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舞钢市人民医院(462500)刘亚玲 杨保华
河南省舞钢市中医院社区(462500)李艳贺
1.1 临床资料 42例患者系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均为高危妇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干预组,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8.98±2.9)岁,平均孕周(37.7±1.6)周,其中3例瘢痕子宫,6例巨大儿,6例妊高症,6例胎儿宫内窘迫。对照组,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28.75±2.7)岁,平均孕周(37.6±1.7)周,其中4例瘢痕子宫,5例巨大儿,5例胎儿宫内窘迫,7例妊高症。两组一般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护理方法
1.2.1 待产心理护理 在人院待产阶段,需通过与临高危产妇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同时做出心理评估与制定心理护理方案,给予针对性的情感支持与健康指导,告知心理状态可对分娩过程产生影响,让临高危产妇有意识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同时为临高危产妇讲解宫缩等相关知识,以便在正确认识宫缩的基础上减轻宫缩痛带来的恐惧感、焦虑感;向临高危产妇介绍病房环境、医院环境。为了避免临高危产妇因陌生环境而产生恐惧感,则应保持产房无噪音、整洁、干净、温馨舒适,将一些造型优美的绿色植物摆放在窗台或走廊上,使产房白色、单调的空间具有一丝活泼的色彩,从而缓和产房严肃气氛与高危产妇的焦虑、紧张情绪[1]。
1.2.2 心理疏通干预 为减少产生出血的情况,需要护理人员全过程的对产妇进行心理干预。首先向产妇介绍出血发生的机制,嘱咐产妇不要紧张,了解其中的生理知识,并告知相关的注意事项。对正常分娩的过程进行介绍,告知产后出血所存在的问题,让产妇意识到问题,并重视自身问题。对产妇目前所存在的异常心理进行评价,对自身情绪进行调整[2]。在这个过程中,家属以及亲属的陪伴可帮助产妇降低异常心理模式,能够让产妇意识到自身有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心理得到安慰。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增加和产妇的日常沟通,让患者能够说出心理话,减少护患之间的紧张关系,从而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
1.2.3 产程的观察及护理 第一产程时注意生命体征的检测;第二产程时,注意观察产程和正确接产,监测胎心情况,指导产妇进行调整;第三产程时,注意宫缩素使用,以减少出血[3]。
1.2.4 提供温馨的待产环境 改善周围环境,保持一定的温度和适度,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提供必备的产后衣物,让产妇能够安心修养,减少环境带来的压力[4]。
1.2.5 产后护理 结束分娩后,及时与高危产妇交流并进行适当的心理安抚,如夸赞分娩表现良好、配合方式正确、分娩过程顺利等,也可采用松弛疗法,如产后播放柔和的轻音乐等舒缓紧张的精神状态,以减轻精神上的疲劳感及促进产后精神恢复,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率。此外,在产后应告知母乳喂养所具有的优点,并指导高危产妇尽早与新生儿接触及做到早哺乳[5]。
附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和SAS量表评分比较
附表2 两组患者出血情况比较
1.3 评价标准 对两组产妇护理前后心理状况进行量化评分,选择SDS和SAS量表进行抑郁和焦虑的评价。具体标准:<50分无焦虑和抑郁,51~59分轻度症状,61~69分中度症状,>71分重度症状。比较两组的产生出血率、产生出血量及24h出血量。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评分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心理状况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SDS和SAS量表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DS和SAS量表评分较护理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组间SDS和SAS量表评分的比较上,干预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1。
2.2 出血情况对比 在产后出血的比较上,干预组在产后出血率、产后出血量及24h出血量上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2。
高危产妇产后出血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情况,但分娩后持续出血或者24小时之内出血量在500ml以上,则可进行产后出血的诊断。产后出血病因较多,且病情变化较快,重症患者进展较快,给产妇带来较大影响。产后产妇不同的心理状态与产后出血有一定的关系。本文研究中,通过对高危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干预后的产妇在SDS和SAS量表评分上均优于未特殊干预组(P<0.05),且干预后的产妇在产后出血率、产后出血量及24h出血量上均低于未干预组(P<0.05),这说明通过护理干预,可降低高危产妇的异常心理,并且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出血量,更有利于产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产妇的顺利康复。
综上所述,对高危产妇进行心理护理有一定的必要性,可改善心理状态,改善产后出血情况,有利于产妇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