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设计P2P创新模式研究

2017-10-19 19:11孔德静王鹤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7年8期
关键词:城乡规划毕业设计应用型

孔德静 王鹤

[摘 要] 分析应用型大学建设中“真题”形式的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设计的优劣,提出适合应用型大学转型背景的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设计P2P创新模式,从“对等教学”和“理念指导实践”两个层面进行阐述,并提出P2P模式下毕业设计的评价体系。

[关 键 词] 城乡规划;毕业设计;P2P;应用型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2-0006-01

一、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误区

倡导创建应用型大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很多高校从教学体系、授课内容、实习实训环节等不同方面强化改革,试图最大限度地实现对人才的应用型引导。单从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设计环节而言,应用型大学建设的突出手段即是对毕业设计采取结合实际工程项目的联动方式。更甚者,在对毕业设计评价过程中,有些教师的主导意见表述为“参与设计院实习的设计项目应当给予更高分数,因为实际工程更具有可行性”,换言之,对侧重理论研究和教师假定题目的设计作业,往往被认为实际意义欠缺。综合而言,应用型大学建设的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最大误区在于极端地强调实践而忽略对理论基础研究的重视,相信这一结果绝不会是政策制定的初衷。摆脱这种思维的关键,在于教师对应用型大学的正确理解和学生对实践能力与理论素养的重新平衡[1]。现实局面中存在这样两种现象:(1)参与设计院实习的学生,存在“拿来主义”的倾向;(2)学生参与教师项目,一定程度上按照指导教师实际工程思路开展设计,学生沦落为教师的“绘图员”。二者均营造了注重最终图纸效果和实践参与度而轻视理论创新应用的虚拟繁荣[2]。

二、P2P创新模式

针对“真题”形式的毕业设计存在的优劣势和应用型大学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笔者提出一套毕业设计创新模式,即P2P,并从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构建,试图获得适应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需求的全新形式。

(一)Peer to Peer的表层含义

Peer to Peer,或为Person to Person,即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对一毕业设计题目。题目应当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针对毕业设计要求进行适宜性调整。如无法实现,可以采用实地实情的“假题”训练,即具备便捷的场地调研条件和符合实际情况的设计已知条件。这种模式,有效地避免了“真题”带来的极大不足,同时也并未失去实践参与的意义。“真题”假一点儿和“假题”真一点儿的设计策略,是为了实现师资配比、教师能力、学生兴趣、成果质量的平衡。这种P2P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教师指导学生的热情,解决了选题存在的狭隘困難,也为学生参与选题提供了可能性[3]。

(二) Point to Practice的深层内涵

究其内涵,P2P创新模式的重要环节在于Point to Practice,即理念指导实践。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局面缺少的不是实践,也不是图面表达,而是设计成果背后的理论支撑。这点是应用型大学建设中城乡规划专业乃至所有设计类专业建设成败的关键。为避免毕业设计继续落入形式主义圈套只重实践和表达而忽略理论创新根本,提出P2P模式的深层含义,用以指导毕业设计工作的开展。最终的图纸和文本注入了象征生命的内在精神,这种内在品质支撑下的方案成果是唯一的,无法从其他方案中套用。毕业设计中理念指导下的实践,是理论结合实际的外在表达,是真正意义上的應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离开理论的实践,是片面的、极端的和不科学的[4]。

三、P2P模式下的毕业设计评价体系

(一)由实践性向理念指导下的实践性转变

是否为实际工程项目不再是评价成果优劣的最重要标准,以何种理念支撑项目更值得关注和期待。成果中对理念的萌芽、生长、分布、成熟等环节的文字和图学表述至关重要,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科学性。鼓励和支持概念设计所带来的前卫、创新的思维表达,杜绝工程图纸中存在的死板、单一、套用、模版化等共性问题,其评分标准应当先理念而后实践,体现理性的应用型建设。

(二)由技术性向社会性转变

成果考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其社会意义。应当摆脱固有的思维定式,即重视技术性而对不易实现、不易表达、“无关紧要”的内容全部修剪,只保留技术性图纸和文本表达。对社会性问题的考虑提上新高度,应当从毕业设计开始,指导学生形成连贯的思维意识,逐渐转变工程实际项目的侧重点,更多地将民生、人本和精神价值放在前列,而后考虑经济利益和物质追求。教师选题时,应当从源头考虑题目的社会意义,以获得满意的设计成果。其评分标准应当重社会意义而轻技术操作,体现城乡规划一级学科的广泛内涵。

四、结语

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设计P2P创新模式,不仅重视实践,更要提倡理性的实践,即理念指导下的实践;不仅重视专业技术,更要运用专业技术服务社会需求,即技术支撑下的社会服务。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在具有厚重的文化理念积淀的技术性实践服务人才,或许更为准确[5]。

参考文献:

[1]李建伟.中国规划设计专业教育的根本问题[J].中国园林,2007(15):14-16.

[2]张强,代敏.城市规划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1):99-101.

[3]单赛卖.地方院校城市规划专业毕业设计教学体系建设初探[J].新课程研究,2010(12):30-32.

[4]杨光杰.城市规划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规划师,2011(10):111-114.

[5]崔英伟.城市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D].重庆大学,2005.

猜你喜欢
城乡规划毕业设计应用型
基于土木工程专业认证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的实践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大数据时代城乡规划决策理念及运用探究
高职“四层三环节二抽查”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①
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设计实施与探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论中国城乡规划中存在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