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及策略

2017-10-20 13:41颜涛
知识文库 2017年3期
关键词:隐性教育资源政治

颜涛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所迫和客观需要。本文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探讨入手,重点剖析了当前我国在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结合实际就新形势下优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一些富有参考性和操作性的策略。

大学生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最富朝气和活力的群体,作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结束不久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我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事实证明,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信息渠道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使得以前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容易引起大学生群体的排斥和厌恶心理,这就需要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在隐性思想政治方面谋取新突破。因此,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所迫和客观需要,也是顺应新一代大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一、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来源于各国学者对于隐性课程的研究。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在其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出了“附带学习”的概念,强调对学习内容外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进行研究,引起人们对隐性课程研究的注意。1968年,美國教育社会学者在其著作《班级生活》中首次提出了“隐性课程”的概念。围绕隐性课程,人们从不同的研究视角进行了许多分析研究,产生了许多争论,并形成了不同的学派。隐性课程研究的热潮,为人们通过隐性课程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了条件,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由此产生。学者们先后从资源论取向、方法论取向、课程论取向、实践论取向等不同视角对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研究。本文在综合中外诸多相关研究者的观点基础上认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是指高校在开展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自觉运用隐性课程理论,依托各种各样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更多地采取隐性、间接的方式方法,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政治理论和价值观念的行为及其过程的总称。

二、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作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方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相比有较大的区别,且具有其本身的特点。

第一,渗透性与潜隐性。與一般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的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并未子浮现于形式至上,而是集中于社会实践活动中,并贯穿社会实践的全过程。具体而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常常是创造一定的教育环境,并将教育内容隐藏于日常生活、活动或学习中,并依靠于学生自身的体验来感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间便受到情感的陶冶,哲理的启迪。在实践活动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虽然较为单一(隐藏于实践活动中),但其内在的意图、内容、目的却是多种多样的,其强调的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潜隐于实践活动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而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使受教育者不再只是关注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进而有效消除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

第二,灵活性与开放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了实践活动、日常生活或学习等本身存在的形式,并结合时代背景借助多种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常见的如校园文化、人格影响等等。当然,其也有其他丰富多样的活动方式,如趣味比赛、参观访问、活动沙龙等,这些活动方式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相比更加灵活、趣味、多样,更能引发受教育者的兴趣,消除其逆反心理。此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资源是丰富多样的,其涉及到方方面面,没有固定场所、固定时间,可以在任何时空开展(网络虚拟空间也可以),所以其在形式和时空上都具有灵活性与开放性。

第三,主体性与持久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被看作一种以受教育者为主体的自主性教育,因此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没有居高临下的知识灌输,没有学校的隐性制度规定,没有教学方法上的限制。且由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潜藏的方式开展的,因此受教育者在接受与选择上都有很大的自由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受教育者的自主性与主体性,其可以根据自身的意愿、情感、需求选择特定的活动、参与方式等,从而使其积极性得到调动。对大学生而言,其思想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积累和发展的过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经历较长的教育过程,这样学生才能在一定时间后潜移默化地形成自我思想、转化为自觉的行为。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完全是受教育者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的结果,是一种学生无意识心理进行的教育,因此在短期内难以活动立竿见影的效果。换句话说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长期的开展,而当学生的思想形成后,其产生的作用将是长久地,并成为学生今后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指导,促进其个性、人格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三、当前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育者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不强

当前,许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还比较缺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具体表现为:第一,许多从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师还不具备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会或不注重使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开发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第二,许多大学辅导员缺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加之由于辅导员需要管理的学生数量较多,还要承担其他行政工作和相应的教学科研任务,使得许多大学辅导员不具备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和意识。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不足

大学和社会中蕴含的丰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有效开展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但是由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内隐性、弥散性等特点,因此造成大量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未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比如,由于受到传统观念束缚,许多思想政治专业课程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开发;一些学校重视校园物质基础设施打造而轻视校园文化气息和人文精神的培育,使得校园文化中丰富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难以实现充分利用;大学生交往所形成的“同学圈”、“朋友圈”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常常被忽视;教育者群体的形象气质、文化内涵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常常没有被充分利用。

(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利用不够充分

实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依托一定的载体来承载和传递信息,从而实现无意识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当前,许多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载体利用不够的問题。一方面,学校组织开展的各种学习活动、文艺活动、征文比赛等活动,大多是为了完成任务或者响应号召,而缺乏比较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另一方面,对日益兴起的校园传媒、微博微信、人人网、QQ群等载体的认识和把握不够,从而造成网络中大量现存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被浪费掉。

四、新形势下优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思考

(一)树立科学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普遍比较缺乏的现状,迫切需要树立科学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具体来讲:一是要树立科学的现代教育理念,用科学理念来指导和促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二是要贴近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和精神需要,积极树立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三是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既要充分尊重当代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充分發挥教育者的主导性作用,从而树立和巩固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的德育理念。

(二)加大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可以围绕与大学生紧密相关的课堂学习、宿舍生活、校园活动、学术科研、社会实习等内容,加大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其次,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型校园传媒方式,及时有效地传播国家政策文件精神、政治思想、文化学术信息等,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加强对学校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工作动态等及时向学生推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同时,高校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进行延伸,针对信息诈骗频发等现象,要加强校园传媒的监管,防止校园传媒的内容走向庸俗化、低俗化,从而确保校园传媒的传播正能量的作用和能力不受削弱;最后,要通过微博微信、论坛等教会学生善于辨别当代不同类型的校园传媒中的虚假信息,增强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充分用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载体

要树立“互联网+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对于当代大学生普遍使用互联网以及手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现象,不能采取行政命令式的禁止手段,而应通过积极科学的引导,一方面多向学生介绍和宣传互联网的本质属性和特点,让学生认识到这不过是一个现代化的平台和工具而已,只可好好运用,不可在网络中沉迷和失去自我;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和分享时政新闻、专业知识、社会热点、就业信息等对自身发展积极有利的信息。此外,要引导学生科学、合理、适度地使用搜索引擎、新闻网站、校园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网络资源,确保不能因为整天沉溺网络游戏或微信、QQ聊天等休闲娱乐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和休息,更不能因为白天黑夜看电脑、手机而损害眼睛等身体健康。此外,要结合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当代大学生在参加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四)建立完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

一方面,应积极创新高校政治思想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好思想政治专业课程中的各种教育资源,努力实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和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和有效衔接;另一方面,应积极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携手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加强对大学生的联络、沟通与辅导,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和学习、生活动态,并及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多在学生群中宣传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些知识,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旋律和正能量,确保高校大学生思想动态的随时掌握和有效引导。同时,要不断强化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障、时间经费保障和人才队伍保障,建立完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评价体系和信息反馈机制。

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新局面。针对当代大学生所具有的新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高校应在始终牢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前提下,不断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创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和方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健康发展,共同努力将当代大学生培养为富有时代新特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一代社会优秀人才。

(作者单位: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隐性教育资源政治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高中生物学中的隐性定理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
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认识与实践
米歇尔.奥巴马与第一夫人的隐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