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2017-10-15 19:48刘建刘兵
神州·上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校企合作

刘建+刘兵

摘要:本文探讨了“教学做”一体化教育教学方法,以做为中心,在做中教,在做中学,实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探索并实践出一条符合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内涵发展之路。

关键词:一体化;校企合作; 教学做

0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先进教学理念,它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过程中有效提高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教学做”一體化教学模式改革背景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高职院校的校内教师也大多来自普通高校,教育教学模式尚未摆脱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当前高职院校中,教师普遍沿袭了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以实践教学为辅;更有甚者,一些教学计划中的实训实验课程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付诸实施,致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不能得到有效地锻炼和提高,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去甚远。高职院校从企业中聘请的兼职教师数量也相对有限,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企业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的要求,而企业中的兼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重实践轻理论,又由于自身单位工作原因,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同经济领域和行业出现了此消彼长,兴衰交替的局面,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同时为了应对生源逐渐萎缩的客观现实,各高职院校不断增设新专业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招生压力。这就必然导致新专业的迅速扩张和专业教师相对短缺以及教学硬件设施跟进滞后的矛盾,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当前普遍实施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也不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例如,评价体系单一,考试考核制度不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不少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把实践和理论割裂开来,并在考核中重理论、轻实践。

为了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真正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培养出能胜任工作岗位的合格毕业生,“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2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可行性

“因材施教”是孔子在长期教育实践中首创的一个经典教育原则。这一原则的核心思想是对不同的受教者施以不同的教育,强调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我们必须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以适应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高职生更多来自于普通民众家庭,他们载着家庭的期望,怀着强技自立的初心步入大学校园,把他们培养成才便是我们高职教育者的责任。作为基础薄弱的高职学生,尽管在理论课堂上无精打采,但在实践过程中更能显示他们的激情,每一个小的成功就让他们激动不已。指导技能大赛的经历,让笔者深深体会到,只要我们多用心,发现学生的一个优点、一个兴趣,并加以引导、发掘,他们往往就能给我们一个很大的惊喜。不是孺子不可教,而是我们做的不够好。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师资队伍必须是“双师型”,要求高职教师既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各高职院校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双师队伍建设,经过数年的培养,双师队伍不断得到壮大,比例与层次不断得到提高,涌现出一批懂得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和方法,有较强科研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高职教育专业负责人、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高职院校为了更好地培养熟悉企业文化并与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的高技能人才,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多种合作模式,不断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为聘请更多更好的高层次校外兼职教师铺平了道路,能够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提供有效的人才补充。

完备而良好的实验实训条件是保证“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顺利实施的重要物质基础,各高职院校也都在采取各种措施,缩短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或更新周期,为校内实践教学提供有力保障。同时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挖掘社会资源,开拓建设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等教育模式,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让学生们亲身感受企业文化,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得到锻炼和提高,完成从学校到企业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实现校企双赢。这些都使得“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顺利推进有了更加有力的物质保障。

3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

“教学做”一体化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全方位、立体化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完成。

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场所的构建

建设适应于“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场所,是推行一体化教学的物质基础,是实现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前提。随着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与深化,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模式已得到普遍认可,学生学到的技能更实用,也更贴合企业用工需求,学生毕业与就业可实现无缝对接,实现零距离就业,该模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故在一体化教学场所的建设中,要充分引进企业文化,将企业氛围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环境,营造企业岗位化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企业精神,熟悉企业文化,进一步促进职业素质的养成。同时要注重“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场所功能的开发,将一体化教室打造成集讲解、多媒体教学、实物演示、实操、考工等于一体,能够承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工厂模式。

2)“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

作为打破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对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都提出了新要求。为维护一体化教学的正常秩序,确保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和教学效果,需要创建满足教学工作具体要求和一体化教学改革实际需要的新管理制度。规范一体化教学计划、一体化课程标准、一体化教材,建立一体化教学的考试考核制度,制定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努力打造一体化教学的精细化管理制度,以保证一体化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可控制,教学效果、质量可监控。在一体化教学硬件设施的管理上,实现统筹安排,以确保一体化教学项目的开出率和设备的使用效能。同时,各类教学设备要落实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以降低由于使用者不爱惜,甚至非法操作、野蛮操作而损坏设备,造成损失,影响正常教学的事件发生率。endprint

