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创造力培养刍议

2017-10-17 21:38杨启
卷宗 2017年26期
关键词:高职学生创造力培养

杨启

摘 要:创造力培养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高職学生创造力可通过创造性思维教育、艺术教育、学习方法教育、技能教育、个性化教育、品质教育等方面加以培养,从而为社会培养具备创新素质的应用性人才。

关键词:高职学生;创造力;培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创造力的高低。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教育基地,创造力培养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在素质教育中加强创造教育,采取多路径培养高职学生创造力显得既迫切也尤为重要。

1 创造力与知识、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创造力并非少数天才的天赋,而是人人皆有的潜在能力,具有普遍性,只是层次水平不同而已。通过培养和开发,人类和人类个体都可以学会从事初级乃至高级的各种创造活动。创造力与知识、智力、非智力因素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其发展也是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以一定发展水平的智力为必要条件,并以非智力因素为保证的。

1.1 创造力与知识

创造力与知识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统一的一面表现在,知识是创造力的基础,知识越多,知识结构越合理,对创造力的提高越有利。日本有一个调查表明: 学过三个专业的创造力居首位,具有两个专业的居其次,只有一个专业的居末位。可见,学习偏科不利于创造,文理渗透、多科综合有利于创造。创造力与知识相对立的一面表现在知识增多并不必然导致创造力的相应提高,二者不具有量上的正比例关系,甚至在一定条件下,知识还有可能成为阻碍创造力发展的一种不利因素。

1.2 创造力与智力

创造力是一种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智力发展的最高表现。心理学的长期研究表明,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具体表现为: 低智力者不可能有高创造力;高智力者可能有高创造力,也可能有低创造力;低创造力者智力水平一般;高创造力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力。这种非线性的关系表明,高智力虽非高创造力的充分条件,但却是高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1.3 创造力与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对创造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包括兴趣、情感、意志、性格、品德和行为习惯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能够为创造力的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是创造获得成功的可靠保证。美国心理学家推孟研究发现,同是高智商的两组人之间,最明显的差别在于他们的非智力因素的不同。成就最大的一组的非智力因素诸如谨慎、有进取心、不屈不挠、完成任务的坚持性等明显高于成就最小的一组。我国心理学家张德指出:创造者最重要的特质乃是志趣与努力,即“进取的志趣和努力的热忱”。这两个特质是创造力的决定因素,它们是在创造中形成的,反过来又是创造成功的保证。

2 培养高职学生创造力的对策分析

2.1 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一切教育实践都是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开展的。为有效培养学生创造力,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解决教育的目的论问题,即为什么要兴办职业技术教育。首先是要满足社会需求。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分工程度不断提高,社会不仅需要大批高质量的理论型人才从事基础研究和组织管理工作,还需要大批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从事操作、实验和开发等工作,充实到生产第一线。诚如《纲要》指出的,到2020年,我国要建成“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其次是要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这就意味着入学人数的大幅度增加,还意味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教育需求的多样化,总会有大批受教育者选择职业技术教育作为进一步接受教育的方向。所以,教育包括职业技术教育在内,都要尽力同时满足社会需要和受教育者的需要。一旦把这“两种需求”有机结合起来,职业技术教育便找到了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2.2 坚持有效的办学方针

市场需求是职业技术教育的生命力所在。企业是各类职业技术院校的坚强后盾与有力支撑。校企联合应当成为职业技术院校最有效的办学方针,同时也为其开发学生创造力提供广阔的舞台。《纲要》就规定,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同时还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这就为职业技术教育同企业的密切合作提供了有力保证。为贯彻落实校企联合的办学方针,笔者以为,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要根据企业发展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企业既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坚强后盾,又是职业技术院校的服务对象。职业技术院校要根据企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努力适应形势的新变化。当企业适时调整其产品结构、服务领域和经营策略时,院校看到这种变化趋势,就要及时设置与新兴行业有关的专业,撤销过时而缺乏市场需求的专业,并对一些不适应社会现状的专业做出适当调整

二要按照企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规格。职业技术院校为了更好满足广大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就要据此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首先要真正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就要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及时了解这些变化,甚至采取“订单式服务”的方法以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其次要根据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确定学校培养人才的规格。只有真正了解并理解企业对所需人才的具体要求,才能通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等措施逐步加以调整,争取做到校企人才无缝对接,以满足企业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

3 改革教育内容体系,优化知识结构。

高职院校教育内容体系的改革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根据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科学合理地调整专业设置,拓宽基础知识范围,加强知识融通和迁移能力的培养,在为学生增加选修科目、提供跨系科选修和主辅修等教育形式方面创造条件,切实实行弹性学分制。

第二,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基础理论和思维方法课,减少知识面过窄的专业课;增加文理科相互渗透的综合性课程,减少单纯知识型的课程;增加以新知识、新技术为主的选修课,减少陈旧的必修课,增加实习、实训课程,减少纯理论课程。

第三,在教材建设上,所编教材一定要有特色,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内容要贯彻求精、求新的原则,突出重点、难点和疑点,同时还要方便学生自学。让学生不仅掌握本学科的知识,还要了解相邻学科、交叉学科的知识;不仅懂理工,还要懂人文;不仅重视知识的数量,还要重视知识的质量;不仅具有宽厚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科学合理的教育内容体系能够帮助学生优化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创造活动就其本质而言,都是在已有知识重新组合的基础上进行的。虽然知识和创造力之间并不成正比关系,但是知识越广博,思维的跨度就越宽,跳跃性就越强,创造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参考文献

[1]张梅英.高职学生个人发展过程中创造力培养的心理学分析[J].太原大学学报,2009(4):85-87.

[2]杭国英,平若媛,龙阳.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研究,2008(10):82-86.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职学生创造力培养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