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错根源 把握教学本质

2017-10-16 06:29段波
中小学电教 2017年9期
关键词:数据源单元格操作技能

☆段波

(徐州市王杰中学,江苏徐州 221004)

探错根源 把握教学本质

☆段波

(徐州市王杰中学,江苏徐州 221004)

高中信息技术是集操作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分析学生操作中的典型错误,既利于学生纠错能力的提升,又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基于此,本文根据学生平时操作中出现的典型错误,探究出错根源、总结出错类型、其目的是为调整教学策略、积累防错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典型操作;错误;错因分析

错误是学生学习中不可避免的美丽“意外”,也是暴露学生真实思维方式的途径。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化错为利,巧妙地利用错误资源,因势利导,提升教学质量。学生在不断试误的学习过程中,思维呈螺旋式的上升趋势,通过不断总结积累防错经验,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尤其是在高中信息技术学习中,由于其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学生出现操作错误在所难免。因此,为了发挥错误的积极作用,正确利用错误资源,教师可将错误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探寻出错的根源,调整教学方向,提升教学效果。根据学生出现的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错误,可将错误的类型总结为:遗忘出错,理解出错,猜测出错,迁移出错等。教师可以此为导向组织教学,调整学生思维方向,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信息技术知识原理,提升操作技能,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

一、遗忘出错

遗忘出错是指学生在信息存储、技术操作过程中,由于时间或者复习的原因,导致信息存储中断,技术操作无法正常进行,进而出现错误。遗忘出错表面原因是由于学生课堂未能认真听讲、未能及时复习导致,而究其根本原因是学生对理论性比较强的知识未能抓住本质,深入理解,而是一知半解,进而导致操作错误。这种情况通常会出现在理论知识较复杂,且课堂讲授比较枯燥的知识点上。

如:以“信息编程加工”教学为例,教师要求学生“利用VB编制一元二次函数(y=x2+3x+1)图像的代码”,让学生体验使用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魅力。由于程序编码涉及到符号,算法等,且编写VB程序代码的每一句语句都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范,这需要学生在学习时准确记忆。由于记忆信息量大,学生在编写代码时难免会遗忘出错,如在编码中将“Next x”遗漏,则程序在运行的时候就会出现“编译错误;“For没有Next”,这说明学生在编码时没有认识到“Next x(取下一个增量的x值)”的功能,违反了VB程序编码的语法规范,进而出现错误,这需要通过学生不断通过修改调试语句才能完成编码任务并成功运行。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从错误到正确的转换中获得程序编码的操作经验,加深了学生对VB语言编程的深入理解,获得了编写简单小程序代码的成功感,激发了学生利用编程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理解出错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存在个体差异性,导致学生会对同一操作题目产生不同的理解,进而出现操作错误。这里的理解出错包括题目理解错误和误用知识操作等两个方面,无论哪一种,其结果都是操作失败。此处主要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出错导致操作错误,尤其是出现在操作相似、或者知识点相似的操作题目中,考查的是学生思维辨别能力。

如:在教学“表格数据图形化”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利用表格加工软件绘制图形的操作技能,其难点是图表类型、数据源、图表选项的选择等,学生容易在操作中出现理解上的错误。如:教师以“膜际和露地谷子不同生育期(出苗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各处理耕层土壤平均温度数据”为题,让学生绘制图表,其目的是更好地观察对照与处理在各土壤耕层(5cm、10cm、15cm、20cm、25cm)温度上的对比变化。根据题意,学生按照确定图表类型(柱形图、折线图、饼图)、选择数据源、确定图表选项和位置等过程生成图表。其中,在数据源的选择上学生出现理解上的错误,将生育期选做了纵坐标轴,而将土壤温度确定为横坐标轴,导致柱形图不能直观地显示对照与处理(膜际)之间的温度变化。基于错误,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数据源选择上的问题,并促使其自主进行纠正,将土壤温度作为纵坐标,生育期作为横坐标轴重新生成图表。最终,学生在不断试误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操作原理的理解,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

三、猜测出错

猜测出错是指由于学生对相应的知识点掌握不够牢固,单凭直觉或者表面的理解实施操作,从而导致操作错误。尤其是在工具的使用和每项设置教学中,有的选项设置功能具有相似性,教师不可能把每一个选项设置都讲得仔细透彻。因此,为了避免这种错误的出现,可采用对比分析法,帮助学生区分工具的使用,深刻领悟各个选项使用的条件。

如:在教学“文本信息加工”时,学生在利用word软件进行文档处理中,通常会用到页码设置的操作,尤其是要求学生设置不同类型的页码时,需要用到“分页符”的操作,即设置出前后不同的页码,且不连续。很多学生在操作时,总是出现页码能够分成两种类型,而页码呈现相同的数字,并不连续,出现了操作上的错误。有时即便学生按照教师指定的操作要点也不能成功地设置好页码。究其问题的关键是由于学生对每项操作选项的功能不甚了解造成的,如:“链接到前一个”要不要点击?何时点击?点击的顺序?这是页码操作的关键。据此,教师可采用比较的方法,对比两种操作产生的结果,让学生在亲自体验中掌握页码操作技能,深化学生对页码操作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四、迁移出错

迁移出错是指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操作技能过程中,受到原有知识、操作经验的影响,不由自主地用原来的知识或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将思维引入歧途,尤其是很多原有的知识连学生自己都不清楚,容易出现普遍性的错误。

如:在利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处理时,涉及到单元格的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时,容易出现应用上的错误。教师以“计算2011年全年粮食产量以及各类粮食占总产量的百分比”为例(如图1)。

图1 2011年全年粮食产量以及各类粮食占总产量的百分比

在计算粮食总产量时,学生利用已学知识编辑公式(=B3+B4+B5)或利用SUM 函数“=SUM(B3:B5)”很快求出“2011年粮食总产量”。为了求出“各类粮食占总产量的百分比”,绝大数的学生在D3单元格中编辑公式“=B3/B6*100”,然后,利用自动填充功能求出油料、糖料的比值,结果在单元格D4和D5中均显示“#DIV/0!”,学生由此感到不解。此时,教师借助错误引导学生对错因进行分析,让学生在操作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尝试改正,即D3单元格在编辑栏中的内容是“=B3/B6*100”,此时发现错误的D4单元格在编辑栏中的内容是“=B4/B7*100”,进而找到问题所在。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想实现自动填充,应将公式中的分母始终定位在A6单元格中,这就需要学生既要区分单元格的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还要学会如何表示单元格的绝对引用。

总之,分析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典型错误,既能帮助他们探究出错的原因,又能帮助学生总结防错的方法,进而发挥错误的积极作用。本文以高中学生典型操作错误为媒介,分析错误的原因,探究防错的经验和教学措施。基于此,教师应允许学生出错,以“错误”为契机引导学生纠错,以深化学生对操作技术原理的认识,巩固操作技能,最终实现提升学生信息综合素养的目的。

[1]李维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J].中国电化教育,2017,(05):26-29.

[编辑:刘 睿]

G434

A

1671-7503(2017)17-0073-02

猜你喜欢
数据源单元格操作技能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操作技能床旁教学指南(2021年版)》解读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合并单元格 公式巧录入
流水账分类统计巧实现
简析提高钳工操作技能的策略研究
玩转方格
玩转方格
Web 大数据系统数据源选择*
基于不同网络数据源的期刊评价研究
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必备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