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燕
【摘要】“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和谐是人们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伴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与推进,建构和谐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广泛共识。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主阵地在课堂,和谐课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项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陶行知先生是我国“和谐的教育”理论的开拓者,借鉴其思想来构建和谐课堂,能让师生的潜能充分释放,能让生命的价值得以实现,让课堂真正变得灵动而富有生命张力。因此,本文从“汇聚情感,营造和谐的主音调”和“交流互动,创造和谐的主节奏”两个方面对构建和谐课堂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行知思想;和谐;课堂
“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和谐是人们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伴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与推进,建构和谐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广泛共识。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主阵地在课堂,和谐课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项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陶行知先生是我国“和谐的教育”理论的开拓者,借鉴其思想来构建和谐课堂,能让师生的潜能充分释放,能让生命的价值得以实现,让课堂真正变得灵动而富有生命张力。 那么,我们如何借鉴行知思想,构建和谐课堂呢?
一、汇聚情感,营造和谐的主音调
课堂教学犹如一个精美的乐器,它能否弹奏出优美的旋律,就要靠教师把乐器的音调调准。用心善待孩子、宽容孩子、鼓励孩子,才能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师生间才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课堂才会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1. 和谐音调1——师生互爱
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是教学的催化剂,爱,是教育的原动力。一名教师,首先必须广施爱的甘霖,以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以满腔的热忱关爱学生,像陶行知先生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把爱洒向每一个孩子,让孩子在爱的阳光下学会关爱、学会付出。和谐的课堂教学中蕴涵着教师丰富的爱生之情。教师要用爱充分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独立进行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时,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确立了,同时,学生对教师的爱戴之情也会油然而生。
2.和谐音调2——师生互信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只有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教师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最棒的,努力营造宽松、自由、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孩子积极参加活动,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发表自己的想法。
3. 和谐音调3——师生互勉
在课堂上,教师的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句表扬,都是对孩子的一种鼓励,都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都能让孩子爱上老师的课。
那么,如何让和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音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①耐心细听。对孩子提出的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不应立即给予否定或者批评,而要耐心听、仔细听,引导孩子讨论、思考,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培养孩子的求知欲。
②引导会听。老师要引导孩子倾听他人的问题,引导他们,学会发现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这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③创造机会。 教学中,有一部分孩子不敢发言。因此,教师还可以创造各种机会,如搞一些问题接力赛,为每个学生赢得发言机会,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实现教与学的“同频共振”实践证明,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能激活学生的脑细胞,调动最佳的精神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更好地促进他们接受新知识,从而使学生以最佳的主体精神参与学习活动。相信,只要有爱,世界就会美好,人间就是和谐的;只要有爱,师生如母女,师徒如父子,只要对学生无微不至,课堂气氛便永远和谐。
二、交流互动,创造和谐的主节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使他们既能兴致勃勃的学习,又能聚精会神的思索。教师的任务就是放手与引导,让师生在互动的学习过程中创造出和谐的课堂主节奏。
1.选择和谐的教学内容
“我们要教活的书,不要教死的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加工,改变以课本为中心或唯一内容的传统做法,建立以课本教学内容为中介,联系孩子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开放的教学内容,这样才更具有教育意义。
2. 制定和谐的教学目标
陶先生说:“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本着从“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和谐目标出发,让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和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真人”。
3. 设计和谐的提问方式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提问是一种技巧,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驾驭着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制约着学生的思维发展,也是对教师知识和能力的展示。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情况,同样的问题,不同的表述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效果,如,在《有趣的报纸》的活动中,教师想让幼儿将报纸剪成一条长线条,第一次,教师提问:“怎样在报纸上剪出一条最长的线?”大多数孩子的回答就是剪一条长边,而当教师再次问孩子:“怎样才能把报纸变成一条最长的线?”孩子们就知道了可以沿着边往里剪,并且中间不能断。 从以上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设计和谐有效的提问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设计的时候应从幼儿的角度出发,由浅入深,化难为易,精心设计好每一个问题,才能真正使提问为目标服务,让每个孩子都愿意回答问题,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的气氛更加和谐。
4. 创建和谐的教学模式
陶行知先生主张:“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该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学做三者关系的和谐是实施和谐教学的核心。和谐的课堂,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沃土,能够让学生鲜明的个性在课堂上得到张扬。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告诉我们,教育应该以生为本,强调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要努力创建“教学做合一”的和谐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巧妙地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如创设问题情境、故事情境、音乐情境、合作情境等,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氛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不断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5. 优化和谐的多元评价
评价是制约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评价也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可以是孩子也可以是教师,评价的内容可以是学习习惯和方法、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意志品质和创新意识等,注意可以引导孩子进行互评、自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评价的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6. 开展和谐的课外延伸
“要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我实践陶行知“六大解放”的理论,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延伸活动,如将过去比较单一的文本作业设计成操作实践性作业、探究观察性作业等多种类型的作业。我鼓励学生做一些小实验、小发明来进行交流互动,享受各自的成功,让学生从不同层面上得到和谐的发展。
总之,和谐课堂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沃土,构建和谐课堂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超越,只有这样课堂才能成为吸引人的音乐,我们的教育才能拥有真正的和谐,让我们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用愛和智慧奏响和谐课堂的美丽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