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晔 马速 吴惠明
摘要:近年来,中国的制造业迅猛发展,中国已然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制造工厂。与此同时,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并且对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师徒制人才培训模式不管是在人才数量还是质量等方面都俨然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人才作为企业最重要的发展资源,他们的知识和技能不仅决定企业的生产力、竞争力,更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命脉。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以传统手工业为基础建立起的传统学徒制难以适应现代制造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因此,推行以企业对人才技能的需求为出发点,以产学相结合的技能教育和生涯教育为导向的现代师徒制是企业培育人才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职业生涯 教育与实践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和生涯发展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现代学徒制虽然强调的是师傅“手把手”教的职业技能传授方式,但并不意味着现代学徒制只是“应职教育”。
以现代职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上讲,帕森斯的“人职匹配”和舒伯的“发展观”的综合运用才是人才培养的上上之选。因此我国的现代师徒制教育,不能只是强调社会需求和职业岗位对人的需求,现代师徒制教育在凸显“职业性”同时,也应关注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求。只有把“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为职业教育的内在价值,兼顾社会需求和人的自我发展的需求,现代师徒制教育才能走出一条满足现代职业社会人才需求的、富有教育内涵的科学化道路。
为此,本课题组以《现代学徒制下的职业生涯教育与实践》为题,通过大量时间及各方调研,最终以昆山科技企业已成功应用于多个企业的现代师徒制培训教育模式,结合实际案例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旨在将职业素养与生涯教育渗透至现代师徒制教育中去,以体现现代师徒制职业素养和生涯教育的“职业性”和“教育性”的完整结合。
主要研究和实践内容如下:
一、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发展潜能分析
主要包括: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等个性特征,引导学生客观分析自己的职业发展优势,清晰职业发展的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力。
昆山科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金属产品结构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等业务,企业人才涉及机械设计制造、工业设计等专业。公司通过与全国各大院校合作,对机械学院的大二学生开始进行宣讲,并从中选拔45名左右的学生组成一个临时班级;针对这一班级的学员,对其进行初步的课程培训,培训内容详见表1中所示;随后通过老师推荐优秀学生、考试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筛选,平均每月进行一次教学,待所有课程结束后再次进行人员录用筛选。选定30名学员入厂进修,入厂后企业根据学生性格、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和平衡,针对每个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分配到符合自身发展的岗位,适合的人到适合的岗位上发展。
二、帮助学生进行职业机会分析
使其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前提下,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增强主动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其今后升学和就业的大方向,确定个人所从事的职业。
通过第一次的培训、選择,跟着企业指派的师傅进行相关职业技能的学习,按照所学专业不同,技术类职位主要分配为三大类:加工中心培技、模修培技、车床培技。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掌握技能,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师傅技艺的精深产生钦佩之心,从之前的“被迫学”变为现在的“愿意学”,再由师傅以亲身经历进行职业机会分析,增强学生的愿望与认知,增强主动学习的能力,全面提高学徒自身综合素质。
三、对学生进行行动方案制定、实施与自我发展教育
对学生进行行动方案制定、实施与自我发展教育,使其能够在师傅的指导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生涯自我教练技术的支持下,顺利完成阶段性生涯发展目标。
与公司合作的高校、学院立足企业对中高级人才的需求,各专业开设的课程打破了传统的重理论轻技能的做法,对学生进行行动方案制定、实施与自我发展教育,所有开设的课程都是根据企业发展所需标准而确定。教师的授课计划,讲授的教学内容,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都严格按照企业发展和人才需求要求、标准进行设计,做到与企业发展步调一致,确保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专业性。
四、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
在现代学徒制的制度框架下,学生对于产业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的领悟能力,对职业规范的理解,对职业风范的把握,以及创新创业意识的激发,都将有其独特优势。
机械相关专业主要涉及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以及数控技术专业。专业的选择是基于目前我国的工业情况而定,数控技术和数控装备是制造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中国制造2025,高档数控机床便是其中十大领域之一,企业迫切需要这些专业的人才。公司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就业方向的基础上,分析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同时通过对企业的广泛调研,分析就业岗位、工作职责以及典型工作任务等方面来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并且将先进的企业文化引入课程教学中,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的目标,充分体现了现代师徒制培养模式的特色。例如,公司在学员的每一个不同阶段都提供着相应的课程培训,《员工职业素养培训》、《公司质量体系》等。
五、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
