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理念下单元整体读写结合的策略

2017-10-18 23:35林丽丽
教师·下 2017年8期
关键词:白鹅自然段习作

林丽丽

笔者认为,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应该以“语文”为核心、尤其要以其中的“读、写”为核心,以“单元整体”为载体,来组织和安排学生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笔者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就“语用”理念下单元整体读写结合的策略,谈一些个人的实践与思考。

一、以“导读”为抓手,构建单元读、写的显性目标

从表1中我们很容易看出,每个单元的习作,在内容上都与本单元的人文主题相关联。那么,我们可以在单元“导读”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本单元习作,帮助学生明确单元习作的范围和要求,让他们在整个单元学习中都有意识地注意文本的语用表达,做好习作的准备。比如,第四单元的习作要求:“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动物,可以讲它的外形、脾气、也可以讲它是怎样进食、怎样嬉戏等。在说的基础上,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具体地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单元“导读”的教学,我们要先让学生浏览本单元的课例,再明确单元课文学习的任务,接着引出本单元的习作要求,让他们提前做好习作的准备:① 学习课文时,要特别注意积累与本次习作有关的语言材料及表达方式;②平时的生活中,要特别注意观察本次习作想写的小动物,积累素材并做好记录,即记下它的特点,也随时记下自己的体会和感受;③课外多阅读与本次作文有关的文章,包括习作将要涉及的有关的知识性文章,并做好读书笔记。

当然,有的单元习作与单元文本几乎没有关联,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主题是,从生活有趣的故事中告诉我们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所提供的课文是《矛和盾的集合》《科里亚的木匣》《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而单元的习作要求却是选择几种动物编一个童话故事。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也要尽量挖掘素材,能以单元为整体进行比较系统的某一个表达方法的训练,或适当改变单元的习作要求。

二、以课文为依托,明确读、写的隐性目标

这里的“隐性的读、写目标”指单元语文教学核心价值。从表格上看,单元的习作与本单元的课例似乎都紧密联系,但是我们都知道,这种“联系”只是内容方面的联系,而在单元教学的“语文核心点”上,不管是单元导读,还是每篇课文和相应的单元习作,都没有任何明确的“语文”方面的要求或提示。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自己去研读课标、教材以及学生实际情况,显化隐藏在每篇课文中的表达方式。下面以第四单元为例,从单元整体入手,分析本单元读写的核心内容:

1.从学段特点分析

小学中年级应该重视自然段落的教学,在三年级学习自然段几种典型结构的基础上,四年级着重进行自然段之间关系及其过渡的学习。本单元是动物专题的文章,分别是精读课文《白鹅》略读课文《白公鹅》,之后又是精读课文《猫》还有最后的略读课文《母鸡》。从篇章结构看,这些课文段落结构或段落之间的关系大多为“总—分”及其变式。学生经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璀璨的明珠》这几篇课文的学习,已经认识了自然段的“总—分”关系及其变式,在本单元可以进一步学习自然段直接的“总—分”关系及其相应的变式并尝试应用。

2.从单元位置分析

通过本册第二单元“观察发现”主题的学习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观察方法,学习记录自己的观察收获,这对第四单元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之后的第五单元,则要求学生学写某一景点的导游词,这应该是在观察动物特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学习观察景物描写特点,并要试着应用所积累的与景物相关的故事、传说。所以,在本单元可以要求学生运用已有观察的方法,对动物做更细致的留心观察,随时做好相关的记录,为学习课文和完成习作积累素材。

3.从课文表达特点分析

《白鹅》主要应用对比和反语的手法,突出白鹅的高傲特点;课文《白公鹅》除了延续前一课反语的手法外,还运用作者幽默的语言和拟人、夸张的手法;《猫》采用对比和反语的方法,分三个方面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猫的古怪性格,用拟人的手法写了小猫的淘气可爱;《母鸡》则用前后强烈的对比,作者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母鸡的情感变化。经以上分析,本单元的课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列表如下:

