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蕾
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我曾在海外教授四年中文课程。新加坡的辅华中学以完善人格为主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的课程设置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培养完善人格为主的教学理念
初到学校,我对学生的基本印象就是:衣着整洁,彬彬有礼。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会在胸前佩戴一个工作牌,学生只要在楼道遇到挂着工作牌的老师都会鞠躬问好。
有人说新加坡的学生很“老实”,我觉得这是因为学校乃至国家都注重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学校并没有开设思想政治课,可是学生都自觉地表达了对国旗的敬意和对教师的尊重。
学校除了注重对学生的品行教育以外,也很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每周二、周三早上,学生到校后都会进行阅读,周二读英文书籍,周三读华文报纸(学生版)。全校学生一起,或在操场,或在礼堂,每次半个小时。读完后,学生要写一份阅读笔记作为当天的作业,之后才开启一天的课程。
具备了良好的品行及学习习惯,就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么,推广到整个国家,全民素质的提高也就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了。
因材施教的课程设置
新加坡的中学教育提供四种不同的课程选择,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倾向。中学阶段(相当于我国的初中,他们的高中叫初级学院)的课程分为特别课程、快捷课程和普通课程三种,学生在通过小学毕业考试之后,成绩排名全国10%的学生可以修读特别课程,约50%的学生可以修读快捷课程,约40%的学生将只能修读普通课程。
特别课程:四年制,学生可以修读高级母语,高级母语和英语两者之一可以为第一语言。快捷课程:四年制,学生只能修读快捷母语课程,其它课程与特别课程相同,英語为第一语言。普通(学术)课程:五年制,学生在第四年参加剑桥N水准考试,通过后可以修读第五年的课程,然后与特别课程、快捷课程的学生一起参加剑桥O水准考试。普通(工艺)课程:四/五年制,学生在第四年参加剑桥N水准考试,大多数学生在N水准考试后不再修读第五年课程,而直接进入技术学院。
虽然看起来很复杂,教师备课也很麻烦,因为同一年级就分三种甚至四种不同的教材,但这恰恰体现了学校的课程设置是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为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持。如普通课程(工艺)班的主要科目为英文、数学及电脑应用,选修科目有工艺学习(或设计工艺)、基础科学、食物与营养、时装与布料、美术与手工,为那些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开设应用课程,为他们走向社会做了充分的准备。
适合学生发展的实践活动
新加坡的学校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除了同样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外,他们还十分注重学生的课外辅导活动(Co-curriculum Activities,简称CCA)的成绩。和一些选修课相比,CCA要重要得多,每个学生都得选。有些核心课程可能只学一两年,而CCA要一直学到毕业,花的时间也很多。
新加坡的中小学是半日制,上午的课程到13:30结束,下午为CCA时间。每个学生都要至少选择一种团体活动,主要有四类:制服团体——有男童军、女童军、红十字等;体育活动——各种田径、武术、体操等;表演艺术——合唱团、舞蹈队、华乐团、管乐团、弦乐团;俱乐部和协会——数学、自然科学、IT、华文学会等。
所有的CCA都由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管理,管理机构会在网上公开招聘辅导老师,有新加坡交响乐团的乐手,有来自中国的舞蹈演员和退役的运动员,也有一些兼职的教师,费用都由教育部承担。除此以外,各学校每年还可以向教育部申请最高达100万新币的经费来发展自己的专长项目。可以看出,新加坡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是不遗余力的。
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艺术修养,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体合作的意识,更重要的是,所有的CCA都强调和社会的联系。例如,学生社团的领袖不是教师指定的,而是通过竞选产生的。竞选方式与真实的选举模式完全相同。有能力的学生们可以借此一展身手,甚至可以跟选区议员一起接见选民,去国会旁听讨论,实现了与真实世界的对接。
除了CCA外,新加坡的学校也为各个年级的学生安排了不同内容的实践活动。例如,辅华中学曾安排一年级新生露营三天,二年级进行为期一周的拓展训练,三年级学生去马来西亚的山村生活实践。这些活动主要是让学生进行生存体验,不会安排他们住旅馆,学生都需要背着睡袋前行。每年假期,学校也会组织学生去一些贫困地区做义工,教当地的孩子们学英语,为简陋的教室修理课桌椅等。通过这样的体验活动,学生懂得生存,热爱生活,加深了对社会的了解,并切实感受到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应该为社会尽一份力。
窥一斑而知全豹,从一个学校的课程安排与实践活动,我们能看到整个新加坡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塑造一个民族的未来”,面向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编辑 汪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