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洲
甘肃省临夏县土桥中学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农村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随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变得越来越复杂,学生的道德水平参差不齐,文化课成绩也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认为在农村中学要重点四点。
一、建立和谐的课堂关系,培育创新意识的土壤
农村学生中留守儿童居多,从小缺失父母的关爱,由祖辈带,受到的溺爱多,到了高中他们开始不服管教。这些学生进入课堂就带着一份倔强和叛逆,甚至是自暴自弃。因此创建和谐课堂关系尤为重要,和谐课堂关系的建立最关键的就是要有关爱,对一个缺失关爱的学生来说,冷冰冰的说教是起不了积极作用的,只能是让学生离教育目的越来越远。没有温情的教育只会让学生对社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怀疑,有爱的课堂才能有轻松的心情,和谐的课堂气氛才是创新意识迸发的土壤。
二、创建平等的教育关系,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追求真理不仅要求同存异,还要有包容胸怀。当前农村学生的思想一方面受多元价值论的冲击而摇摆不定,另一方面受传统观念和家庭影响而渐趋保守。在这种现实背景之下,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环境的预设显得尤为重要。为培养创新意识提供良好土壤,教师应该不定期召集结对学生座谈会,课间或休息时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思想观念、家庭情况等,以此来调节师生的关系,创建平等的教育关系。师生间平等的关系是创新的必要氛围,课堂教学中要有效利用有利条件来使学生产生创新意识,真正体现生本高效课堂,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成为知识迁移、积累的主体,情感交流、思维创新的主体。以2011年高考题全国卷Ⅱ作文为例,材料记叙了代买彩票中奖的一个小故事,紧接着是一份调查数据:“结果显示,有29.9%的人选择‘通过协商协议两家对半分;有28.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留给自己;有22.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给对方;还有19.9%的人没做选择。”要求选好角度作文。
当我让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时,多数学生把“诚信”作为作文的写作方向,但也有几个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从“社会主体价值观的沦丧”方面立意。仔细分析材料,从“网络调查”这一角度出发,从这一组数据“29.9%,28.1%,22.1%,19.9%”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暗含的道德问题。那么这组数据反映了什么?仔细推敲我们就会发现,这里没有一种占绝对优势的看法,换言之,对于这个涉及道德的问题没有一个主体的看法,没有一个主流价值观在这里彰显出来。这几个学生的观点确实与众不同,是创新意识的萌芽,而整齐划一的教育、教师绝对权威的课堂往往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组织有效的课内外活動,培养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普及的年代,活动成为课堂的重要内容,至于是否有效,很少有人去考虑,手脑并用的实验对能力的培养肯定大有作用。但更多的时候在老师关心安全的情况下取消了。活动的安排要源于生活,立足课本。例如,根据地理知识规划自己学校的功能区,根据唱和诗探究明确模仿与创新的联系,根据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挖掘作品新的现实意义,明确阅读的过程也是一种创新的过程。
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师生要紧紧依靠课堂活动,同时要着眼于现实,不能好高骛远,要注意积累,不要时时想创新而忽略了创新的质量。
四、关注特长兴趣,组建团队,在团队中锻炼能力
社会的发展趋势要求个人的创新必须融入团队的创造之中,建立团队:首先,要考虑学生个体成长差异、兴趣偏向,不能点名打包,可以推荐几个团队主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定主题,围绕主题组建活动团队,具有差异性的团队既有互补性,又能张扬学生个性;其次,团队活动的方案、活动的内容由学生自己确定,至于内容和形式,教师要有包容心态,不必过多干预,主要以引导为主,一味的干预只会熄灭创新之火;再次,让学生进行适当冒险,并鼓励学生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创新往往带有一定的风险,而一般层次上的进步只是原有基础上的改进,不能算是实质性的创新,放手让学生参与编辑校园展板、撰写广播稿、编排课本剧节目等,这正是培育学生创新精神的大胆尝试,好处不言自明。让学生承担一定的风险责任,旨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严谨治学的精神。
农村学生更多地会选择走向基层的劳动岗位,一个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劳动者,一方面会使自己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会给社会发展带来更大的收益。因此,教师应把农村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