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绽放魅力

2017-10-16 16:58赵艳芍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古诗词传统语文

赵艳芍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给人们留下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精神财富。《课标》里提到:“认识中华民族的丰厚博大,吸收人类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这些都在提醒着我们,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我们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教育家钱梦龙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是母语教学,他是源、是根、是魂、是传统文化的魂。”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成为传统文化发扬的载体,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背诵古诗词,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在语文教材中每一册都安排有一定数量的古诗词,这些古诗词都出自名家之手,语言格式、平仄押韵、场景画面无一不是精品。这样的古诗词带给学生的不只是对文字的鉴赏,更是对古诗词的理解,对历史的重现,对诗人心境的揣摩,引领者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风骨精髓。因此,学习古诗词能够很好的落实语文教学的目的。

诗的形式往往短小,语句简短,语言流畅,朗朗上口;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文学价值也很高。冯骥才曾经说过:“古诗词能使人的精神境界变得精致。”少年时背诵的古诗词往往能够给人的一生带来影响。如《声声慢》一词可谓是词中佳作,用西风、大雁、黄花、梧桐、细雨、黄昏等意象,组成了凄迷哀愁的意境,在学习过程中,联系其他写愁的语句,学生产生了共鸣。《饮酒(其五)》中“采菊”的动作,不是特意去望,而是无意中所见,一个简单的动作传达出诗人悠然闲适的心境。这种种字里行间的情感和文化的精髓,消除了和古人的隔阂,传统的血液就流进了学生的心田

另外利用课堂时间和课外读书活动时间充分让学生背诵选编的古代诗词。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通过学习、背诵、积累古诗词的方法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是一条较为方便的途径。

二、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传统元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深入人心,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体现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爱国、诚信、文明、友善等传统文化元素在语文教材中都有体现,比如:敬老孝亲、传统节日、礼义廉耻、风土人情等都有多元化的活动和展示要求,我们要不断挖掘教材中的这些具有教育意义的传统文化元素,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品质基础,传承传统的美德,这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三、在阅读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

阅读课可以分为两种课型,一种是文言文阅读,一种是现代文阅读。文言文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文言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自然而然的,如果能结合现实的生活,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弟子规》中的开头便是:“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里面的孝、悌大家如何看待?就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回忆自己和兄弟姐妹(或堂兄弟、表姐妹等)之间相互关爱的事例,虽然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居多,但是应该是有话可说的,没想到班级里竟然陷入了沉默。传统文化中“孝悌”的观念竟然在学生的头脑中如此淡漠,不能不说让人心惊。虽然课堂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学生的漠然恰恰说明了在中学语文中要渗透加强传统文化的必要。

在现代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有关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呢?以部编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实践活动“敬老孝亲”为例吧。这个单元的核心也是敬老孝亲:听成长的声音,看岁月的痕迹,忆关爱的点滴,做真情的回报。在这个环节,先向学生提供名人事例,再推荐几句名言,有了理论的支撑,让学生回忆自己在父母的关爱下自己都做了什么,怎么去做,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的践行。孟子有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及人,也要关爱生活中的其他人。正如叶老所言:“道德必须求其能够见诸践履,意识必须求其能够化为行动。”这才是在现代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侧重精神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的实践

在人教版教材中一共推荐名著16篇,从数量、国别看,一般是国内的,一般是国外的。《西游记》和《水浒传》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因此,学习这两部名著过程本身就是在学习相关传统文化的知识。除了知识的积累之外,在授课过程中也注意了一些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渗透。如《西游记》所倡导的为实现某一崇高的目的,人们必须艰苦奋斗,长期坚持,勇敢的战胜敌人的精神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倡导的精神一脉相承。同样,《水浒传》作为描写古代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强烈表达了改变现实的愿望,表达了对美好、正义、公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蕴含了“天下大同”的理念。同时,《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生动的人物形象,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达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侠义精神——仗义疏财、打抱不平、行侠仗义、扶危济困等。我们了解了故事情节,分析了人物的形象,扩大了视野的同时更能辩证的看待作品的思想内涵。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多方面汲取了文化营养,培养了学生健全的思想人格,更加充分的发展自身是不可或缺的手段。

说到底,只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传统文化之根,使学生精神受到圣哲前贤思想的滋养,让学生既学文化,又学做人,只有让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才是有意义的。语文教师要承担起价值引领的重责,审慎、准确地把握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的價值取向,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教学要选得精,学得透,悟得深,帮助学生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人文素养。让传统文化的因子潜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我们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才能鲜活永恒。

参考文献:

[1]常丽华.传统文化进课堂——浅析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关系[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6年03期.

[2]袁英英.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问题研究[D],延安大学,2015年.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教育学会农村应用性课题《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16-HJYY-746)研究成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古诗词传统语文
踏青古诗词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