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州 510640)
高校学生工作课程化:必要性、可行性与体系构建
姚株灿,张镜怀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州 510640)
为解决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高校学生工作课程化具有现实的必要性。从符合政策要求,拥有良好的基础,具备实施的时间和师资条件等方面而言,高校学生工作课程化也具有可行性。创造性地提出了高校学生工作课程化体系的构建,并指出高校学生工作课程化应遵循的原则。
高校;学生工作课程化;体系构建
关于学生工作,笔者认为在大量出版的学生工作论文和编著中,胡志宏给出的解释是比较贴切的。他认为:“学生工作是指那些直接作用于学生,由专门机构和人员从事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展、养成、提高学生政治、思想、品德、心理、性格素质和指导学生正确地行为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1]
课程,这一词组在我国出现有据可考的最早年代为唐朝。第一次使用“课程”一词的是唐代的孔颖达,他在为《诗经·小雅·巧言》的“奕奕寝庙,君子作之”注疏时使用了“课程”一词。而在英语国家中,课程(curriculum)一词源自拉丁语,往往是理解为“学习的进程”(course of study)或“学习的路线”,也就是“学程”。传统的课程观则认为,课程就是学科。随着课程改革持续深入、课程理念的更新和发展,课程即学科的原有课程观概念已经得到突破,人们赋予课程更多更为符合现代课程观的内涵。基于现代课程观和部分学者先行研究中提出的“课程是知识,课程是经验”等综合论述,笔者认为课程可理解为学校有组织、有计划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课程化的“化”,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赋予事物以某种特质。[2]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学生工作课程化是指,将那些直接作用于学生,由专门机构和人员从事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展、养成、提高学生政治、思想、品德、心理、性格素质和指导学生正确地行为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分模块按照课程理念、课程规范和课程要求进行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换言之,就是用课程理念、课程规范和课程要求来开展学生工作。使学生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教材(方案)、有组织、有实效,构建学生工作课程建设“五有”模式。
学生工作课程化不是一概而论地将所有学生工作都转化为课程进行教学,因为不是所有学生工作都适合课程教学。实际上,高校学生工作课程化应包含几层含义:首先,课程化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工作指导,学生工作要引入课程的理念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按照课程理念的要求实施。其次,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指针,对学生事务工作进行课程化管理,按照课程理念对松散复杂的学生工作进行整合和优化,使学生工作结构化模块化。再次,选择适合于教学的学生工作任务,转化为课程,开展课程教学。最后,学生工作应围绕学生成长发展需要建设好包括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制度、校园文化活动、学风建设在内的隐性课程。
(1)学生工作课程化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昭示了促进大学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校学生工作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通用能力(核心能力)方面更是承担着极为重要的任务。因此可以说,高校学生工作的优劣和好坏,对能否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对此,高校学生工作就应该按照课程化的理念和思路,构建学生工作课程建设“五有”模式,切实提高课程化管理的高校学生工作的育人成效。逐步使高校学生工作尤其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通用能力培养从随意随机走向规划,从零星走向系统,从软任务变成硬指标。有效转变以往学生工作缺乏具体的教育目标、标准的教材教案、规范的进程设计、严格的效果评价等缺陷,使高校学生工作真真切切担负和发挥其促进大学全面发展的核心作用。
(2)学生工作课程化是高校学生工作转型提质的需要。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和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当下,“以教学为中心”的理念在我国部分高校依然存在,学生工作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被边缘化空心化现象。对此,学生工作者可通过学生工作课程化,使学生工作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更为可视化、更有显示度、更具评价性,强化学生工作的教育培养职能,实现在人才培养中有所作为,做到“有为才有位”。与此同时,通过学生工作课程化,确保学生工作每一个模块的开展均实现有目的、有计划、有教材(方案)、有组织、有实效,切实提高学生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和实效性水平,推动高校学生工作转型提质。
(3)学生工作课程化是加强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需要。助学生工作课程化建设和实施,使学生工作队伍对学生工作的育人目标、方法、途径等有更为系统和直观的认知,也有了将理论研究付诸实践的平台,为学生工作队伍的专业化专家化建设提供又一有效的实现途径。通过学生工作课程化的实施,提高高校学生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贡献率,提升学生工作的地位,进而提升学生工作队伍在高校教师队伍中的地位,使学生工作队伍具有职业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使学生工作队伍职业化从理想变成现实。通过职业化建设,实现学生工作队伍的稳定性,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积极加盟到学生工作队伍中来,从而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的发展性。
(4)学生工作课程化是完善高校学生工作评价体系的需要。从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现状来看,绝大部分高校缺乏一套指标明确、评价科学、行之有效的学生工作评价体系。部分高校虽然制定了校本的学生工作考核办法,但考核的信度和效度仍有待进一步考究。而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也成了佐证高校学生工作成效的“软肋”。学生工作课程化的建设和实施很好地回应和解决了这一难题。学生工作课程化的内涵和本质要求就是要实现,每一个学生工作模块的实施均要制定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评价体系。这恰好弥补了现有高校学生工作评价体系的短板,切实完善了高校学生工作评价体系,有效推动了高校学生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
高校学生工作课程化不只是“美好的设想”,更不是“空中楼阁”,它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已具备较为成熟的可行性。