从单元整体关照,本单元四篇课文教学的“语文”核心内容,联系紧密、层次分明,又呈螺旋加深状态:精读课文《白鹅》的学习,是认识“总—分”意义段的结构方式、过渡句的特征与作用,以及通过对比突出事物特点、通过反语表达自己感情的方法;略读课文《白公鹅》的学习,是巩固“总—分”意义段的结构方式,以及通过对比、反语表达喜爱感情的方法;学习《猫》是应用前两课的方法,掌握“总—分”意义段构段方式以及对比的手法;而学习《母鸡》,则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自然段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表达感情的方法。

三、以教学为关键,落实读、写整体目标

从表2中可以看出,学习某种表达方式,不单是某一课的教学核心内容,而是贯穿在整个单元教学的过程中,真正落实到从“阅读”学“表达”,从“学”到“用”的语言学习规律。限于篇幅,这里只举例说说本单元核心目标中的“对比手法”在相关课文教学中的流程:

1.《白鹅》的教学,初步认识“对比”

在《白鹅》这篇课文中,文章第四自然段用相近比较的写法,突出白鹅的步态特征。在教学“对比”方法时,学生从“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这句话理解了白鹅步态后,再学习“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再回忆他们所熟悉的鸭子的步态,就不难理解文章这里对比手法的运用了。但是,如果我们引导学生将对比的方法尝试应用到习作中的话,还应继续追问:“为什么要把鹅的步态与鸭比较?而不和狗或猫比步态?”这样,让学生认识到:采用对比手法时,所选择的对象要具有可比性,并比出你所要写的对象的特点。有了这样的学习过程之后,再让学生自学课文第五自然段,迁移巩固认识对比的写法。

2.学习《白公鹅》,巩固认识“对比”

因为《白公鹅》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略读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前一课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自学、自悟。着重提醒学生思考:本文有没有运用对比的方法?作者哪些地方用了对比的方法?这样对比有什么效果?让学生将前一课学习到的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课文其他内容的学习中。

3.《猫》的教学,进一步学习“对比”

在语文教学中,一种方法的学习不是某一篇课文的教学能够完成,它一般呈螺旋式不断加深的态势。“对比”的写法如果通过上面两篇课文来学习显然太单薄了。在《猫》这篇课文的学习中,要引导学生回顾前两篇文章中对比的特点及表达效果和运用的注意点,之后引入本文的阅读理解:这篇课文中有没有运用对比的地方?作者又是怎么对比的?有什么效果?在这里,比较的对象不是其他的动物,而是同一種动物的不同生长时段——大猫和小猫的对比,通过对比,猫的淘气可爱跃然纸上。

4.《母鸡》的教学,综合学习“对比”

在这篇略读课文中,“对比”的对象既有母鸡自己,也有跟小鸡比,但这篇文章中还有很明显的一个对比是作者情感的前后对比。这些在阅读这篇文章时都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体会。

5.习作的教学,综合运用“对比”

在“导读”部分布置学生所积累的素材,在每一课学习表达方法的过程中,就要让学生尝试运用本节课所习得的表达方法,进行相应的片段联系或对素材进行加工,使所学的表达方法得到巩固。有了这些可用的素材后,在作文指导课时,回顾本单元课文的“总—分”构段方式以及过渡句的应用,再把素材有序串联起来,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了。

总之,当下的阅读教学,要改变单独以某一篇文章来进行所谓的“语用”教学,使每一篇课文中的“语用”学习缺乏联系,应是在单元整体“语文”核心目标的统领下,挖掘每篇课文具体的语用学习点,并设计体现单元语文读写之间整体联系的教学流程,将“读”与“写”真正无痕融合,让语文课堂真正教会学生学习“语文”。endprint

猜你喜欢
白鹅自然段习作
“忘恩负义”的大白鹅
一只大白鹅
白鹅写生记
可爱的大白鹅
美丽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