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艺术课程中浸润美育教育

2017-10-15 05:13杜妍
北方音乐 2017年10期
关键词:舞蹈课程音乐课程美育

【摘要】美育是通过培养人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人拥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的艺术教育形式。本文主要通过音乐课程、舞蹈课程、合唱课程、民族音乐课程这四个姊妹学科,浅析音乐艺术学科中的美育。

【关键词】美育;音乐课程;舞蹈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美育,也叫做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情操、品格和素养。美育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美育指“艺术教育”,主要指“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等;广义的美育认为:“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很大的提高,于是精神生活的匮乏与不足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音乐作为历史的产物,逐渐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布帛菽粟。西方著名的现代哲学家尼采认为:“没有音乐,生命是没有价值的”; “乐圣”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卡尔·奥尔夫(1895-1982)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认为:“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个性”等等。可见,音乐与美育的密切关系备受关注,众多哲学家、伟人都强调并肯定音乐带给人积极地的教育意义和美育功能,他们的观点令人醍醐灌顶,也使我们更深刻的意识到音乐美育对人的素质培养和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育的教育意义和价值在国外得到广泛传播和运用,在我国亦是如此。1993年中共中央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美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21世纪以来,在全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与促进下,音乐课程也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2011年制定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音乐教学总的课程目标便是: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通过训练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音乐的欣赏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其在真善美的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总之,美育的重要性和价值不容忽视,为了更好的在国内实施美育教育,使美育教育得以更好地传播和发展,我们要更加重视音乐艺术教育,因为音乐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我将以自己的音乐教学实践经验为基础,结合现有的美育与音乐教育相关的研究资料和成果,围绕音乐教育及与之相关联的姊妹学科,展开对音乐教育与美育的探讨与研究。

一、音乐课程中的美育

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个理念一直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始终,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21世纪以来,为了凸显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强调音乐课程的人文属性和对学生创造性潜能开发的课程价值,新《音乐课程标准》将原有的唱歌、欣赏、器乐和识谱四项音乐教学内容改为“感受与欣赏和表现”、“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教学领域。

音乐的审美是指对音乐艺术本身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背景和人文内涵的认知。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彰显音乐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和以美育人的功能;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及不同文化认知有机结合。新音乐课标中重视音乐基础知识与审美的结合,正如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节奏与乐调有强烈的力量深入心灵深处,如果教育方式合适,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也就使它因而美化”的观点一致。

二、舞蹈课程中的美育

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舞蹈课程教学基本以舞蹈表演的实践为主,老师教学生各种优雅舒展的肢体语言,去表现美的内涵,再现美的意境,使观念中的美变的具体化。舞蹈教学不仅能够平衡学生全身心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的灵敏性、柔韧性、耐力、身体各部位的协调与均衡,还能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并提升学生的人生观、审美观和价值观。通过老师的舞蹈教学和学生自己的理解与领悟,使学生学会融会贯通,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去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认识。

作为美育实施的另一重要途径,舞蹈教学就是使审美意识具体化的一种实践性的教学,学生能通过律动性的舞姿,塑造出优美的体态和高雅的气质,在舞蹈训练的实践中,教育学生去创造美的形态、展示美的意境、概括美的内涵。

三、合唱课程中的美育

合唱教學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声乐艺术,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方式之一。这种综合性的音乐艺术表演形式,具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能给人们以旋律美、和声美和情感美的熏陶,又能使学生在与他人团结合作的过程中接受集体主义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和互相帮助的意识,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合唱教学能培养学生树立集体意识和团结互助精神,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发现美、感受美并创造美。

合唱教学对美育的发展传播具有教与学的双向影响力。在老师的教学指导下,学生体会并感受合唱艺术的美感,培养并提高各自身的审美意识;初步掌握和了解了合唱艺术的审美标准和原则后,结合自己在合唱学习中的实践活动(如声音、视唱、节奏、分声部等练习活动),使学生能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合唱艺术的内涵,在一系列的合唱实践活动中,学生还能发现并形成代表自己审美取向的合唱表演风格。合唱教学不仅要教学生美的意义和价值,还要引导学生去创造美、发现美,通过自己的二次创作演绎向观众展示美的内涵。

