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心率减速力的研究及临床意义

2017-10-20 11:11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526040代少华陈浩刚梁翠娟陈艺英陈惠颜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10期
关键词:心动张力心率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526040)代少华 陈浩刚 梁翠娟 陈艺英 陈惠颜

心率减速力(DC)检测技术是一种检测自主神经张力的新技术,由德国慕尼黑心脏中心Georg Schmidt教授研究提出。心率减速力(DC)检测是经过24h心率整体趋向性分析及减速能力的测定,量性的评价受检者的迷走神经张力,从而对猝死中高危患者进行筛选及预警,优点是简便、无创[1]。心率减速力(DC)降低时表示迷走神经的兴奋性降低,即其对受检者的保护作用降低,即为中高危患者;若心率减速力(DC)正常,则表示迷走神经对人体的保护较强,个体属于猝死的低危者[2]。而HRV与DRs同样作为动态心电图监控个体心脏自主神经的指标,与DC具有同样的参考价值。

高血压患者,尤其是中高危的高血压患者,存在交感神经张力升高及迷走神经张力降低的情况[3],由于身体、情绪等不稳定因素,常会有猝死的可能性。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率减速力的检测,以及分析两组DC、心率变异(HRV)以及连续心率减速力(DRs),来探讨DC与HRV在自主神经功能方面的检测价值,并分析对高血压患者的筛选及预警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随机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2月的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研究组年龄在48~82岁(均龄60.58±9.76岁),男性38例,女性22例;同期随机选取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年龄在47~79岁(均龄59.23±10.10岁),男性33例,女性27例。两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另外,针对研究组的高血压患者,均符合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及WHO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同时我院通过其他相关检查或资料证明,排除患者具有其他明显影响检测结果的疾病,例如糖尿病、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不全、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与低下或其他神经疾病,以及服用影响自主神经的药物等。

1.2 检查方法 (1)DC及HRV的监测计算:①两组均接受我院心电检查,用于离线分析进行心率减速力(DC)的计算。②动态心电图通过数字化自动处理系统转化为以心动周期RR值为纵坐标的序列图,比较每个心动周期与前一个心动周期的RR值,确定心率减速的心动周期。③确定20个间期的心率段数值,选定比前一个心动周期延长者的减速点作中心点,并选取中心点左右两侧各10个心动周期作为一个心率段。④参照以上步骤,确定多组心率段,并进行有序的排整。⑤按照公式:DC=[X(0)+X(1)-X(-1)-X(-2)]×1/4,将对应周期的平均值代入并计算结果(单位为ms)。⑥根据动态心电图分别计算出SDNN、rMSSD及pNN50。SDNN是指个体自主神经功能整体的变化,pNN50指大于50ms的百分比,是HRV快速变化的成分之一,而rMSSD则是指快速变化的成分的值。(2)DRs是在DC分级的基础上弥补评估自主神经功能的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s代表几个心动周期内发生心率减速。比如DR8代表连续8个心动周期发生心率递减。本文对DR4、DR8进行统计分析。

1.3 评价指标 ①按照不同的标准,将危险层级划分为低、中、高等级。正常人的DC值大于4.5ms(低危),DC值低于4.5ms的为异常。把DC值低于4.5ms的细分为:DC值在2.6~4.5ms之间的为中危值,表示患者迷走神经张力较低,心率减速力下降,属于猝死的中危者;DC值低于2.5ms为高危值,提示患者迷走神经的张力过低,心率减速力明显下降,属于猝死的高危者[4]。②DRs分级[5]:DR4小于0.05%评估为高风险,DR2小于5.4%且DR4无异常或者DR8小于0.005%且DR2、DR4正常评估为中风险;三者均无异常则为低风险。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式来分析,当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DC值及风险分层对比 在两组检测结果中,高血压患者研究组在低危值的有9例,中危值的有35例,高危值的有16例。研究组DC平均值为4.03±1.98ms。健康者对照组中,处于低危值的有51例,中危值的有8例,高危值的有1例。对照组DC平均值为7.71±4.80ms。两组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对比见附表1。

