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矿区小南坑小学
建设云端课程 引领学习变革
阳泉市矿区小南坑小学
阳泉市矿区小南坑小学始建于1953年,现有教职工102名,共设26个教学班,学生1022人。学校全面推行“德润人心,文化天下”的博雅教育,围绕着“促师生成长,创博雅名校”的奋斗目标,多年来一直非常重视信息化工作,先后在多媒体课件、教育博客、电子白板、微课、云平台与课堂融合上下功夫、做研究。在工作中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教师素质提升,重视教学实效,扎实推进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学校被评为“国家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山西省首批“信息技术学科基地校”。学校承担的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重点课题《基于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实验研究》、《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有效学习研究》均已结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混合学习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要求,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适应“互联网+教育”的需求,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我校开展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形成共识,确立了“以新理念引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工作思路,加大培训力度,确保每一位教师明确“只有先进的理念才能指导行动研究”的执行理念。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确定目标,逐步推进,开展了富有特色的研究活动。
我校秉承“重培训、强能力、促成长”的教师培养理念,通过“以点带面,辐射全校”的培训形式逐层递进。先让一部分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再让这些骨干教师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分批分类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以星星之火在全校教师队伍中燃成燎原之势,稳步提升全校教师的业务素养,为模式研究的开展夯实基础,练好内功。
我校成立了精英教师工作室,由校领导、各学科教研员和8个学科的10名一线教师共18名成员组成。工作室成员以具体课例为依托,率先开展混合学习模式研究。在他们的引领带动下,教学研究在学校全面展开,一线教师人人参与,设计制作微课,建立在线课程,组内共研磨课,修改补充完善,合力开展应用研究。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我们的研究方向。我们希望通过努力,让学生课前、课后的学习能够更加有趣而个性化,让学生乐学好学,把学生从机械重复单一的作业负担中解脱出来,让教与学都变得更加快乐而高效。
目前,我校师生依托阳泉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了学校网站、班级主页、学生空间,建立了校本资源库,自主研发了覆盖小学全学科的网络云课程,实验班的学生基本能用云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和师生在线互动,为学生开展混合式学习提供平台支持和技术指导。
我校教师在阳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人人建课,全校共建立了9个单元微课,3个整体课程,建课187节,微视频162个,学科覆盖率为100%,老师们在教学中边学边建,边建边用,已初步形成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相融合的新型教学生态。
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开展混合式学习。课前老师在平台上搭建课程,组织学生回顾旧知,同时要求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学习新课重难点。另外,教师在讨论区发贴,以问题导向的方式组织学生对新知进行分析与思考,并完成教师布置的网络练习。学生提交答案后,老师在后台通过大数据统计可以直接了解到学生的掌握情况,以此为依据教师进行二次备课;课上教师根据课前掌握的学生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共性问题,突破重难点;课后教师在平台设计拓展练习,帮助学生拓宽相关认识,同时给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再次学习的机会。
我校利用网络平台搭建课外阅读课程,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时监测指导,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了阅读质量。
课例《夏洛的网》:老师在平台设置导读课程,由好书推介、初读感知、精读感悟、提炼方法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对学生有具体要求。
在“好书推介”部分教师通过微视频讲解初读一本书的一般方法,要先看封面,再了解作者、目录、内容摘要、封底等。同时为学生提供电子图书的链接,方便学生阅读。
在“初读感知”部分教师会提出初读要求,不认识的字要查字典,学会用“圈、划、批、写”的方法来读书。
在初读基础上,带领学生“精读感悟”,细细品味书中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教学生带着问题再读,通过讨论区进行分享交流,边读边思,学会记录。语文倡导读写,所以读完全书后老师会指导学生自选主题进行写作。学生有自主选择权,可以写自己最感兴趣的情节或人物,也可以写自己新学到的阅读方法。
在“提炼方法”部分,将“好书推介、初读感知、精读感悟”三个环节中用到的方法再次梳理、总结,让学生运用这种读书方法进行更有效的阅读。这样的混合式读书,孩子们会更加爱读书,会读书。
目前,我校语文学科教师在云平台上共建课外阅读指导课程百余节,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利用云平台指导课外阅读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课外阅读,为课外阅读的指导另辟了一条蹊径。
云平台辅助教学,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开放,问题情境生动逼真,能够帮助小学生快速进入角色,学习积极性高涨,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从而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课例《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课前教师发布学习要求,请学生观看微视频并完成自测题,然后将自己的见解与疑问发布在平台讨论区中。学生完成后提交作业,运用平台自动批阅的功能,学生提交后就知道自己哪道题错了,如果不懂,可以在讨论区中与全班同学互动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即时解答。如果是共性问题可以置顶或到课堂中去解决。教师当天根据平台大数据反馈的学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真正体现了以学定教。课中让学生在平台中进行练习,直接提交,教师根据大数据的实时反馈功能,了解哪道题哪位学生错了,哪道题错的较多,当堂讨论,当堂解决。教师还可以把出现错误的学生作业“打回”,让学生改错后重新提交,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课后让学生完成拓展练习,如果对本节知识还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回看视频再次学习。
