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晓旭
摘要:新时期背景下,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十分重要,同样也被列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特别是当前社会,大学生要想成为优秀的共产党员,就一定要遵循党章规定,符合党员标准并满足对于党员的要求,不断增强其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基于此,文章将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作为重点,并阐述了提高其思政素质的具体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 思想政治素质 提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1-0053-01
在社会主义发展初期。特别是现代化建设中,大学生都是十分重要的后备军。为此,必须具备文化知识素质,同样也需要具有坚定政治立场以及思想觉悟。大学生虽然已经接受了高等教育,在理解问题方面更有深度,然而,自身阅历不深,会受到外界环境不利的影响,进而形成激進行为。现阶段,大部分学生党员的素质水平理想,然而仍然有部分大学生党员思想状况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强化大学生党员思政修养。
一、大学生入党前的思政素质培养
(一)入学新生政治理论教育的开展
对于刚进入高等院校的新生应积极地开展政治理论教育,对党的理论与政策以及方针予以大力宣传。可以采用授课与讲座等多样化的形式合理地营造政治气氛,以保证学生可以在进入大学校园以后更真切地感受党的教育。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正确认知共产主义信仰是人生选择的重点,使学生的思想与党组织相靠近。
(二)重视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的开展
因入党积极分子具有一定的入党意愿,而且加入组织的愿望强烈。为此,学生在思想与理论方面已经具备坚实基础。因而要以此为核心开展教育活动。使其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与理论水平不断提高。
(三)预备党员与正式党员教育的开展
对于预备党员与正式党员来说。其政治与思想都相对成熟,所以,已经深入了解了与党有关的基础知识与纲领,理论基础兼顾。要想规避思想下滑与教育断层问题,就应当重视党性教育的开展,不断增强学生党员自身的责任感与正义感。将共产主义信念渗透到教育中。使其成长为与社会主义事业相吻合的党员人才。
二、大学生入党后的思政素质培养
针对入党以后的大学生,在提高其党员素质方面应加大监督与管理的力度。通过这一环节的管理,大学生党员才可以始终保持入党之前的热情与主动性。一旦入党以后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不到位。那么大学生党员就会忽视自身管理。很难树立模范作用。甚至因教育与管理问题而引发错误,在群众中的影响十分严重。由此可见,入党以后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具有一定的影响。
(一)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的培养
在对大学生党员开展教育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的学习,积极树立辩证唯物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念。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以保证其自身的政治观念增强。同样在识别方面的能力也能够得到提升。这样一来,不管遇到怎样的情况,党的信念都不会动摇,能够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念以及方法来解决问题。
(二)重视无产阶级思想意识的培养
对于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必须要确保无产阶级思想的运用灵活,进而将学生思想中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克服掉,使其能够形成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念。与此同时,还应当有效地结合理想与现实,在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使命方面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以保证更好地达到社会主义建设目标。
(三)组织纪律性的不断强化
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必须要始终遵循党的路线与方针,始终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度,以保证学生党员组织观念与法制观念的有效提升,为其更好地完成组织任务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强化中国共产党作风修养的培养
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需要坚持并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理论,并且与实际情况相互结合,与群众紧密联系,最终形成优良的作风。通过四个现代化建设,对中国优良传统以及艰苦创业精神的大力宣扬与继承,进一步推动国家的繁荣富强。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五)党员干部榜样作用的充分发挥
对于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一定要将党员干部榜样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进一步推动教育工作的开展。在提高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质量方面,需要将党员干部作为教育的重点,通过榜样作用推动党员思政素质工作。也只有在榜样作用的影响下,才能够增强素质培养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转型阶段,大学生党员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同时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使其思想状况经常发生变化,甚至会思想下滑。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重视提高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入党之前与入党之后这两个阶段。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培养方式。使大学生党员自身的思政素质水平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高校党组织更具活力,积极开展党组织活动,为高等院校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责任编辑:杨国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