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楚玙 曾洁
[摘 要] 课程群建设是近年来高校课程建设的趋势之一,分析了高师语文教育专业的文学类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高师语文教育专业的文学类课程群建设方法。
[关 键 词] 高师院校;文学类课程群;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2-0071-01
课程建设关系人才培养的质量,课程群建设是将多门相关课程视作一个整体,进行协同建设,它是近年来高校课程建设的趋势之一。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儿童文学、文学理论这五门课程是高师语文教育文学类的专业核心课程,前四门学科承担着理清中外文学发展脉络、认识重要作家作品等教学任务,文学理论则是承担文学鉴赏与评论等相关的教学任务,这几门课程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如果将这几门课程作为一个整体,建立文学类课程群体系,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师语文教育文学类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高师语文教育专业的文学类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没有科学规划,不符合高师学生的接受习惯
高师语文教育文学类課程存在着规划不合理的现象,如文学理论这门课程理论性强,需要有一定的文学史知识积累,如果将文学理论安排在文学史类课程之前,不符合学生接受习惯,会给理论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
另外,高师的专业课建设不同于本科院校,要有一定的特点与针对性,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高师院校语文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合格的语文教师,所以在进行文学类课程教学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本校的学生情况与培养目标,不能生搬硬套本科院校中文系的课程安排、课程内容、教学方法。
(二)课程重复讲解,造成资源浪费
高师语文教育文学类课程课堂时间就很有限,如果不重视学科课程群建设,很容易造成几门课程讲解的重复、资源的浪费。例如,儿童文学这门课程的内容和外国文学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内容,在外国文学中已经出现过,儿童文学课程中不应再进行相同的讲授,而是应该从儿童文学自身课程的角度进行新的阐释,建立高效的课堂。
(三)课程切断联系,没有形成整体
文学类课程内容本身就是互相影响的。例如,现当代文学史中,许多作家作品受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影响。再如外国文学史这门课程,由于文化背景等原因,容易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如果可以联系中国文学史内容进行对比讲解,将大大利于学生的学习。文学理论的教学需要配合大量文学现象进行讲授,要为其他文学史类课程奠定基础。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打破壁垒,保证文学课程的整体性。
二、高师语文教育专业的文学类课程群建设方法
(一)组成教研团队,形成教学合力
建设高师文学类课程群,要发挥团队优势,将文学类课程教师组成教研团队,形成合力。课程群团队教师不仅要理解自己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大纲,也要了解课程群中其他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建立课程之间内部逻辑的联系,同时尽量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这要求高师院校积极培养一专多能型教師,并且要组织开展相关的教研活动,进行集体备课,互相听课、评课等。
(二)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安排课程
高师院校语文教育专业一定要对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既充分考虑课程的内在联系与逻辑关系,又充分尊重每门课程的独立性,并根据文学类课程的特点与高师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统筹规划。在安排课程之前,要有明确、实用的人才培养方案,有科学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还要根据高师院校语文专业的培养目标,设定每门课程的课程目标以及学科课程群的整体目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不同的角度与侧重点,优化教育资源。
(三)建立课程导论,创新评价机制
对于高师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课程导论的建立十分必要,在各项文学类专业核心课程展开教学前,要介绍课程的内容介绍其在整体课程群中的作用和具体的学习方法等,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并且要引导学生构建整体的思维,不要割断文学课程整体的联系。文学类课程具有特殊性,只靠课堂本身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需要大量的课外时间研读经典文学作品,并且进行独立思考,所以课程导论还可以起到一定的规划作用,学生自主研读之后,才能更好地吸收课堂内容,进行课堂讨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另外要创新评价机制,在对学生的评价中要进行整体的创新和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是每门课程进行独立的考试,在课程群构建整体思维的引导下,可以联合多门相关课程进行整体的评价,利用创新的评价机制反过来推进学生整体思维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李慧仙.论高校课程群建设[J].江苏高教,2006(6).
[2]陆为群.高师院校课程群建设的原则和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
[3]李亮伟.浅谈中文专业文学课程群的改革[J].宁波大学学报,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