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彤 张鑫鑫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城乡收入差距增大,大量的剩余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就业。本文旨在通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现象的調查和分析,加强对剩余劳动力的制度研究,维护其基本权益,促进剩余劳动力就业。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 存在问题 政策探讨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1-0075-01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研究概述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劳动力文化水平的要求在逐步上升。机械化、自动化和现代化的生产要求使得一些受教育水平低的农村劳动力。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导致目前市场上出现很多闲散农村剩余劳动力。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为了更好地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要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更好地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培训成为现在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晋城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存在的障碍
虽然晋城市在面临产业急剧转型的巨大压力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由于各种问题的存在,导致效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明显。通过查阅一些文献和实地调查,可以从中了解和发现一些问题的存在:
(一)当地经济发展对于传统性支柱产业的依赖较为严重
长期依赖煤炭的发展,导致其他企业在进入运城市市场进行前期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政府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政策,依旧是以煤炭为主,为了所谓的政绩。对于其他企业不管不顾,导致危机发生时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危机。当危机发生时,即使招商引资的力度不断加大,依旧难以解决现在劳动力再就业的问题。出现了大量的劳动力外流的情况,不得不说这是对人力资源的一种浪费。
(二)就业信息的不足
就业信息平台的完善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具有正相关作用。信息的不专业、不健全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的过程中绩效低下。
(三)产业转型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挤出
通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调查可以发现。这几年多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多是从煤炭行业出来的工人。由于企业的效益较差。工人的工资水平较低,导致很多工人选择从事其他行业或者去其他地方工作。
三、促进剩余劳动力就业政策探讨
(一)发展非煤炭产业,摆脱对煤炭行业的依赖
1.发展旅游业,充分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
合理应用当地的旅游资源。将各地的古代遗址加以修复和保护,并且加大力度宣传,吸引外地游客。这样可以更好的开发当地特色产业,提高农民的副业收入。因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利用是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方式。随着晋城市城镇化的深入。可以借鉴不依赖自然资源发展而且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的经验。而旅游业就是一项适合当地政府大力支持的开发产业。
加强先进农业机械的引进。对于创新型种植方式予以大力推广和支持。只有更新农民手中的器具,才能让他们在从事农业种植的过程中提高效率、增加干劲、实现增收。而且对于先进的种植方式要多加鼓励和推广。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二)完善就业服务平台,协调劳动力供需
1.对于就业信息的宣传,设立专门的服务平台
通过媒体电视的宣传,解决网络在农村运用率低的问题,在电视和广播上设立专门的就业信息宣传节目,为无业、失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良好的就业信息,为他们提供一个就业信息交流平台。
2.建立专门的维权平台,保障就业人员的权益
政府要对来当地招工的企业进行认真的审核,拒绝有不良记录的企业进入。从根本上保证就业人员被招聘后的权益,提高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积极性和政府的形象,避免损害政府形象的事件发生。
(三)落实优惠政策鼓励自主创业
服务业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不仅可以提高经济的发展速度,还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促进就业问题的解决。而且通过创业代替就业,一方面可以通过创业直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创业大多集中在个体经济,有利于增强城乡经济活力。对于农村劳动力创业的行为,政府要多加支持和鼓励。应该给予自主创业者一些优惠政策,增强创业者的信心。
四、结语
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我国经济健康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背景和问题,探讨政府在就业促进方面的政策和措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只有妥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才能实现农村的产业转型和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