课前老师将微视频和课文听力做成任务点,学生在线预习后,完成相应的易考易错题型。教师进入课程后台,就能看到每一个学生的预习情况,明确哪些地方对于学生是难点,需要在课堂上重点讲解。课后针对本课的英语短句制作听力测试,学生完成检测,系统自动批阅,大大提高了老师的批阅效率。
我校历来重视艺术教育,除了课程表里的艺术课,每周三下午第二节课后,我们还会组织学生进行社团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社团。有的学生兴趣广泛,想参加不止一个社团,但是时间冲突;有的社团较受欢迎,选择人数较多,实际条件无法满足需求,怎么办呢?我校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与教师素质优势,让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在平台建设网络课程,供学生免费学习。学生可以自主安排时间通过网络平台学习,方便快捷,真正做到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A.丰富的校本课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多可能
《葫芦丝吹奏》是我校常年坚持的一门校本课程,每节音乐课上,教师都会用10分钟教学生吹奏葫芦丝,因为音乐课堂“时间短、内容多”,每个学生在学习吹奏葫芦丝的效果上都有差异,为了保证在短时间内掌握吹奏技法,我们特意在平台建立网络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在家反复地、有选择地学习与巩固,提高教学效果。本课分课程简介、学法指导、基础音学习、曲目集锦与拓展小结五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课程简介”,学生可以通过微视频了解这套教材的内容与结构。
第二部分“学法指导”,学生能通过微视频中的示范,明白怎样选择最适合的方式学习葫芦丝吹奏。
第三部分“基础音学习”,通过微视频为学生进行指法指导,帮助学生认识各音指法,指导学生吹奏时的手指部位与呼气方法,指导学生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
第四部分“曲目集锦”中,为学生提供初学后可以吹奏的、难度适中的曲目,供不同程度的孩子们有选择地学习吹奏。
第五部分“拓展小结”,课程总结并预祝孩子们学习愉快,同时提供“葫芦丝”曲目供学生参考或深入学习。
我们将此课设置为全市开放,外校的学生也能以旁听生的身份观看课程视频,随时随地自主选择学习课程。
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登陆平台自由选择其它校本课程免费进行在线学习。
如学生选修《剪纸艺术》,可以了解剪纸的起源及其作用,认识剪纸符号和阴阳剪刻、对称、平面剪纸剪法等,在欣赏中外剪纸作品中感受到剪纸艺术的神奇魅力,使学生产生了传承剪纸这一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愿望和热情。
选修《儿童创意线描》可以认识创意线描,了解线描所需要的工具和线描作品需要注意的问题,课程中循序渐进地介绍了线描动物和线描人物的画法,进而拓展到色彩线描,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选修《学画彩笔画》帮助学生认识三原色、色彩三要素、色彩学名,学习“过渡”、“点绘”、“混合”等涂色技法,掌握风景、人物和花卉的起稿、涂色的具体步骤和正确的绘画方法。课程还提供了丰富的欣赏素材供学生临摹练习,帮助学生进行造型和涂色的训练,提高他们的绘画表现能力。
B.开放的活动课程,为学生自主学习带来了更多便捷
课间操课程《舞彩童年》是我们的一个新尝试。
课程共分三个部分,分别由“看一看、学一学、练一练”组成:
“看一看”这个环节包含课间操的完整示范视频;
“学一学”共有6小节,是动作的分节示范视频;
“练一练”是伴奏音乐,学生可以跟着音频反复练习。
以往学校改版课间操,需要占用大量的音乐课和体育课来进行学习和练习,今年我们在平台上建立了网络课程后,把课程发布给全校学生,让他们利用周末等课余时间自学新版课间操的分节动作,再跟着完整示范视频反复练习。
学生登陆后,可以把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布在主题讨论帖里,同科任老师或其他学生在线互动、解难答疑;也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练习视频发到班级群里,引导学生互相学习、点赞,评选出跳得最好的“小舞者”,全校进行表彰奖励。这样的课程能够更好地赋予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教师的引导和讨论使教学行为更加完整,有效支持了学生的深度学习。如果有个别动作不够规范,我们利用课间操的时间集体练习、纠错即可。经过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式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均等的学习机会、辅导机会、展示机会,学习效果也非常好,既省时又高效。
丰富的云平台网络课程使孩子们的混合学习成为可能,这种在线学习和传统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新型教学生态更能适应当前倡导的学生主体、探究、合作的学习理念。
我们坚持从课堂实效、学生本位出发,混合式学习模式基本成型。这种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形式,实现了理念革新与角色重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学习单为载体,以探究为途径,以导学定位教师角色,最终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优质高效。
学生:学习云课、完成检测 → 合作探究、掌握新知→ 巩固练习、拓展延伸(课前) (课中) (课后)教师:发布云课、查看数据、二次备课 → 以学定教、答疑解惑 → 提供资源(课前) (课中) (课后)
该模式侧重点在于课堂结构和预习方式的改变,以往学生的预习局限于自己看书划重点,现在变为观看微视频,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单。当然,这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设计导学案、学习单、录制微视频、搭建云课程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生生互动,以小组专题讨论、主题辩论等多种学习形式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所学知识的内在规律和学习方法。这种模式让课堂更具人性化,学生能自己掌控学习,合理分配学习时间,高效利用知识资源,最大程度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自主性。
目前,我校各学科都在此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适应本学科特点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有了质的突破和整体的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明显,成绩显著,社会声誉不断提高。
2016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我校教师100% 提前并超额完成晒课任务,3节课荣获省级优课,5节课荣获市级优课。在山西省中小学交互式白板教学应用优秀课例展示活动、山西省中小学优秀微课程(微视频)展示活动、山西省第十八届教育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全国小学数学微课大赛中,仅省市级就有31人次获奖。学生们创作的电脑绘画作品在省、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也频频获奖。
我们不仅在信息技术方面收获殊荣,学校的其它各项工作也佳绩频传。近五年来,我校共获得60余项各级荣誉,我校师生共有700多人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我们相信付出总有回报,努力终会成功。
在混合式学习的实践征途中,我们目前所做的工作还只是一些尝试,前路漫漫,任重道远,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我们会继续努力一路前行。
(责任编辑:张俊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