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
【摘要】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信息共享,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和调度能力,提高水利工程设备自动化水平和防洪抗旱水平,并能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效率。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水利工程管理中信息化技术应用的主要作用,对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及其措施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作用;措施
一、水利工程管理中信息化技术应用的主要作用
水利工程管理中信息化技术应用的作用主要表现为:(1)提升工作效率。在水利工程中的灌溉区通常线长、点多、面广,因此传统的人工检测、涵闸、巡视以及水泵管理工作的效果较低,同时这些工作的工作环境也很差。然而采用信息化的技术可以实现以上工作的自动化,并且提升水利工程灌溉区的工作效率。(2)科学调度水资源。信息化技术具有信息传递实时性、监测数据精准性等特点,在水利工程中应用时能够有效地结合气象、水文等检测数据实现大水利工程大数据的整合分析,进而实现水利工程相关决策的科学化。(3)实现高效节水。将信息化的技术和灌溉、防渗渠道、微管、喷灌以及滴管等现代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依据灌溉区土壤的情况以及空气湿度和植被需水量,从而合理的进行灌溉作业。
二、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分析
1、卫星定位技术的应用分析。卫星定位作为信息化技术的一部分已经成为现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主要使用GPS卫星定位系统和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它们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控制段、空间段以及用户段。卫星定位系统跟其他无线电定位系统相比精确度更高,受天气影响较小的特点,利用卫星定位系统可以对水文地质进行有效监测,一旦发生灾情可以进行准确定位,并辅助通讯技术对水利工程的指挥中心进行通信和播报,通过信息化技术达到防灾减灾和实时监控的作用。
2、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其是通过基础的空间数据,并利用地理数据分析和模型分析技术,为水利工程提供精确的动态信息以及三维的空间图形。地理信息技术具有空间分析、动态预测、综合信息处理能力,这就使得地理信息技术逐渐成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手段。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空间数据的录入、傳输、分析、管理,并将经过处理的数据呈现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者面前,能在信息管理和防灾减灾都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我国的水利部门就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成了1:250000比例的水利电子信息图,并与各省市自治区水利部门机构进行共享,从而对水利工程进行有效的规划的监管,提高建设科学性,减少了重复生产数据的成本,为水利工程信息共享提供了地理依据。通过地理信息技术还可以建立流域、胡波、江河的水下地形结构图,并生成相关数据,形成水文地理信息预报,为河床演变分析提供基础,也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提供地理信息系统平台。
3、通信及网络技术的应用分析。其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应用有效保证了水利工程信息的高速、有效、可靠传播。把地理位置上分散的水利工程通过通信及网络技术将信息连接在一起,对信息量大、种类校对的水利信息通过网络技术进行汇总打包传输,并且对三维模型、图像、水利数据等资料进行传输交换,此外,通信及网络技术在水利工程上还有像软件技术以及存储管理等。
三、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1、明确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标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统一的标准与规范是保证信息资源共享,应用软件相互兼容,各级水利信息处理平台互联互通的先决条件。目前水利部已正式颁布《水利信息化标准指南(一)》来规范全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标准问题。由于水利信息化涉及水利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必须结合实际,统一规划,精心设计,科学论证,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为网络化和资源共享打好基础。
2、建立健全水利信息系统数据库。(1)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主要包括水文地理、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已建和在建的供水工程;用水户和用水定额;供水、用水、耗水、污废水排放量及水价等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水资源需求分配的预测、分析、模拟仿真、优化等应用模型,逐步形成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制定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流域或区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2)建立健全水质监测和评价信息系统。通过建立供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定时、快速收集水质信息,灵活地提供水质历史资料和水质趋势预测;及时进行水质监测和预警预报,确定主要污染源,提供应对措施预案并进行评估,发布水质信息和评价结果。(3)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各类水利工程设施的历史资料、现状信息的收集、整理、入库,检索与查询。存储和管理在建水利工程的设计方案、技术规范以及进度控制、质量管理、招标活动等信息。(4)建立健全水情、水务数据库。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分部门建设,逐步建成面向全疆水利系统的、基本完备的水情、水务数据库体系,形成完善的信息处理机制,为各应用系统提供服务。采用微机进行水文、水情水务数据的整编和存储。将纸质文本数据电子化,并建成数据库,规范水文、水情水务资料整编与存储,做到资料规范、完备、详尽。
3、加强水利信息化人才培养。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加强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利用多种途径、方式搞好计算机应用知识特别是信息知识和网络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工作。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努力造就能从事水利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研制开发、建设实施、运行管理的专业队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信息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管理中,从以前的水情和雨情等天气信息采集监控发展到现在的联网预报、信息化数据分析以及水利工程一体化等,都离不开信息化技术。并且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提高了信息采集和传输实效及自动化水平,因此对其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徐祥安.试论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水利工程中的有效利用[J].四川水泥,2014(10)
[2]谢勇.浅析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的应用[D].广东工业大学,2015
[3]李宏峰.浅议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关系[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