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倩,菅金辉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普通学生家长对适龄听障儿童入学了解情况的调查研究
——以潍坊市为例
王 倩,菅金辉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适龄听障儿童的入学状况不断受到重视,促进适龄听障儿童入学、接受相应教育变得越来越有必要。我国是世界上听力障碍儿童最多的国家,普通学生家长对适龄听障儿童入学情况的了解和所持态度,将直接影响适龄听障儿童的教育质量。本调查以潍坊市为例,发现:普通学生家长对适龄听障儿童了解程度不深,接触少,主观认为适龄听障儿童乐观开朗;对适龄听障儿童入学问题关注的较少,入学政策不了解,只有接触过听障儿童的普通学生家长才会对教育问题更加关注;普遍认为适龄听障儿童应接受相应教育,但对适龄听障儿童入学率低的原因认识不清;普遍认为听障儿童在普通学校就读会对健听孩子带来不利影响。
适龄;听障儿童;入学
听力障碍儿童由于其自身生理缺陷,导致其在言语、认知、心理发展等方面存在障碍,在学习和生活上面临更多的困难,影响其融入主流社会。研究普通学生家长对适龄听障儿童入学所持态度,有利于找到适龄听障儿童在入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引起决策部门重视。
本调查以潍坊市为例,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7份,剔除无效问卷2份,问卷有效率达95%。样本中男性共55人,占58%,女性40人,占42%。其中,接受调查的学生父母为62人,占65%,祖父母为33人,占35%。问卷调查结果如下(见表1):
一、普通学生家长对适龄听障儿童了解和认识
(一)普通学生家长对听障儿童的了解
普通学生家长对于听障儿童的了解程度不深,在调查过程中,很多家长表示他们并未实际接触过听障儿童,只是凭传统印象来看待评价他们。67%的学生家长知道身边有听障儿童的存在,这说明在我们身边的确生活着一定数量的听障儿童。
(二)普通学生家长对听障儿童的认识
54%的学生家长反映他们认识的听障儿童在人前较为乐观,另30%认为他们偶尔会出现不良的心理现象,但仍有16%表示,他们身边的听障儿童很容易出现不良情绪,经常处于不良的心理状态。
听障儿童一般不伴有严重的智力或情绪障碍,同健听儿童一样遵循着相同的发展顺序,但由于其特殊的生理,需要特殊的教育。生理上的损伤、心理上的敏感、父母的态度、学校环境和社会固有的观念都是影响听障儿童自卑心理产生的因素。社会应关注听障儿童出现的自卑、自闭等不良心理现象并加以引导。
二、普通学生家长对适龄听障儿童入学情况的了解和看法
(一)普通学生家长对适龄听障儿童入学情况的关注度
在适龄听障儿童入学情况的关注程度方面:对听障儿童有所关注的普通学生家长占约一半的比重;不太关注的39人中,老年人有19位,这也体现了受不同年龄阶段的影响;对于听障儿童入学问题非常关注的10位学生家长都是亲戚或朋友家有听障儿童,他们相对于其他人对听障儿童入学情况的关注较多。41%的学生家长不太关注此问题,原因主要是他们并没未真正接触过听障儿童,不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内心世界,还有一些从未听说过听障儿童入学的相关规定。此次调查从另一个角度反应了社会不同群体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这也表明政策宣传的力度还远远不够(见图1)。
2014-2016年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总体目标是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特殊孩子都能接受到合适的教育。预期到2016年,全国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山东省也制定相关制度配合国家政策:扩大随班就读规模,优先安排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学生随班就读,切实做好听障学生随班就读工作,并强化技能训练。
(二)普通学生家长对听障儿童入学的看法
目前我国适龄听障儿童接受教育的形式主要分三种: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特殊班和随班就读。随班就读是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对特殊学生实施教育,是全纳教育在中国的一种实施形式,目的是为特殊儿童提供适宜的教育。现实生活中很多原因都会直接影响到听障儿童的入学,包括很多学校不愿接收重度听障儿童或者设置较高条件,部分家长教育、法律意识淡薄或对孩子的保护程度过高以及听障儿童自身在发展上存在一定缺陷等。
1.对适龄听障儿童的入学政策方面:58%的学生家长对相关政策有所了解,但仍有较大一部分对相关政策了解不详细或根本未听说,
2.对于听障儿童的入学年龄,大部分普通学生家长认为听障儿童由于听力缺损会导致身体素质或心理发展比正常健听儿童落后,建议听障儿童应较晚入学;部分认为听障儿童的智力发展一般不会受太大影响,有的甚至可以和同龄健听儿童一样很自然地适应学校生活,而且他们认为在义务教育适龄阶段入学能更快融入普通人的生活;还有一小部分人认为应过早的使听障儿童接受学校教育或者对他们进行早期干预,针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导致发展落后这一可能性建议尽早入学、提前适应。46%的学生家长认为听障儿童由于生活条件或家庭经济因素会对身体素质造成影响;37%认为是由于家长缺乏教育观念造成的,还有一小部分认为学校的接收条件是主要原因(见图2)。
3.在听障儿童接受教育方式方面所持观点
2015年底,山东省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总数7061人,其中听力障碍儿童少年248人。在适龄听障儿童应该在特殊教育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接受教育方面,54%的学生家长认为听障儿童应该就读普通学校和普通学生一起进行学习活动,另46%的学生家长认为听障儿童应进入特殊学校接受专门教育。普遍认为听障儿童进入哪里接受教育应该根据他们的听力损失程度、入学时的自身条件而定。由此可见约有一半的普通学生家长认为听障儿童应该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其他学生家长认为听障儿童的自身特殊原因应接受特殊教育或到特殊机构进行相应教育。
