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菊芳+席海涛+曾德伟
摘 要:培养创新人才是世界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改革的共同趋势,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各高校适应社会需求和寻求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围绕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着重探讨教育理念和教育环境、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形式、师资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高校;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0;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7-0001-02
随着创新人才重要性的日益凸显,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各高校适应社会需求和寻求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知识和能力的人才是当前高校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优化教育理念,改善教育环境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
理念的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先导,创造优良的教育环境能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环境保证。
1. 倡导教育个性化
“教”和“学”是人才培养的两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在教育个性化思想指导下,教师和学生要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做出调整。一方面,鼓励教师的教学风格要有创造性。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学习要有创造性。在完全学分制下,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课程。同时,学生有充分的学习自由,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
2. 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校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一个有能力的人可以在一定知识基础上不断获得知识和创造新的知识,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3. 突出实践教学
教学过程分为课堂理论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有着课堂理论教学无法达到的作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可以在实践环节中得到较大提升。因此,在人才培养中应保证实践教学的学时,确定实践教学的能力培养重点,即通过教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开放实验、训练、实习等实现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培养,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科研训练和竞赛活动来实现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提升。
二、构建科学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
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过教学过程实现,而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是教学的重要前提。培养方案是高校根据学校特色和战略发展,针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定期修订而形成的,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目标的手段与工具。
1. 培养方案
高校要制定出着力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实践能力、综合知识、系统思维、协作品质和创新精神的教学方案。(1)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校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学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和专业方向模块课程组成。这种“两平台+多模块”的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了系统的综合知识,体现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2)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要修订培养方案,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构建校内与校外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实践与创新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的工程实践教学模式,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课程体系
高校要构建综合知识体系,大力推进课程体系的整合和优化。要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以行业需求为主线培养服务行业的创新能力。首先,构建综合知识体系。通识课程平台不仅包括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科基础、语言类基础、计算机基础、体育、军事理论与训练等公共课程,而且包含学校特色的内容。其次,强化工程实践环节。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大工程观”的核心,高校要针对一些行业具有大型成套性、技术密集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力求从工程科学知识学习和工程实践训练入手,加强课程与实践之间的有机衔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三、变革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化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1. 打造校企合作的创新育人平台
一方面,企业要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青年研究人员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挂职锻炼机会,帮助高校提升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高校的优秀毕业生可以优先推荐到企业工作,这不仅有利于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而且能为大学生创新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
2. 搭建以科研项目、科技竞赛为载体的创新活动舞台
让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竞赛,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运用。如学生在参与科研项目过程中所进行的实验、调查、撰写报告等活动,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与同学、老师的团队合作,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3. 选择国际化道路
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学生在新的平台上进行交流实践,有利于国内创新人才的培养,完善创新能力。如常州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将学生输送到国外合作办学的高校,能让学生有机会进入前沿的研究领域,全面了解学科的热点,掌握国外先进的研究技术。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水平教师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师资队伍的整体状况很大程度上能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保障。
1. 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提升教学质量
一方面,高校可开展“讲、听、评”课活动,通过“一人讲”“大家听”“众人评”的方式,培养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并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另一方面,高校可开展课堂教学技艺比赛,通过比赛的形式促进青年教师之间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沟通交流。
2. “考质”与“考量”相结合,建立科学的教师考核制度
通常高校以教学工作量对教师进行考核,将“考量”与“考质”相结合引导教师对教学质量进行自律,赋予教师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的内驱力,确保学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高校要制定教学工作的质量系数,从教学档案、教学过程、考试过程等方面逐渐尝试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的质量进行考核。同时,高校要通过建立“考量”与“考质”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引导教师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
3. 增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高校在人才培养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要求教师除了具备一般的专业素质外,还要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驗。从目前高校普遍现象看,大多数中青年教师直接从学校毕业进入教学工作岗位,缺乏工程经历和社会经验,因此,高校要鼓励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工程实践,并着手制定政策规定教师参加工程实践的时间。
五、结束语
总之,培养创新人才是全世界高等教育的共同目标和发展趋势,而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坚持教学改革和建设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同时,创新人才培养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人格的塑造、品质的养成等诸多方面的内容,离不开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陈锋,吴明晖,颜晖.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1(05).
[2]应中正,姬刚,严帅,胡小溪.新时代背景下创新人才的特征与培养路径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1(06).
[3]蒋必彪,张菊芳,徐萍,龚方红.高校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再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2011(08).
[4]张海龙,王占礼.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研究与对策建议[J].中国大学教学,2011(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