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立芬
世界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虽幸福的概念无法用一個词语去诠释,但我所理解的幸福却是相互的,在我们带给学生幸福的同时,他们也会悄悄地把幸福传递给我们。
一、《给予是快乐的》教学
老师:今天有一个小组还没抢到一分,我想给他们个机会,你们觉得可以吗?
学生:好!
老师:你们来说说该怎么给?
“猜谜。”
“唱歌。”
……
“要不让他们朗读课文吧!”
大家鼓掌表示赞同。
孩子们颇为认真地读完了一段话,但中间出现了一些小失误。
老师:你们觉得他们读得好吗?可以给他们加分吗?
学生(齐):不能!
老师:有同学赞同给他们加分吗?
几个声音洪亮的学生“造反”了,强烈表示不能加分,理由是没读好。大多孩子都附和着,他们坚定地认为,这样是无法加分的。
老师:你们确定不能给他们组加分?有没有同学认为该给他们组加分的?
一片沉寂……
第十组的温XX同学慢慢地举起了手。
老师:有人觉得可以给他们加分,这是第10组送给第4组的,其实老师也想把这一分送给他们,同时,老师还要送一分给第10组。
众学生(大声):为什么啊?不公平,老师!不能给他们加分!……
老师:第10组能告诉他们答案吗?或者有学生知道为什么吗?
刘XX(斩钉截铁地回答):老师,我知道答案——因为给予是快乐的!
全班沉默,低头……
掌声!
好赞的答案!我的原意只是想鼓励胆小内向的组员,却没想到学生无意中的回答,给了我,给了全班学生,也给了我的课堂最完美的答案!
其实,在我们的课堂,这样的精彩回答随处可见,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忙于教学,忙于完成自己的任务,而忽视掉了学生最纯真的感情流露,压抑了他们的思维,同时扼制的还有他们的快乐。久而久之,他们也就变得沉默了。
工作十多年,带过多届毕业班学生,最为头痛的是,发现学生越长大,跟人交流越少,课堂上大多没有激情,回答问题三言两语或者闭口不谈,即使老师再三鼓舞也见效不大。我一直遗憾没有机会接触低年级,总觉得低年级学生生性活泼、天真烂漫,只有他们的课堂才叫生龙活虎;只有他们的课堂才可以创造奇迹。终于在送走一届毕业班后,我强烈申请带一届低年级,如我所愿,却也没想那份艰辛只有经历才能体会。于我最最庆幸的是,他们的确给了我很多意外之喜。
学生会把“楼”字解释成一个人住的房子需要木头搭建,需要有米填饱肚子,还需要一个女人为他们做饭;他们会为“认错”造句,“我认错人了”;他们会考考我脑筋急转弯;他们会挑出我的所有毛病,还美其名曰“火眼金睛”……当然,更多的时候,他们所给予我的震撼远远多过“麻烦”。作为老师,我最庆幸的是能有机会从他们身上感受到那份童真、童趣,能够参与到他们中间,陪同他们一起思考、一起探讨、一起解决。
二、《两只鸟蛋》教学
“老师,我有问题!”
正当我如愿地完成对课文的感悟、朗读,顺利地进入下一环节──拓展练习时,被一个响亮的声音打断了。我一看,是肖XX。这学生经常打断我的教学,提些不着边际的问题。我本不想理他,但由于他的声音清脆响亮,此刻全班小朋友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我和他身上。我只得象征性地问一句:
“什么问题?”
“是插图有问题,画得不太对。”
噢?我示意他说下去──
“插图里的树画得太高了,小男孩根本碰不到鸟窝。可是课文中却说,‘我小心地捧着鸟蛋,走到树边就把鸟蛋轻轻送还了。这么高,怎么还啊?而且还是‘轻轻地。”
“当然是爬上去把鸟蛋送还。”有学生说。
“这样的话,鸟蛋容易碰碎的。”肖XX反驳。
听到这里,我不觉心里一惊,但一时又不知怎么回答他,只得急中生智:“同学们,你们看,肖XX多善于思考啊!不但认真读懂每一句话,而且连插图都认真研究过。看插图理解课文,这是很好的阅读方法。他能向书本提出挑战,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真是勇敢、聪明!大家也像他学习,多读读有关的句子,多看看插图,然后想想你能不能给肖XX一个合理的解释。”
学生们都陷入了沉思,一会儿窃窃私语起来,最后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他可能把两只鸟蛋藏在了衣服袋里,然后爬上树,再把鸟蛋轻轻地放到鸟窝里。”
“可是,鸟蛋放在衣袋里会碎的。”
“可以放在书包里背在肩上,然后再轻轻地放,这样就安全了!”
“鸟窝不一定在树杈上,也有在低低的草丛中的。所以小男孩见到的鸟窝不一定在这么高的树上,说不定是在一棵小树上,如果课文中的树画得低一点就好了。”
“同学们说得真好。大家为了能保护鸟蛋都展开了合理的想象。老师听出来了,小朋友们都很关心两只鸟蛋的命运。我先代表鸟妈妈谢谢大家,谢谢大家对鸟宝宝的关心。如果每个人都能这样,鸟宝宝一定会生活得很好!肖XX,你对大家的解释满意吗?”他高兴地点点头。
我们的课堂是师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是丰富多彩的。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是师生生命经历的重要场所,教师要树立动态生成的正确态度,把握有利时机,为学生课堂生成创造一定的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生命之液在生成的课堂中自由游淌,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三、《蝙蝠与雷达》教学
“老师,我有疑问。”璩X同学不等课文学完就急着向我质疑了。
“说来听听?”
“我觉得蝙蝠既然能靠超声波来引路,那它还要眼睛干吗呢?”
说实话,这个问题我可是从来没有去想过,一时还真解答不了他。于是我让全部学生一起讨论。
“长着好看呗!”龚XX拖着长声回答,引来大家一阵大笑。
“我觉得应该是自然规律,就像我们人类一样,不是也长着眼睛、鼻子的?”
“蝙蝠的眼睛到晚上会发光,它是为了防止敌人攻击的。”李XX一本正经地告诉我。
……
大家七嘴八舌,一会儿功夫,课堂炸开了锅。很多想法都被他们提出又被同学们否定了。
最后还是爱钻研的李X同学为大家做出了解释:蝙蝠的眼睛其实也可以看东西的,只是大多蝙蝠不用眼睛,但有一种蝙蝠是白天出来活动的,它们的眼睛都特别大,它们的名字叫狐蝠。
而我作为一个“旁观者”,不得不佩服他们的灵巧心思,震惊于他们的博学多才,在我的课堂上,小小的他们常常也在为我创造精彩!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课堂上要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在学生“迷路”的时候,不是轻易告诉他们方向,而是引导他们怎样去辨别方向;当学往前生 “登山”畏惧的时候,不是拖着他们走,而是唤起他们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们不断向上攀登;当学生发现“宝藏”的时候,不是简单地否定,而是肯定与赞赏……
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让倾听成为一种习惯,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思维的殿堂,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也许还会有许多意外的惊喜等着我们。
感谢学生的问,让课堂在问题的不断生成中发展;感谢学生的解答,让学生的“资源”在课堂上闪光。那些课堂上精彩的瞬间,都将是我们教学生涯中最辉煌的时刻。
“精彩”的课堂不属于“我”——教师,而属于“你”——学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