2.2 两组患者HRV各值及DRs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SDNN、rMSSD、pNN50、DR4与DR8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DR2值为8.37±1.58%,与对照组的8.52±1.39%无明显差异。详见附表2。

附表1 高血压患者与健康体检者DC值对比表(±s,n=60)

附表1 高血压患者与健康体检者DC值对比表(±s,n=60)

低危者(例) 中危者(例) 高危者(例) 平均值(ms)研究组 9(男4女5) 35(男23女12) 16(男11女5) 4.03±1.98ms对照组 51 (男27女24) 8(男5女3) 1(男) 7.71±4.80ms P值 0.000 0.001 0.000 0.0013

附表2 两组患者HRV各值及DRs对比(±s,n=60)

附表2 两组患者HRV各值及DRs对比(±s,n=60)

SDNN(ms) rMMSD(ms) pNN50(%) DRs(%)DR2 DR4 DR8研究组 78.27±19.11 30.19±22.73 4.33±6.62 8.37±1.58 0.38±0.22 0.006±0.003对照组 126.83±23.9 58.38±37.49 15.25±15.83 8.52±1.39 0.61±0.17 0.012±0.007 P值 0.000 0.001 0.000 0.713 0.002 0.002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情况越来越严重,相对以前人们的饮食,人们更多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加上现代人缺少适当的锻炼,促使高血压患者的增多。而高血压的危害很大,早期可引起患者头晕目眩,头疼等症状;中后期会对血管产生损害,造成患者心血管疾病及一些其他比如肝肾等其他脏器疾病,危害较大,严重时会造成生命危险甚至猝死。如何有效地筛选中高危高血压患者,辅助提高其预警作用,降低中高危高血压猝死发生率成为国内外研究重点。一般认为自主神经功能是个体发生猝死的影响因素之一,部分高血压患者在早期就已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降低[6]。本文通过动态心电图与血压同步监测来比较两组的DC、HRV及DRs值,并对比分析这些监测值与高血压的分层关系。

HRV主要表示的是个体对外界的反映,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但是相关报道表示高血压患者的HRV会出现异常[7],而作为HRV变化形式的DC监测则不受外界影响。DC监测能够准确有效地反映个体迷走神经张力。DC值低则表示个体交感神经张力升高、迷走神经兴奋度低,不敏感,表示个体自我保护能力降低,反之则对个体自我保护能力高。本文中高血压患者的DC值其平均值仅为4.03±1.98ms,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的DC值(7.71±4.80ms),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应的高血压患者组的SDNN、rMMSD以及pNN50也均明显低于健康者,因此笔者认为DC与HRV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均能够反映个体的自主神经功能,而且反应形式一致,即正相关。

DRs虽与DC生理机制类似[8][9],但其更多的是反映短期内迷走神经的变化,监测个体在几个心动周期内连续发生心率减速的值,与DC监测相辅相成,更加详细地反映个体的自主神经功能,达到更加稳定的预后效果。从附表2中可看出,两组在DR2的监测值接近,并无明显差异,而DR4与DR8则能明显的反映出两组的差别,这可能受个体差异及环境因素,所以笔者认为DRS对高血压患者的监测保持在连续4个周期监测以上则更有参考意义。

综上所述,高血压患者存在交感神经张力升高及迷走神经张力降低,通过DC、HRV以及DRs的监测,能够全方位准确地反映出高血压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情况,从而能够提高中高危高血压患者的筛查准确率,为临床诊断提供决策参考,从而达到更加稳定高效的预后效果。

猜你喜欢
心动张力心率
您了解心动过缓吗
心率多少才健康
翻转,让记叙文更有张力
离心率
是心动啊,糟糕,躲不掉雪中的清华路156号
离心率相关问题
论张力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张力
张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