付完成。

(3)堵住资金支付的“口子”。针对不同情况取消特定实拨账户和专户,强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意义,突出国库单一账户和银行清算制度在支付中的地位。具体做法为:首先,在政策范围内,和上级部门认可的情况下,建立虚拟零余账户单位,将无预算单位的各类企业、个人等的游离于财政管理平台的财政资金全部纳入此账户。其次,根据财政资金的性质和用途,授权与其相关联的预算科室下达预算指标,并经预算或国库科审核。再次,相关收款人(企业或个人)提交合同、发票等资料及账户、账号等支付基础信息,由支付执行机构人员代录计划、申请,审核无误后,进行支付。最后,按直接支付的一般程序,各代理银行和清算银行进行相应的资金清算。

(4)强化内控管理,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降低人为因素对直接支付业务的影响。一是加强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对单位出纳、审核等财务岗位做到不相容设置,互相牵制、互相监督;资金支付的各种单位印章、个人印鉴分别保管;档案、电子凭据等原始资料要保存完整,及时入账,并不定期抽查。二是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各支付相关单位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责任感。要把好人员入口关,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能力作为选拔和任用的重要标准,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力度,避免因业务不精造成退票、退款等支付操作错误的发生,杜绝故意刁难、拖延等支付等不作为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付辉耀.浅析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财经界,2015(12).

2.陈永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探讨.中国集体经济,2014(25). (责任编辑:郭和军)

猜你喜欢
财政管理财政部门国库
优化乡镇财政管理促进乡镇经济发展
浅论县级国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层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银子去哪了
财政管理困境与路径探析
乡镇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对财政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
反腐倡廉工作中发挥财务部门作用的策略
国库电子化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