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民俗文化对其民间舞蹈的影响分析

2017-10-15 05:41吴婷婷
北方音乐 2017年10期
关键词:哈萨克族民俗文化

【摘要】哈萨克民俗文化对民间舞蹈的影响主要是指游牧生活和草原文化对舞蹈的影响,表现在民间舞蹈的背后都有一段和游牧生活有关的故事,典型的民间舞蹈形式有《黑走马》、《走熊舞》、《鸭子舞》、《挤奶舞》等。文章结合哈萨克族的舞蹈特色,具体从以上几个舞蹈入手,分析哈萨克族民俗文化对其民间舞蹈的影响。

【关键词】哈萨克族;民俗文化;哈萨克族舞蹈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哈萨克族是热爱音乐的民族,发展至今,民间器乐曲的数量众多、质量较高、内容丰富,音乐表现古朴自然,体现了强烈的少数民族生活气息。音乐的多样化也体现在舞蹈的表演中,通过音乐和舞蹈的结合增强了哈萨克族舞蹈的感染力,进一步凸显出哈萨克族人民能歌善舞的特性,生动的反映出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风貌——具有浓厚的游牧业生产特色。为了加强人们对哈尔克族民族舞蹈的了解,文章从当地民俗文化角度入手,结合民间舞蹈的特征,进一步分析民俗文化对哈萨克族舞蹈的深刻影响,从而让人们感受到民族文化和舞蹈艺术的巧妙结合,加强对哈萨民族文化和民族生活的深入了解。

一、情节性的哈萨克族民间舞蹈

情节性是哈萨克族民间舞蹈的特性,在舞蹈的背后都蕴藏了民间传说故事。哈萨克斯民间舞的主要传播方式是口传身教,没有固定的模式,根据舞蹈者对舞蹈的不同理解,最终表现出的舞蹈样式是不同的。

哈萨克族所生活的草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通道,也是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哈萨克族独具特色的地理条件和历史文化决定了哈萨克族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哈萨克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草原文化,也形成了爱护草原、和草原和谐相处的“天然生存本能”。哈萨克族受历史文化影响产生的民俗文化也继承了这种对大自然的歌颂和赞美,因而在哈萨克族民间舞蹈中常常以动物、植物为表现对象和创作题材,在舞蹈的宗旨上也表现出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黑走马”(卡拉角勒哈)是哈萨克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是在劳作和放牧中产生的民间舞蹈,主要流传在新疆境内的哈萨克族居住区。“黑走马”的民间舞蹈以表现马背生活为主。哈萨克族有一句古老的諺语“歌和马是哈萨克人的两只翅膀”可见,马是哈萨克族民俗文化的重要象征,加上黑马的剽悍雄壮,通体黑亮,由此而形成了以“黑走马”命名的民间舞蹈。表演者会把劳动和生活中具有特色的动态融进舞蹈之中,使“黑走马”的舞蹈表演内容更加丰富。“黑走马”讲述了哈萨克马儿矫健的体态,在古时候,哈萨克人和蒙古人发生一场争夺草场的战争,蒙古人战胜了哈萨克人,但哈萨克牧人与“黑走马”在长期的生活中产生了感情,“黑走马”能够听懂牧人的笛声,当“黑走马”听到笛声后就会回到哈萨克族。因而,蒙古人最终将被抢走的马全部带回了哈萨克部落。于是哈萨克人创作了《黑走马》曲,随后又以舞蹈的形式流传下来。由此可见,“黑走马”舞蹈生动的展现了哈萨克族的历史故事,体现了情节性特点。

二、生活性的哈萨克族民间舞蹈

舞蹈是能够体现艺术模仿说的艺术形式。哈萨克族民间舞蹈在表现外观上给人一种欢快的特点,同时还伴有节奏明快的冬不拉伴奏。舞蹈的这种形式和哈萨克民族的生活息息相关。哈萨克民族长期游牧、狩猎,因而在舞蹈中体现了对动物动作和狩猎姿态的再现,比如舞蹈“鹰舞”。哈萨克人除放牧以外,狩猎也是必不可少的生产手段,猎鹰是猎人在狩猎时最亲密的伙伴。因而,哈萨克人对鹰有着非常特殊的喜爱。舞蹈“鹰舞”展现了猎鹰捕捉狐狸的整个过程,通过舞蹈这种艺术形式再现了哈萨克人民的日常生活,展现了哈萨克猎鹰的战斗精神。

三、即兴性的哈萨克族民间舞蹈

和生活性相关的特质是即兴性。哈萨克民间舞蹈来源于放牧生活,是对放牧、打猎生活的直接模仿,因而体现了鲜明的即兴性特点,具体体现在实际的舞蹈表演中,表演者的动作没有一定规范的限制,具有很强的自由度和变化感。舞蹈者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个性爱好等进行舞蹈表演的即兴发挥。比如哈萨克族的“鹰舞”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无论喜庆节日或平时娱乐,在舞台、草原或毡房内,或男或妇,或老或少,都可以即兴表演,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黑走马”表演时不需要专门的服饰和道具,可以随时随地即兴起舞表演。“挤奶舞”的舞者根据自己對生活的观察体验,将劳动过程揉进哈萨克族民间舞蹈里,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点。

四、结束语

哈萨克族是哈萨克斯坦的主体民族,是一个多源的少数民族。哈萨克民族在游牧生活中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文化艺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体现在舞蹈、服饰、饮食等方面,对当地文化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哈萨克族民间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当地人们的游牧生活存在密切的关联,通过对哈萨克族民间舞蹈的研究能够让人们进一步了解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感受哈萨克族民间舞蹈的深刻内涵。因此,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大融合、大发展,需要更多的民族研究者进一步加强对哈萨克族民俗文化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谢雯雯.哈萨克族民俗文化对其民间舞蹈的影响研究[J].舞蹈,2013(08):60-61.

[2]宋燕宇.不同的生产劳作方式与民间舞蹈之关系[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3]翁彬彬.裕固族民间舞蹈的多元文化特征调查研究[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13.

作者简介:吴婷婷(1991—),汉族,新疆乌鲁木齐人,西南民族大学,舞蹈编导方向在读硕士。

猜你喜欢
哈萨克族民俗文化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城市化进程中的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对策分析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新疆哈萨克族鹰舞
适彼乐土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哈萨克族2型糖尿病的发病特点与饮食结构分析
锻造的技艺与文明
哈萨克民族禁忌文化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