为了测评学生能否达到预期培养目标,毕业后能否符合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必须建立一套覆盖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针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标准和考核标准。既包含面向教师的一体化教学能力的测评标准,又包含面向学生的一体化教学效果的测评标准,以推动教师一体化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职业能力及职业素质的培养。

3)“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理论课教学与实践课教学是人为分开的,往往由不同的教师承担这两项教学任务。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需要达到同步,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限不再分明,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的身份也要求合二为一。目前,具有“双师”身份的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而且一体化教学客观环境不够完善,一部分双师型教师还不能完全摆脱理论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现实。所以,我们仍需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真正培养一批适应“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掌握一体化教育教学方法的双师队伍。同时,聘请精通企业工作程序的技术能手到学校做兼职教师,辅以相关教育教学方法的培训,使其适应一体化教学模式,从而壮大双师队伍并提高高职院校一体化教学能力。

4)“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标准与教材体系的构建

教学标准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准绳,一体化教学标准包括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考核标准等内容。制定教学标准,首先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所涉及的工作岗位任务进行广泛调研,并聘请合作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参与教学大纲的制定和评议。其次,按照国家、行业、企业等相关标准,对任务进行分类,依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要求设计某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训练项目,并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然后结合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建立相关的考核标准。

一体化教材是一体化教学实施的载体,对一体化教材的开发要充分考虑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和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要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选择教材的项目内容,要以职业为本位,能力为标准确保教材的实用性。同时教材在具体的运用中还要明确知识与技能的切入点,项目的引入技巧,操作过程的规范化,支撑项目扩充的相关知识等,使教材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知识、技能、标准、效果等方面实现有机融合,自然衔接,从而实现教材的有效性。

5)校企合作的加强

在世界各地的先进职业教育中,都有企业直接或间接的参与。企业的参与不仅明确了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更是增加了学校的办学经费。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加强与行业的合作。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过去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往往是高职院校“剃头挑子一头热”,企业“爱理不理”的情况,不少缺乏远见的企业对校企合作态度不积极。随着校企合作深入开展,更多企业认识到了校企合作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好处,愿意积极参与其中。

近年來,政校企三方合作平台的出现对推动校企双方人才、技术和项目实现精准供需对接,实现合作模式向深度化、多样化、高水平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政校企合作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校企合作一对一的对接模式,将更多的资源有效集中在一起,一次性为企业提供众多的校企合作机会,提高了校企对接、合作的成功率。

6)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学习能力

注重实践教学,落实能力培养,就要在学生能力的形成上有所突破。改变过去由老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方法,学生通过亲手操作、亲身参与,实现对学习过程的切身体验,进而激发他们对未知领域探索的兴趣,并在渴望之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之中学会思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更多的交流、合作与互助。面对具体的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师对知识的讲解更具目的性,不刻意保证理论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更好地体现高职教育中理论的够用性原则。让高职学生不再迷失于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中,不再出现对传统理论课堂的畏惧。学生们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相互合作,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形成一种集体学习,团结互助的氛围,这既活跃了教学过程,又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乐在其中,真正转变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又增进了大家的友谊,更好地融入到班集体这个大家庭,提升了步入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4结束语

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充分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面向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寓教于做,寓学于做。对教师而言,边教边做,边教边学既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又能体验到教学的乐趣;对学生而言,边学边做,边做边学,既能感受进步的喜悦,又能收获同学间的友谊。“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更多更好的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适用于社会需求的高质量高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罗蔓 , 莫薇 ,宁文珍,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6。

[2]段致平, 王升,贾树生,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5。

[3]崔建军,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经验及启示[J]职业与教育 2012.10。

[4]景琴玲,王革,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透析与展望[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2。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现代电子技术实训(实验)中心(2013sxzx033)、汽车电子技术特色专业(2013tszy060)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刘建(1975-)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子信息技术,嵌入式技术,高职教育;

刘兵(1971-)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气自动化技术,汽车电子技术,高职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做一体化校企合作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