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育
摘要 签字是写上签名者的名字,其作用是为了表示签名者对文件、单据等凭证负责。但随着社会关系的日趋复杂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经费报销还存在签字流程臃肿、签字态度随意、签字效果不佳的弊习需要扭转。本文从清晰界定责权、强化法治观念、建立绩效跟踪三个方面,提出了对改变当下不良签字行为的三种方法。
关键词 扭转 签字 弊习
随着社会关系的日趋复杂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签字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买车要签字,购房要签字,办银行卡要签字,特别是在经费报销中,签字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经费报销签字,作为单位财务管理的基础构成,同时又是内控风险的有效抓手,本应得到高度重视和严谨执行,但在当前,仍普遍存在着一些陈旧弊习,亟需综合发力予以制止和纠正。
一、扭转签字流程臃肿,必须清晰界定责权
为了加强单位内部风险控制能力,很多单位在经费报销时多采用联签制度。有的单位甚至无论经费多少,都要求按照经办、财务、审计、部门经理、分管经理、总经理的顺序层层报批审签,才能走完整个报销流程。多者有时一张报销凭证上就要八九人共同签字,报销程序多、时间长、效率低严重制约着财力效能的发挥。从本质上看,经费报销签字,其目的在于控制经费使用风险,让签字者对所签经费用途、数量、权限的合理性进行认可。但像上述事例,审批流程臃肿、主体责任不明,就容易导致执行流于形式,让签字更加繁琐,形成没有分工的共同负责,导致责任泛化和无人负责。
好的制度是成功的一半。存有漏洞的制度,势必会唤起人们趋利的心理动机,寻找制度漏洞的可趁之机,导致混乱和低效。在经费报销流程设计中,要紧抓与经费相关的三个直接责任人(即经费使用的直接责任人、经费审核的直接责任人、经费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删减累赘审批环节,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经费使用的直接责任人,负责经费的具体开支;经费审核的直接责任人,负责审核经费开支范围和预算执行标准;负责经费管理的直接责任人,负责经费效能作用发挥和财力目标的实现。
二、扭转签字态度随意,必须强化法治观念
据报道,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肖某借用非课题组成员的28名学生的名义和身份证,签字代领劳务费8.24万元;北京邮电大学软件学院执行院长宋某借用他人身份证,领取国家重大专项经费68万元。这些事件的发生,除了暴露财务制度存在缺陷外,还说明了当事人对经费报销签字的蔑视和对财务法规的淡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经费报销签字思想上的不重视、态度上的敷衍,最终就会转化为签字行为上的随意和不认真,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种不良的签字文化。当前,在经费报销代签、替签现象大量存在,就反映出一些企业或组织成员,广泛认同经费报销签字消极、随意、轻蔑的错误价值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改变当下企业或组织错误的签字文化,需要建立自身的法治机制。首先,任何权利的取得都依附于法律法规的授权,养成依法签字、签字依法的思想理念,是确保经费报销签字的重中之重。发票签字作为票据行为绝对的记载事项,如果发票签字不合规,则票据无效。我国《票据法》第十四条规定,“法人和其他使用票据的单位在票据上的签章,为该法人或者该单位的盖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的代理人的签章。在票据上的签名,应当为该当事人的本名。”另外,每个单位都建立健全自身的财务内部制度,并认真执行落实,使这些制度真正发挥作用,不流于形式。例如,美国得胜公司就在其《员工手册》中规定:“以欺诈的手段报销是不道德的,甚至是非法的。报销时必须写上费用发生的原因、地址及时间,有的费用需证明人的,必须签上证明人的姓名,然后签上自己的姓名,才可报销。你的报销凭证同时输入公司的个人信用计算机辅助系统,此系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公司即对你的报销进行调查。”
三、扭转签字效果不佳,必须建立绩效跟踪
每到年关岁尾,一些单位由于预算执行率低,都会选择“突击性花钱”。特别是一些企业,到了年终“突击搞建设,突击花钱”的现象更为普遍。究其实质,这些问题的产生,都说明把经费报销程序的完结当做办事做事终点的思想仍普遍存在。一件事情的过程,经办人往往将财务关系往来的结清,当成事情完结的终点,至于事情落实的程度和绩效却缺乏及时的人为跟踪与管理。
经费报销签字环节的设计,实质是为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要想确保经费报销签字预期效果得以实现,一是必须建立健全符合自身财务管理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特别是对各部门的预算、支出以及产出情况进行客观评价,采取对比分析的方式评估绩效结果,针对问题所在之处对单位资源配置进行优化。二是把好審计跟踪关。让经费审核人,按照量人为出,精打细算,增收节支的原则,对经费使用的有用性、必需性进行事前审计签字,确保少花钱,多办事;让经费主管人,按照事业建设的进展程度、受益人评价等指标进行事后跟踪签字,确保办成事,办好事,最大限度发挥经费使用效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