四、民族音乐课程中的美育

近年来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备受各界人士的瞩目。近现代音乐史上,国内对于学习西方音乐文化、借鉴西方音乐技法、音乐西方音乐元素等呼声此起彼伏,对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说,这是一种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在信息化、多元化、全球化发展的现代化社会里,为了让我们的音乐文化的发展紧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得到发展与创新,我们仍该倡导学习别国先进的音樂文化知识,取长补短、寻求进步与飞跃。

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进入了新的繁盛时期,使民族音乐文化的地位得到提高,从原来的市井小巷的街头传唱搬上了专业的舞台乃至音乐厅演出。民族音乐文化更是音乐教育领域的新宠儿。随着对发展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呼声越来越高,民族音乐进课堂的现象愈演愈烈。新《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由此可见,民族音乐教育也能体现出美育教育,并能推动美育的传播与发展。

聆听欣赏民族音乐的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以及创新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听觉能力和音乐素质,使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理解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感受并体验不同形式和风格的美育,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理解美的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而更好的使身心德智得到全面科学的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艺术相关的姊妹学科(音乐教育、舞蹈、合唱以及民族音乐等其他艺术教育)对美育的传播和影响都是双向的、全面的。他们都是通过学科教学与实践,向学生传授对美感的认识,理解美的内涵和意义,体会美的价值和地位。这些音乐艺术把美融合各自的学科知识中,通过无形的理论教学和有形的实践教学,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全面系统的接受美育教育。学生在理论的学习中学习并掌握了美育的意义之后,便能融会贯通,在理论和实践的碰撞交织下,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体验和观念。从而使学生学会自己去发现美、创造美,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辨别欣赏美和评价美。

音乐艺术各学科的首要任务是教学生理解美、感受美,并在学习中形成自己的审美体验和感受。其次,各学科还要教学生在音乐艺术的实践中去展示美、创造美,使自己的审美体验得到二次创造和升华。在自己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如歌唱、舞蹈、演奏等各种表演中),结合所学的美感认识和体验,通过整合加工去创造和表现自己的审美感受和观念,使自己的审美认识从理论到实践,这是一个检验自己审美認知的过程,也是一个使审美观念升华的过程。正如马克思提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无论在音乐艺术教育中还是美育教育中,都要经过理论学习到实践经验的过程。有价值的、科学的、正确的审美观更要经过实践过程去检验和证实。只有这样情境下形成的美育才能达到其本身的教育功能,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音乐课程标准[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J].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07).

[3]谢艳妮.大学音乐教育对生命教育的审美与觉知的开启[J].大众科技,2013(15).

[4]谢嘉幸,杨燕宜,等.德国音乐教育概况[J].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05).

[5]李妲娜,修海林,等.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J].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02).

[6]童庆炳.现代心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7]彭锋.美学的感染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8]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9]<美>贝内特·雷默,熊蕾,译.音乐教育的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10]廖乃雄.论音乐教育[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

[11]耶胡迪·梅纽因,柯蒂斯·戴维斯.人类的音乐[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12]约翰·布莱金,马英珺,译.人的音乐性[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13]纪敏.在音乐课堂中有效实施生命教育[J].小学时代,2012(06).

[14]程思玥.生命教育理念下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J].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2012(12):30.

[15]谢心艳.对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J].音乐大观,2013(04).

[16]韩斌.西方合唱音乐纵览[J].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04).

[17]王彦蘅.小学音乐课堂渗透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J].音乐时空,2014(01).

[18]张懿.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J].百度文库,2014(03).

[19]张明.浅议在初中音乐课堂中贯彻生命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5).

[20]麻华.论欧洲合唱艺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发展[J].河南师范大学,2010.

[21]刘鲁民.艺术生命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

[22]资利萍.音乐课程三维目标的哲学基础—回应吴斌的关注音乐[J].中国音乐教育,2006(06).

[23]全丽玮.喜爱音乐热爱生活珍爱生命——谈音乐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新课程[J].2012(03).

作者简介:杜妍,女,北京,本科,北京師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高级。

猜你喜欢
舞蹈课程音乐课程美育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改革渗透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中学生实用性能力的提升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中医药院校音乐素质教育模式研究
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内容体系研究
美育教师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