培养学生能根据社会需要与个体特点,正确选择职业的能力。在国家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掌握求职就业的方法和技巧,最终实现就业。公司坚持产业、教育双轨发展,把工厂里的理论知识引入学校,以期提升学生的导向性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今后的实践工作夯实理论基础,建立“校中厂”,成立“科森班”,采用优胜劣汰机制,择优录取;同时公司又把在学校《科森班》考核通过的人员带人工厂进修,按照所学专业不同,主要分为加工中心培技、模修培技、车床培技三大类职位。分别对这三大类职位的人员集中进行外训,将“教室”搬到企业里面,理论教学由学院教师负责,实践教学由工厂师傅承担,半工半学,学工交替,建立具有科森特色的“厂中校”,以此探索现代师徒制培训体系的新道路。endprint
在昆山科技企业中,“厂中校”模式的受益者,比比皆是,例如徐煊凯,2015年7月毕业于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通过考核、选拔同时加入医疗事业部,从事加工中心操机工作。因其职业目标清晰,分配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岗位上表现优秀,2015年9月评定为医疗事业部内部培技,并由公司安排外训。回公司后由技术员吴焕权带领进行换刀调机工作,学习机台相关的换线调机技术,现在能对加工中心大部分产品进行换刀调机工作。2016年6月对其进行相关考核,考核合格,提报公司升为正式培技,并进行相应的职等和薪资调整。
袁小强,2015年7月27到科森科技实习,通过进行职业发展潜能分析让其清晰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等个性特征,客观分析自己的职业发展优势,激发了他的学习动力,在工程技术部做模具钳工,学习态度积极端正、不怕苦不怕累,在陈兵师傅和其他师傅的关怀和耐心的指导下,从模具加工的基本功开始学习,在短短的3个月就学会了磨床、铣床、电焊机等加工方法并熟练运用。在公司安排的模具基础理论课和师傅们的指导快速的学会了模具的组立、调试。现在通过公司的考核、由培技升为助理技术员。由于自己的努力工作薪水也做了大幅度提升。
清晰职业发展目标,加深了学生技能培训的好奇与期望,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为企业塑造更加贴近企业岗位需求的人才,实现了学生实训、就业与企业零距离的对接,达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受益的目的。
在现代师徒制模式中,企业一定为员工提供清晰明朗的晋升通道,有意识的牵引人才成长,让员工切身感受到光明的职业前景,宽阔的职业通道,公平的职业环境,可见的职业发展路径和成长。
同时根据岗位、专业以及综合能力,并且安排相应的岗位培训,提供多种职业发展路径。例如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方面,就可以从培训生逐层晋升到资深技师,并可获取国家认可的资格证书。(晋升职位详见图1中所示)
晋升通道中的职等等级是各项待遇、福利的直接依据,同所在岗位的工作难度、专业技能、培训学时、工作能力、在公司服务年限和考核成绩等相关。
六、现代师徒制模式在昆山科技企业中的成效
1.培养高技能人才,缓解企业技术人才短缺问题
由于公司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技术及管理人员需求量较大,外部招聘满足不了内部需求。但是现代师徒制将职业素养与职业规划的融入、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半工半学,以岗位技能需求为导向,适合的人到适合的岗位上,使学生目标清晰明确,通过主动学习和参与能快速培养高技能人才;并且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满足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要求,缓解企业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
2.节约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企业培养一位应届毕业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并且外招人员薪资要求高,且稳定性不好,跳槽頻率高。而现代师徒制可以从内部培养塑造自己的高技能人才,一方面大大减少了企业用于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成本的投入;另一方面由于员工稳定性的增强,能不断地为公司谋取最大的效益。
3.深化企业和学校的合作,缓解就业压力
现代师徒制在企业和学校之间架起了合作桥梁,企业可以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制定、实施,到教学方式和师资力量等各个方面,有效地将岗位对人才的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及时表达出来。学校按需培养人才,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培养方向也能够随着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而变化,培养出的学生更加适应社会就业现状,缓解就业压力。并且这种模式将学生、学校、企业三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学生可以减压减负,学校可以降低教育成本,企业也可以获得高端人才,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4.清晰明确的职涯晋升体制,给企业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
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人才的输送,而人才最关注的问题莫过于广阔的职业生涯发展。在现代师徒制中,清晰明确的职涯晋升机制,为一大批的高技能人才提供了公平的职业环境,可见的职业成长,为企业留住大批的优秀人才,给企业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
七、结语
在“现代师徒制”中,学员都是双重身份,既是学校里的在校学生,也是工厂里的操作学徒,这一模式将职业素养与职业规划融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充分的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工作适应能力。
然而,也需要避免这一模式演化成的两种极端分化的结果:
一方面是师徒制成为了劳动用工制度,使得学员进行学习技术的重要性下降,成为了工厂生产的廉价劳动力,虽然在表面上是一种师徒制,实际上却成为了一种相对独立的劳资关系,用劳动用工取代了职业技术技能的传承,不适应人才的发展,不可持续性;
另一方面师徒制成为了单纯的培养技术工人,忽略了智能型人才的培养,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产品所包含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工艺也越来越复杂,市场对产品的要求也更加趋向个性化和多样化,单纯通过机器工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因此只有通过现代学徒制下的职业生涯教育与实践,培养出更多有职业素养的技术智能型人才,才能在未来制造企业获取更多的附加价值,个性化需求、批量定制制造将成为未来制造业之潮流。
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走“软性制造+个性化定制”的道路,我国制造业企业才能跟上全球工业革命步伐,由“中国制造”真正转型为“中国智造”,迎接中国工业强国美好的明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