4.听障儿童在普通班级接受教育是否影响正常儿童
约有8%的学生家长认为听障儿童在普通学校上课不会对正常儿童的学习产生影响;52%的学生家长认为听障儿童与正常儿童在一起上课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包括在教学进度、作业完成和教学评价等方面都会有一定影响;其中40%的学生家长认为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由于听力损失,听障儿童难以跟上整体的学习计划,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也与普通儿童有不同的方式,从而对普通学生造成较大的影响,而且这些学生家长认为跟听障儿童在一起生活学习很有可能对正常儿童产生意想不到的不利影响。
综上,我们发现潍坊市普通学生家长对适龄听障儿童了解程度不深,接触少,主观认为适龄听障儿童乐观开朗;对适龄听障儿童入学问题关注的较少,入学政策不了解,只有接触过听障儿童的公众才会对教育问题更加关注;普遍认为适龄听障儿童应在适当的年龄接受合适的教育,但是对适龄听障儿童入学低的原因认识不全;普遍认为听障儿童在普通学校就读会对健听孩子带来不利影响。
二、适龄听障儿童入学情况不完善的原因分析
政策宣传力度方面。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自2010年以来,国家对特殊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大投入力度,多措并举重点扶持残疾人教育事业。目前,潍坊市适龄听障儿童入学人数不断增加,但仍存在城乡入学率差距大,政府投入结构不均衡,教师总量不断增长,但稳定性、专业性差,偏远、农村地区听障儿童的家庭,观念落后或不了解当前政策等现实问题。
教育康复机构方面。重视程度不高,甚至部分随班就读教师不接纳特殊儿童就读,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不当,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评价缺失,不能有效满足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需要,学生随班“混”读现象严重。
社会家庭方面:家长对残疾人受教育信念不坚,政策法律意识淡薄,对孩子保护过度,不能有效配合学校教育。普通学生家长对残疾人受教育关注度不高,缺乏对相关政策、法规的了解,公民受教育意识淡薄。
三、意见和建议
政府方面:政府部门要大力宣传关于特殊儿童接受教育的政策,使教育观念深入人心,强调听障儿童入学接受教育的必要性,在广大农村偏远地区普及,可采取以区、乡、村为单位的方式展开宣讲活动,淡化农村普遍存在的“听障儿童上学难”的观念。更要进一步加强完善现有制度。
教育康复机构方面:无论是特殊教育学校还是普通学校,都要做好听障儿童的教育工作。普通学校对于适龄听障儿童应持接收并接纳的思想,教师要对其进行特殊照顾,比如心理上定期进行辅导、多鼓励其参加集体活动、注重健全人格的培养等,为其的生活学习提供便利,使他们得到普通儿童平等的对待。特殊学校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当代听障儿童的接受能力,丰富教学器具,经常开展有教育意义的活动。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程度入学的儿童可进行不同的康复训练。
社会家庭方面:家庭环境是直接影响听障儿童成长的重要因素,家长需要有坚定的信念,积极接受新的教育观念,为孩子的学习与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家庭康复也是很关键的一部分,家长要有正确的康复态度,在教师和治疗师的指导下系统掌握相关康复知识和康复技能,由于家长比起教师对自己的孩子更加了解,从而使训练能更加有效,家校结合更有利于听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1]孙喜斌,于丽梅,等.中国听力残疾构成特点及康复对策[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2008,(2):5-18.
[2]胡向阳,龙墨,等.吉林省全人群听力障碍流行状况调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3):89-93.
[3]孙喜斌,李兴启,等.中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听力残疾标准介绍[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6,(6):51-52.
[4]周姊毓.听力残疾儿童学校适应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4):163-165.
[5]Clickman N S.Deaf Mental Health Care.New York:Routledge,2013-01-23,有改动.
[6]张福娟,刘春玲.听觉障碍儿童个性特征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1999,(3):22-25.
[7]杨昭宁,杨静,谭旭运.聋生安全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2,(9):18-23.
[8] 贺荟中.听觉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9]王志毅.听力障碍学生的心理与教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10]程黎.感知觉运动领域的早期干预.特殊儿童早期干预[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孙延波
G762
A
1671-4288(2017)04-0099-02
2017-04-22
王 倩(1980-),女,山东临沂人,潍坊学院特教幼教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特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