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绘画专业服务地方文化产业的对策研究

2017-10-17 00:46谭小建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文化产业绘画

谭小建

摘 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文化产业方兴未艾,业已成为我国经济转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文化软实力显得极为迫切与严峻。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模块,文章旨在通过阐述应用型本科院校绘画专业的自身特点以研究其服务地方文化产业的可能及相关对策与构想。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绘画;文化产业

一、略述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当下经济转型中所处的历史际遇

近几年,中国经济在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引下,渐而转型。由原先的制造大国转型为创新强国。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再次揭露了较为深层次的经济结构性问题,即产业空心化问题。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意识到要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则是发展实体经济。然而国家发展实体经济又与高校教育能否培养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密切关联。应用型本科院校既有普通综合性大学的学术支撑同时兼有专科院校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培养学生业务素养与行业能力的两个方面具有综合性的优势。应用型本科院校与综合性高校以及专门的艺术类院校不同,综合来看,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课程设置上没有专业艺术院校对于艺术类学科划分的那样细致,同时也没有综合类院校有着庞大的全校整合资源。初步来看,这似乎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劣势所在,同时似乎困囿了学院专业朝着更为精尖的程度发展。其实不然,这正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这几年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地方得以快速发展的自身特点。

首先,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安排上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摒除高校教育传统遗留下来的制度挟制,完全立足于地方特色开设具体的能够为地方经济提供人才输出的专业与课程,相比之下显得更为自由与独立。第二,应用型本科院校不同于综合性院校多注重专业的理论研究,利用本科资源在注重专业理论学习的同时兼顾具体的创作实践。也就是说应用型本科院校集合了传统综合性大学理论教研的优势同时又有专科院校注重学生实践的双重属性。第三,由于学院立足于地方,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学院立校之本,熟悉经济转型大潮下地方经济改革与发展内在需求,可以及时调整办学理念,以此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因为专业艺术院校与综合大学有着较为稳固的自身学术传统,在短时期内若要做到相应调整似乎并未有地方应用型院校来得迅捷。

国家大力倡导地方经济发展要以地方特色为主要根据,发展特色经济、节能經济、可持续经济。在这样的转型机制下,应用型本科院校顺理成章地成为扶持地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力量。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的设置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如无锡地区高校,依托无锡传统文化基础在绘画专业拓展符合本地文化的新兴课程模块:紫砂、陶瓷、泥塑等等。不仅如此,还为高校学生就业提供了多种便利。在此基础之上,应用型本科高校提供的优质毕业生反哺地方经济,为地方经济转型贡献自身的力量。从近几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看,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综合性高校毕业生学术水平高,但实践操作能力与其学术理论水平比相对薄弱。一些地方用人单位考虑到专业实践上手能力而优先选择专科院校毕业生。同时,名牌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低是因为其毕业后心理预期薪资水平普遍低于实际薪资。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刚好在综合大学与专科学校间找到平衡点,此平衡点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与特色所在。在办学机制上考虑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锻炼,这一点满足了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就业问题上能够将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以最快的速度转化为公司、工厂盈利的目的。在毕业生就业薪酬接受的心理上又不会像名牌高校毕业生对初次就业抱有较高的薪酬预期。所以说,实现初次就业,将院校注重操作的能力变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助地方经济发展的可靠保障。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正迎来了其自身发展的有利时机。

二、绘画专业的业务素养转化为文化产业经济的可能

在所有的艺术样式与门类之中,绘画艺术应属最早的艺术形式。在人类文字诞生以前,绘画便以记录当时人类生活图景和祭祀巫术活动的姿态出现,距今已非常古早。绘画发展至今技法与种类已非常多元,但究其要义仍离不开其固有的审美本质。在刀耕火种的荒蛮岁月,先民仍懂得将狩猎回来的猎物骨牙作为其身体饰物;依旧将石斧柄部刻上纹饰以起到修饰的功用。人类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是与生俱来的天然属性。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日常生活中劳动工具的使用亦或是氏族聚居地环境的改良,人们逐渐意识到到绘画图案可以成为装饰器物、环境的有效手段。由于人类科技文明的发展,绘画渐而独立,发展至今成为独立的,有别于其他上层建筑的特有样式,其中绘画的外延也在渐渐扩大。如果说原始时期绘画是立足于蒙昧开蒙的非自觉行为,甚至成为类似于石斧一样的“工具”,那么到后期,绘画逐渐脱离这种局面,变成具有审美导向的精神活动。