(1)学生工作课程化符合政策要求。日前,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坚持改革创新。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增强工作时代感和实效性。”这就明确要求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不仅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而且要更为突出实效性。学生工作课程化从理念到实质恰好符合党和国家提出的政策要求。政策的出台,使学生工作课程化成了有水之源、有本之木,不仅增强了学生工作课程化建设和实施的信心,还消除了推进学生工作课程化的顾虑。
(2)学生工作课程化拥有良好的基础。虽然学界和业界对学生工作课程化的研究尚不多见,也不深入,但国内外学者先后提出了诸如素质拓展课程化、德育工作课程化、社会实践课程化的新论断,并开展了相关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成果,这为高校学生工作课程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国内部分高校也已开展了学生工作某一模块或某一领域课程化的实践探索,如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自2009年起实施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自2014年起实施学生党建工作课程化等。这些都为高校学生工作课程化探了路,打了前哨,将成为高校学生工作课程化实施的有效借鉴和宝贵经验,为高校学生工作课程化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学生工作课程化具备实施的时间和师资条件。对高校而言,每一门课程的开设,是否有与之相匹配的教师队伍和是否有足够的课时来满足该课程的教学需要,都是无法回避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学生工作课程化不是将所有的学生工作转化为课程进行教学,只是将少量的能通过课程教学进行设计和授课的学生工作内容转化为必修课或选修课,其余的大量学生工作仍通过原有的班会课、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等,按照课程化的理念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学生工作课程化并不需要增加较多的课时,也并不额外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现有的学生工作时间基本已能满足学生工作课程化所需实施时间的需要。再者,学生工作课程化不需要重新配备授课教师,也不缺乏授课教师。原有的学生工作队伍只要稍加分工、整合、培训即可达到师资的匹配。
基于现代课程观,通过可实施课堂教学的课程和非课堂教学课程两大途径,根据有利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原则,参照高校现有学生工作内容和分类,形成包括不同类型的学生工作课程在内的学生工作课程体系,每门学生工作课程分为若干教育专题。笔者认为,高校学生工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头绪繁多,学生工作课程化可形成包括四类课程在内的学生工作课程体系。第一、可实施课堂教学的课程。第二、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课程化,形成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课程,如勤工助学课程、奖惩课程等等。第三、学生第二课题活动课程化,形成学生活动课程,如文体活动课程、社团活动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等等。第四、建设学生工作隐性课程,如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学生工作课程化体系构建同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导向性原则。注重以通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个性化原则。促进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各高校在不同院系和不同专业应有不同特色的学生工作课程体系。第三、可操作性原则。通过合理设计、细化实施,使复杂的学生工作课程体系明细化并得到有效实施。第四、主体性原则。在学生工作课程的策划、实施、管理方面,要大力发挥学生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构建出一个可实施的学生工作课程化体系(见图1)。
图1学生工作课程化体系模型
高校学生工作课程化,源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积极探索,因此,学生工作课程化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践运用,都将为推动高校学生工作和人才培养水平开拓新思路、注入新动力、提供新方法。其实施成效有待实践的检验,其体系也将在实践中逐步更新和完善。
[1] 叶 骏,金永发.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规范与指导[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
[2] 马 娟.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体系的构建[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3(6):37-40.
Abstract:In response to the new situations and new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work in the new period,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college students' work curricularized. In line with the policy requirements, a good foundation, the time and the teacher conditions of implementation, the curricularization of students' work in colleges is also feasibl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college students' work is creatively put forward and the principles should that be followed in the process of curriculariz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ork are pointed out.
Keywords:colleges; curricularization; students' work; system construction
On Necessity, Feasibility and System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ariz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ork
YAO Zhu-can, ZHANG Jing-huai
(Guangdong Teachers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Art,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0)
G715
A
1673-0496(2017)03-0050-03
2017-03-28
广东省2015年省级德育创新项目“以学生工作课程化为路径,提高高校立德树人水平”(编号:2015DYZD022)。
姚株灿(1983-),男,广东汕头人,助理研究员,大学,研究方向:高校学生工作。
10.14079/j.cnki.cn42-1745/tv.2017.03.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