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杰
【摘要】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江淮分水岭地区,通过分析滁州市现状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综合分析滁州市现状用水水平、水资源面临的形势,从制度体系建设和工程体系建设两个方面提出滁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发展模式,并给出建议。
【关键词】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滁州市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加剧,而水资源浪费现象、用水方式粗放、用水结构不合理、用水效率低下以及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更是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节水型社会是在政府、用水单位和公众的共同参与下,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措施,达到水资源高效利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社会。
1、概况
1.1滁州市基本情况
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国土面积1.35万平方公里。2015年滁州市常住人口401.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9%。滁州市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江淮分水岭横贯市域。
1.2滁州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滁州市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66mm,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35.8亿m3,水资源总量40.9亿m3,水资源可利用率在52%左右。
2015年滁州市供用水总量22.55亿m3,其中地表水供水21.74亿m3,占总供水量的96.4%;地下水供水量0.7780亿m3,占总供水量的3.4%;其他水源供水0.0365亿m3,占总供水量的0.2%。
2015年各行业用水占总用水量比重分别为:农业用水占75.17%,生活用水量占10.30%,工业用水占13.88%,生态与环境补水量占0.65%。
2、滁州建设节水型社会必要性分析
2.1滁州市现状用水水平
2015年滁州市人均综合用水量为561m3/人,约是安徽省的1.2倍,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滁州市万元GDP用水量为172.7m3/万元,是安徽省的1.3倍,与用水效率较高的合肥市、南京市、北京市等存在较大差距,与周边芜湖市、淮南市进行比较,用水效率略低于芜湖市,但高于淮南等重工业城市。具体见表1。
2015年滁州市亩均灌溉用水量331.0m3/亩,约为安徽省的1.2倍,亩均用水量较高。農业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05,节灌率11.1%,节水水平略低于周边大部分城市及安徽省平均水平。
2015年滁州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51.3m3/万元,虽比安徽省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96.8 m3/万元低,也低于周边淮南市的72.9 m3/万元,但仍高于工业用水效率较高的合肥市、芜湖市等城市,这主要与滁州市工业产业结构有关。
2015年滁州市人均居民家庭生活用水水平为111 L/p.d,与安徽省平均水平持平;其中城镇居民家庭为149 L/p.d,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水指标为68 L/p.d。滁州市城镇节水器具普及率为50%,供水管网漏损率达22.9%,水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2.2滁州市水资源面临形势分析
(1)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仍然突出
滁州市地处江淮丘陵区,受气候、地形等条件影响,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相对短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各部门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水资源紧缺、供需矛盾突出的局面已开始显现,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2)河湖污染问题较严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受到威胁
滁州市2015年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36.4%,水环境质量有了显著改善和提高,但仍未能达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要求,整体水环境质量仍然比较差。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废水、生活及农业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大,而污水处理回用量很低,再生水利用机制尚不健全,水环境污染问题仍将日益加剧,水质型缺水问题日益突出,水环境污染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威胁日益严重。
(3)节水型社会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同时面临新的挑战
滁州市在社会节水方面有一定的成效,但整体发展仍比较粗放,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水平仍然较低。目前经济布局及产业结构尚不能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不能完全理顺、落实,节水法律法规及制度建设尚不完善,社会节水力度投入不强,人民节水意识淡薄,需要通过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得以解决。
3、滁州市节水型社会发展模式
3.1节水制度体系建设
(1)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用水总量控制体系,严格节水监督及用水效率管理,强化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管理。
(2)完善节水法律法规建设。结合滁州市实际情况,加强滁州市法规和节水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实施节约用水条例办法和配套的行业节水管理相关政策。
(3)推进水权水市场建设。探索适宜滁州市自身情况的水权交易制度,明确水权转让条件和程序。
(4)健全节水考核监督制度。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节水指标落实情况的统计、监测和考核评估,充分发挥全社会对节水工作的监督作用。
3.2节水工程体系建设
(1)农业节水
充分考虑滁州市不同区域的水资源禀赋条件,优化农业用水配置。以大型灌区为重点,推进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工程,创建节水示范灌区。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建立市、县、乡三级高效农业示范区。
(2)工业节水
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发展。梳理滁州市高耗水行业,开展水效对标达标改造,严格市场准入。创建节水型示范企业和节水示范工业园区,以点带面加快工业节水发展。
(3)生活节水
加快城区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强化用水监督管理,降低供水漏损和无端浪费。大力推广节水器具和节水产品,鼓励居民淘汰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生活用水器具。加强服务业和公共机构节水,推进节水技术改造。创建节水示范小区、节水示范单位等。
4、建议
随着滁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问题逐渐凸显,节水型社会建设是必经之路。
(1)加强部门协作,落实责任。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一场深刻的社会改革,需各部门深切配合、统一协作,在各个区域、不同领域,科学分工、各负其责,才能高效能地全面建设滁州市节水型社会。
(2)充分依靠科技手段,推广节水新技术。节水型社会建设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节水,更需要依靠科技,提高节水水平;加强节水技术创新投入,推广先进的农业、工业等节水技术,向高科技节水转变,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
(3)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水意识。节水涉及整个社会,需要全民的参与,通过节水宣传、建设教育基地等手段,提高公民全体节水意识,从自身做起,不浪费水资源。
参考文献:
[1]郭晓东,刘卫东,陆大道等.节水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区域节水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12):98-104.
[2]郭晓东,陆大道,刘卫东等.节水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区域节水措施及其节水效果分析—以甘肃省河西地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7):1-6.
[3]杨丽英,许新宜,贾香香等.泉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研究与评价[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0,46(3):405-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