绘画艺术作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手段业已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上层建筑与之一道共同进步。

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们艺术品味的提升,大家对于绘画产品和艺术作品等方面的需求呈逐年上升态势,艺术品成为一种文化消费品进入千家万户。在艺术品消费环节,以各种身份及目的存在的消费者也日益增多。这个庞大的艺术消费集团基本上涵括两个较集中的收藏与购买阵营,分为私人收藏与集团收藏两种。私人收藏消费其中既有以普通民众为其修饰装潢室内空间为目的的个人购买与收藏,也有完全满足个人对于绘画的审美需求为导向的艺术品消费。集团对于绘画作品的消费与收藏主要以画廊以及艺术投资机构为主要阵地,一般而言,这样的艺术品交易机构不仅从绘画作品本身为艺术市场的繁荣做出贡献,同时此类画廊及艺术品投资企业也提供了很多与绘画产业相关联的就业岗位。从中国艺术品交易额的总体上来看仍然呈逐年递增的状态,可见艺术品市场总体以上升的姿态发展,同时其规模也日渐增大。艺术品生产、消费、投资已经成为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一股势力。自上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改革开放与高校陆续复学,国内文化事业逐渐复苏。一些城市的艺术品交易市场主体由画廊、拍卖行、展览会、职业艺术经纪人和艺术家组成。传统的书画艺术市场形态继续成长,新兴市场形态不断呈现,加之随着物联网媒体技术和对外开放的深入,艺术品交易方式趋向国际化、多元化。其他新型营销中介悄然兴起,如网络、文化产业园、艺术品商店等,其中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种类如此繁多的艺术品消费机构与投资机构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提供了可观的人才就业缺口,擅于实践绘制的毕业生可以在私人画廊谋得画师一职,兼有理论特长且擅于文字编辑的毕业生可以到艺术机构运营的后台从事相关职业。endprint

在系统谈到市场对于文化产业的接受与孵化之后,再从绘画专业本身的课程设置与专业学习两个方面阐述其服务地方文化产业的诸多可能。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绘画课程专业设置,前文已经说过,应用型本科院校兼具综合性大学追求学术理论的初衷又有专科院校大力倡导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在课程设置安排上,强化学生内涵建设,尤其注重其审美鉴赏能力与手绘实践能力的结合。就以笔者从教的无锡太湖学院来说,绘画专业的课程设置在理论与实践上均有侧重。首先,大学一年级的基础课程学习之后,待到二年级入学伊始,就将其分为油画与国画两个方向。这比一般综合院校绘画专业划分研习方向要提前一个学年,如此考量就是要强化其专业训练。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也考虑到基础训练的重要性,注重写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现实物的还原能力。理论课的安排同样遵循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规律,理论课程设置趋于美术史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研究,也就是在基本通识的基础之上略做延伸。这样一来就保证了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课程安排,理论与实践并举,同时又侧重于实践。

综上所述,当前经济发展,无论是国家经济宏观发展由传统制造经济向文化产业经济发展还是国民对于艺术品(此处主要涉及绘画)日臻扩大的内在需求,都给以绘画作为文化产业的经济个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利用地域优势与大学平台,以培养致力于辅助地方经济转型为目标的专业性人才,真正做到就学于高校,服务于社会的人才培养机制。绘画作为古老的艺术门类能够在当下很好地承担为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的历史任务,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绘画人才输出转换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可靠保障。

