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软技能培养模式研究

2017-10-18 19:26李小庆龚福明曾平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28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李小庆 龚福明 曾平

摘要:通过调查研究法分析了毕业生对软技能认识程度,采用案例分析法研究了高职院校软技能培养的普遍现状,得出了高职院校软技能培养模式的现状;研究了软技能的概念和内涵,并从以下三个方面讲述了软技能的培养模式研究:课程设置的修改、师资力量的建设、实训场地的建立。

关键词:高职院校;软技能;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8.075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职业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既有良好职业道德,又具有高专业水平的技能型人才。相比于软技能,对学生硬技能的培养,学校则更为看重。硬技能指的是能够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培训获得的或可以清晰量化的技能,例如考试成绩、执业资格证书、英语等级证书等。但是对于软技能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随着时代技术的进步、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企业对就业学生要求也逐步提高,需要能解决处理新问题、学习新知识的员工。如果学生仅靠在学校学得的专业技术知识用于工作,将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就要求学生有足够高的软技能水平,并运用这些软技能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高职院校也逐步意识到学生软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高職院校软技能培养模式现状

1.1高职院校对学生软技能的培养重视不够

根据麦可思对武汉交通职业学院2016毕业生调查报告,我校毕业生对软技能认识程度不高:“团队合作能力”(58%)、“沟通与交流能力”(54%)、“持续学习能力”(53%)、“解决问题能力”(52%),如图1所示。在对软技能认识程度调查中,团队合作能力所占比例最大,也只有58%(18%影响最大,40%影响深远)。学生在校期间,更加注重自己硬能力的培养,如考试分数、各种证书;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也仅仅停留在理论教学、实践操作上,缺乏对学生软技能的培养。

1.2对高职院校的软技能培养模式进行分析

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本校汽车工程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进行分析,得出高职院校软技能培养模式的一般规律。表一显示的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职业能力分析与课程设置。

通过对表一的分析可以发现:在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中,重点依然在汽车零部件检修、汽车拆装、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等硬技能上;对于软技能,仅仅在技术工作交流、汽车营销、保险与理赔中有体现,而且侧重点在语言表达能力和协调能力上,对软技能的具体内涵、如何进行培养、考核办法等没有明确说明。整个课程设置中应用性为主,人文性、普适性、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较少。

2软技能的概念和内涵

硬技能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等有这清晰明确的测评方式,其水平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工作的完成质量和时间。软技能(Soft skills)与硬技能不同,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工作相关的非技能性操作 。如果说硬技能是学生能找到工作的敲门砖,那么软技能则会关系到学生的长久持续健康的发展。具有良好软技能的学生,就会有着持续学习、跨专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在长期的职业发展过程中会更具有竞争力。

可以从下面六个方面来说明软技能的内涵:

(1)团队合作能力。

团队合作就是基于共同的目标把人组织起来,在团队内部不强调个人的优秀,而是看重个人在合适的位置各尽所能,互相帮助,资源共享,发挥团队的最大效率,并保持团队融洽。

(2)沟通与交流能力。

能清晰明确的表达个人观点,能激励他人,并具备说服力和号召力。

(3)持续学习能力。

学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的获取有内在动力,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具有自我创新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4)解决问题能力。

不拘泥于专业知识,而是能综合多种专业知识和经验,通过分析问题,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方案。

(5)创新能力。

不断创新和学习,提出新方法解决旧问题或者新问题的解决方法。具备这种能力的人,会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

3高职院校学生软技能培养模式的建立

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软技能培训模式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社会和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学生的就业率、企业对学生的满意度等都与学生软技能的水平来提高有关系。在软技能的培养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注重考虑。

3.1专业课程设置的修改

首先加开人文类、通用性的课程。

重硬技能而轻软技能的现实情况,导致了学校更注重应用型、技能型课程的开设,轻视通用性、人文类的课程,应该根据专业具体情况加开人文素质、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沟通技巧等课程。软技能和硬技能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软技能技巧的提升,也会促进学生硬技能的学习。

其次对实训课程的调整。

开设实训课程的本意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而进行的实践教学,但学生在提高实操水平的同时,也会提高自身的软技能,所以应加长实训课程的时间。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采用分组的方法,一般6-8人为一组负责一个项目。在实操练习中,组内的每个人分工不同,有人负责查找资料、有人负责具体操作、有人负责记录数据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提高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专业知识能力的运用、获取新知识的软技能。

在设置实训课程时,把不同专业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同时开设相同实训课程。高校对学生的管理,通常以班级为单位,上课、住宿等都是一个班的同学,难认识其他班级的同学。在实训过程中,打乱班级的设置,不同班级组合在一起,以前不认识的同学在短短的一至两周内要成为组员,一起完成实训项目,这和实际工作过程是高度一致的。这种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软技能有重要的帮助。endprint

最后,要利用网络的便利开设网上课程,特别是素质教育、文化素质等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方便学生学习。

3.2师资力量的培养

在传统的高职院校中,教师也是重视理论教学、实训操作等可以量化考核的课程,课程结束时也大多以考试成绩来评估学生,授课时基本没有考虑到如何提高学生的软技能。对老师也要加强软技能重要性、授课方式、测评方法的培训,以适应现代社会和企业对学生软技能的要求。同时,教师作为一种职业,随着老师自身的软技能水平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也会相应提高。也可聘请企业员工作为兼职实训老师,不仅可以带来最新的技术和企业的要求,也可以提高教师整体的水平,从而建立更好的教师团队;教师也可以经常下企业,通过暑期顶岗锻炼、企业参观学习等方式到企业学习、锻炼,学习新技术、新方法等,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3.3社会实训基地的建设

实训课程可以同时提高学生软技能和硬技能,增加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目前高职院校中存在实训场地不足,设备陈旧,实训教师基本由校内老师担任等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大的资金投入建立大型的实训场地,更新设备。另外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请企业相关人员担任实训老师,这样不但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型知识,也会从企业的角度培训学生的软技能。

綜上所述,高职院校对学生软技能培养重视程度不足的现状急需改变,培养学生软技能的核心就在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持续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的培养、社会实训基地的建设,达到培养出高素质高级技能性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明霞.高职院校学生软技能培养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8,(11):38.

[2]熊通成,曾湘泉.关于软技能若干问题的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5):812.

[3]MUIR C,BARBARADD.Learning soft skills at work[J].Busine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2004,67(1):95101.

[4]闺丽琳,赵勇.关于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综述[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2,(3):3942.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