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凤
[摘 要] 民办高职院校在严峻的招生形势下,只有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院竞争力,才能可持续发展。分析了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的构成,阐述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关 键 词] 民办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监控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2-0100-02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民办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民办高职院校与公办院校相比在办学理念、政策支持和教学资源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近几年民办高职院校招生压力大的情况下,各民办院校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相应建立健全教学质量标准,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希望通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从而提高学院的知名度,保障民办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一般由组织体系、目标体系、制度体系、方法体系和反馈调控体系五大部分组成,通过内部的组织协调和外部的交流沟通,在目标设计、组织保障、过程监督、反馈调控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有效管控人才培养质量的达成,促进民办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现有的办学条件下达到最优状态。
一、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的组织体系
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通过“分级负责、分工管理、协同监控”的原则构建院级督导、系部督导、学生督导和检查員组成的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的三级组织架构。
1.院级督导。教学分管院长负责,由督导办公室行使教学质量监控的工作职责,并负责协调全院教学质量监控的工作。
2.系部督导。系部的教学质量监控在各系部主任的领导下,配备一名兼职督导,负责对本部门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监控。
3.各专业教研室的教学质量监控由专业主任负责,组织本专业教研室的听课、评课、试卷命题、试卷阅卷、试卷分析、毕业论文题目申报、过程指导、答辩安排等工作,通过专业教研室组织的各类自查、自评,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予以解决。
4.学生检查员一般由各班级的学习委员担任,负责了解和收集班级学生对学院在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教学条件、后勤服务及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每个年级每个系指定一名检查员组长,负责收集汇总意见和反馈信息。
二、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目标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体系是通过对学院人才培养过程的质量监督,通过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合理化设计达到人才培养的预期目标。
1.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又称专业教学计划。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是学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以及保证教学质量的指导性文件,是保障教学过程、落实教学任务、合理编制课表的基本依据,务必保证教学计划的前沿性和合理性;要加强对教学计划制订过程的监督,调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论证合理性,保证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人才培养必须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组织,如果实施过程中需要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的,应按学院规范程序递交修改申请并审批。
2.人才培养过程:保障各项教学文件准备齐全、作业布置与批改、教学进度计划、学生评教、同行评教、督导评教、教研活动等各个教学环节按要求有序进行,确保学院的正常教学秩序。
(1)制定规范的课程标准。要根据专业特点,注重课程内容和知识的不断更新,全面系统地制订各专业课程标准和实训课程标准;按照课程标准开展教学,严格规范教学行为。
(2)严格课堂教学要求,规范任课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任课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课程教学日历在上课前认真准备并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上课做到得体大方,语言表述清楚规范;认真履行教师的职责,督促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课堂讲授做到观点阐述准确,知识点清晰,准确表述专业学科的新成果、新技术,突出专业知识重难点,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是教学实施过程的重要部分,课程教学是基本的教学活动,是专业建设的基本元素,课程建设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学院教學质量的好坏以及培养人才质量的高低。各专业教研室要按照合格课程、院级重点课程、省级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的不同层次要求,制订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加强课程建设,确保课程建设的质量。
(4)深入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强调一切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集体学习、分组讨论、小组推荐交流,从分享中获得更多认识,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现自主学习。同时,在大数据的多媒体环境下积极推行现代教育手段,促进教学手段改革。
3.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走访调查,收集社会对毕业生的条件需求以及评价信息,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经过实际工作后,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管理过程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等的感受要求,为学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培养目标等决策提供合理依据。
三、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方法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是用于监督教学工作的全过程,通常分为一般性检查和专项检查两种方式,将一般性检查和专项检查有机地结合,有计划地对教学全过程进行检查。
1.一般性检查可以采用普遍性检查和特殊性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有序进行。
普遍性检查:普遍性检查的重点是各教学环节的常规工作检查,目的是稳定正常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计划顺利实施。
特殊性检查:特殊性检查的重点是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课程标准的制定、执行情况、课程考核情况分析,通过检查分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每学期按时间节点分为学期初检查、学期中检查和学期末检查,其中以学期中教学检查为重点。
(1)学期初检查主要是检查教学准备情况,通过检查教学的软硬件、学生的返校情况、任课教师的备课情况等,保证学期初的教学秩序稳定。
(2)学期中检查主要是检查教学开展情况,通过掌握课程教学执行情况,分析检查结果一方面肯定教学成果,另一方面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一般会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检查教学相关文件,教学执行进度等。
(3)学期末检查主要是检查教学效果,通过检查教学目标完成的情况,分析这一学期的教学成果,并对下学期的教学工作作出计划。
2.专项检查:根据常规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结合学院各个阶段的重点工作进行专项检查。
(1)学院教学质量工程和科研立项项目的定期检查。通过对批准立项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推动学院的整体科研能力建设,着力打造院级重点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提升学院办学特色。
(2)加强对市级、省级科研立项项目的管理、监督和检查,通过对建设项目进行阶段性验收指导以及结项评估,及时总结科研建设的经验,提高学院的整体科研水平,提升学院的品牌建设能力。
四、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体系
以建立健全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前提,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为保障,全面监控教学质量。
1.督导工作条例。明确督导成员组成,细化督导工作制度,明确督导工作职责,为学院督导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2.兼职督导考核细则。对兼职督导员的工作按质和量两方面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给予奖励。通过工作考核,充分发挥兼职督导员的作用,调动和激励兼职督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听课制度。院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系(部)主任、专业教研室主任、教师、有教学任务的兼课教师、辅导员等要求随堂听课,了解课堂教学情况。督导部门每学期要统计并公布听课情况,营造学院上下关心教学、重视教学、支持教学的良好氛围。
4.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坚持教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政策宣传,严明教学纪律,增强教职员工的责任意识,维护教学工作的正常秩序。
5.学生检查员制度。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发挥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发扬学生草根管理的理念,激励学生的管理意识,让学生敢于管理、善于管理,起到一定的教学管理监督作用。
五、教学质量反馈调控体系
以一般性教学检查与专项检查为基础,以教学督导、系部、专业教研室及学生检查员为依托,加大教学反馈和质量调控力度,不断改进教学工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一般性教学检查反馈调控。及时发现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以书面形式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其整改。
2.专项检查反馈调控。充分发挥各类专项检查的作用,加大指导、督促整改的力度,规范教学科研建设的管理,提升學院的整体综合评价。
3.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反馈调控。建立学生评教、同行评教和督导评教的三方评价体系,真实客观地反映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对评价高的教师予以表扬,相反评价低的教师,究其原因,认真整改,督促其进步,提高学院整体教学水平。
4.学生检查反馈调控。通过学生检查员收集、整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将有关信息及时反馈至相关部门,要求做好回复和解决方案。及时将解决结果反馈至检查员,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六、教學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建设思考
1.通过组织开展公开课、教学竞赛等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一是为教师多提供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二是为省里组织的各项教学教研活动做准备,争取走出校门,多向同行请教学习、交流经验,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重视新教师的指导和培养,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青年骨干教师,有利于保证教学质量、保证学院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学院要积极争取外部的培训机会,把教师送出去培训;另一方面,学院内部建立有效的培养机制,通过向老教师学习以及老教师的指导,保证建立一支结构稳定的教师队伍。
3.加强教学运行管理,保证稳定的教学秩序。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工学交替、校企合作办学等模式的出现,考验了教学运行过程管理。我们应该更好地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制订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案,减少运行过程中的临时调整,保证稳定的教学秩序。
我们要牢固树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教育生命线的观念。面对严峻的招生压力,民办高职院校只有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学院竞争力,在学院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下,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