三、经济转型趋势下绘画专业服务地方文化产业的对策与构想

经济的转型使得现如今文化产业得到空前发展,实现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为绘画艺术提供了发展契机。绘画,作为文化消费的一种,有着其它艺术门类所不及的优势。绘画艺术是视觉艺术,相比于音乐一类的听觉艺术,绘画的极大优势在于它的凝固性与清晰性。柏拉图曾说:“凡是美的人、颜色、图画和雕刻都经过视觉产生快感。”狄奥也说:“眼睛比耳朵更值得依赖……但眼睛比耳朵更难加以说服,它要求更大的清晰性。”等等诸如希腊哲学家探讨的对于绘画清晰性与永恒性的論争,一贯的立场都是阐明绘画的优势,也就是视觉优于听觉。视觉获取的快感是常备的,具有更好的感受力与接收力。这是从绘画诞生伊始就带有的,有别于兄弟艺术门类所不及的自身优势。从艺术接受的层面来说也是绘画贯穿人类文明发展所不变的优势与传承,人们愿意欣赏,同样愿意收藏绘画艺术来满足日常的审美需求。

绘画专业发展至今,所涵括的分支多元且又详细,有绘画理论与绘画实践两大初始类别,也有与其他人文科学或自然科学结合交叉的专业,诸如博物馆学、艺术考古学、艺术品修复等等二级学科专业。应用型本科高校相较于专门的艺术院校和综合性大学有着一定的不足与差距,所以在绘画专业设置上因势利导,结合自身,主要从绘画实践这一模块出发,结合相应的绘画理论与艺术历史作为相辅知识,保证绘画专业学生在四年的本科学习中注重实践操作又不失理论扶持。这样的学科设置一方面基于综合性本科院校自身特点同时又立足于当前地方文化产业用人需要。

如今,随着国家大力鼓励与扶持地方经济转型,文化产业正是经济转型的一个方向,尤其传统经济发达地区对于文化产业的需求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一事实又从市场需求的层面促成了地方高校的文化艺术专业构建。以苏南地区为例,民营美术馆的建立与发展势头迅猛,绘画周边衍生产品渐而发展,私人画廊、艺术品交易市场的形成既有实体的也有线上交易平台。从这样的情势分析,一方面高校绘画毕业生就业选择有朝着传统绘制的方向选取,如签约画廊,将自己院校所学专业实践知识转换为具体的绘画作品,以画廊与艺术品交易平台的方式走入市场,进入百姓家中,也可在画廊或者艺术中心成为画廊艺术品推介员。对于文创产业可以投入到国内外绘画名家的艺术衍生品的开发当中,帮助企业选择当前为市场主流审美的艺术家的作品,进行衍生品的开发与设计,例如电子产品外壳包装,室内陈设与装潢的软装部分,艺术墙纸等等。另一方面如美术馆,则需要既有实践本领同时兼有艺术理论支撑,具有一定的文字写作能力。具体的就业形式可以是美术馆前台接待、观展导览员、策展部助理、线上平台的日常维护与美术编辑策划等等。

文化产业方兴未艾,在中国高校大力培养专门的绘画人才之际,恰逢地方经济朝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促成了绘画专业受教于学院,输出回报社会的可能。纵观艺术发展史,大师其人其画凤毛麟角,立于金字塔尖的艺术大师与绘画作品靠的是一代人甚而是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机制与艺术发展规律一致,在践行精尖教育的引领下着力推广人才服务社会,回报经济发展的办学初衷。

文章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绘画专业办学定位与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为切入点,分三个部分探讨绘画在当下服务地方经济转型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诸多可能与相关对策的构建,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时代的发展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绘画专业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文化事业现已成为地方经济转型的重要依托。高校办学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能够以此把握发展转型之脉搏。为高校人才产出服务文化产业经济提供了动力与可能。

第二,经济发达区域对文化产品,包括艺术绘画产品需求呈上升态势,无论是绘画实体还是以绘画为依据的相关艺术产业勃兴使得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绘画毕业生可以与地方艺术机构直接对接,将技术转换为经济效益。

应用型本科院校无论是办学发展还是人才培养离不开地方政府、经济、人文的扶持滋养,地方长远的发展与进步同样离不开院校的人才支撑。各自相互扶持,一道发展进步成为健康的有机整体。本文在笔者有限的学识与近些年从事高校教学浅薄的经验下,只是较为粗浅地讨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绘画专业如何服务地方文化产业的初步构想,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章谈及的部分观点会愈加完满与严谨,此文只是作为初探阶段的尝试性研究。

参考文献:

[1]关雯文,鲁宇红,黄洋.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江苏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4,(21).

[2]邹良志,陈东有,罗良清.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

无锡太湖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院校文化产业绘画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