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残游记》“清官”反思

2017-10-15 15:12吴迪
神州·上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老残游记批判清官

吴迪

摘要:《老残游记》是一部富有创见性的作品,它塑造了一系列的“清官形象”,如玉贤和刚弼,这些“清官”在“不要钱”的原则之下却表现出更为残忍的行为:杀民如杀贼,蛮横而固执,为自己的升迁做出一系列的血迹斑斑的恶绩。通过这些描写,我们能够对“清官”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反思什么才是真正的“清官”。

关键词:《老残游记》;“清官”;批判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把刘鹗的《老残游记》列为谴责小说之列,并且给予刘鹗揭露清官之恶很高的评价:“摘发所谓清官者之可恨,或尤甚于赃官,言人所未尝言。”作者刘鹗用了大量的篇幅去描写清官之恶,对清官带给老百姓带给国家灾害的程度进行了批判。

1.“清官”形象刻画

清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作为赃官的对立面,受到世人的追捧与称赞。但是“清官”在清的保护下却做尽了赃官所做的恶,并且有理所当然之感。刘鹗深刻认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在《老残游记》中花费大量的篇幅刻画清官形象:玉贤与刚弼。

1.1杀民如杀贼的“清官”

在《老残游记》第三回中通过他人之口引出了一位“能干”的清官——玉贤。经过玉贤的整治,出现了路不拾遗的景象,得到了宫保的赏识。路不拾遗是圣人治世的景象,看到这里不由得令人惊赞,但是紧接下来的原由却让人瞠目结舌。玉贤依靠的是酷吏之策,打压杀人震慑,使得老百姓人人自危,对付老百姓比强盗还要残酷,正如他人所说:“玉大人赛过活阎王,碰着了就是个死。”

府衙门口的十二架站笼,天天不得空,难得有天把空得一个两个的,这样一种“盛况”的结果就是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战死了两千多人。这两千多人有多少是冤死的,我们从于朝栋父子无缘无故被冤死,王胜夫妇的儿子就因为说错几句话就被活活的站死可窥一斑。

《老残游记》中有直接描写玉贤审理案件的情景,如第五回中对于家父子三人的审批,由于站笼已满,玉贤想出了办法:“我最恨这些东西!若要将他们收监,岂不是又被他多活了一天去了吗?断乎不行!你们去把大前天站的四个放下,拉来我看。……每人打两千板子,看他死不死!”在玉贤的眼中,活生生的人就这样不值钱,其手段比之强盗更凶残。

1.2刚愎自用的“清官”

玉贤的冤杀百姓,更多的是因为他的主观判断,刚愎自用,认定了某个人有罪,即使没有证据,也抱着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人的信念冤杀百姓。于朝栋父子三人的死和玉贤的刚愎自用有着密切的联系。仅凭玉贤在于家恰巧搜出来的“兵器”,就认定于家窝藏强盗,父子三人就这样一命呜呼了。

刚弼执着于一条“定律”:送钱的肯定是犯了罪,如果不犯罪那么就不必送钱。所以当魏老儿的家人为了营救魏老儿的时候送了钱,刚弼就认定魏老儿犯了罪,最终通过酷刑,使魏老儿招认了“罪状”。

2.“清官”形象分析

2.1“清官”——个人升迁的途径

刘鹗在第16回原评当中说过:“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意味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小说当中主要刻画的玉贤和刚弼是除了不要钱干着酷吏的事情的“清官”。这样的“清官”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勤政爱民,忧国忧民的“好官”。他们打着不要钱的幌子,追求自己的利益。

玉贤在审判于家案件的时候,面对替于家求情的相关人士,他“大义凛然”道:“这人无论冤枉不冤枉,若放下他,一定不甘心,將来连我的前程都保不住。”在这段话中,玉贤明确的说明自己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自己头顶的那顶官帽,正是“血染顶珠红”。玉贤靠着杀人的数量,震慑了州县,很快政绩上达,得到了大官的赏识,升为曹州府府官。

2.2“清官”——酷吏庸官的幌子

在中国古代,老百姓都有一种浓厚的“清官”情节。希望这些好官能够拯救他们,让他们活下去。可是刘鹗却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某些“清官”。这些清官不收钱,似乎就站在了道德制高点,可是他们更多的是拉着清官的旗帜,做些酷吏庸官的行为。他们的行为更具有隐秘性,不易让人发觉。这是“清官”的一大危害之处。

另外,“清官”并不是某一个人所为,而是形成了官官相护的关系网,彼此相互的利用,相互遮掩。玉贤的功绩和名声是怎么来的,他的顶头上司宫保很清楚,但是他却觉得自己既然提拔了玉贤那么彼此之间就具有了某种关系,所以打着对“君父”负责的口号,袒护玉贤种种行为。

清官应该是广开言路,听取老百姓的心声,让自己做得更好。但是玉贤等人反而压制百姓言论,小说中的某个人因为醉酒多说了句玉贤不好的话,结局就是被送上了站笼,最后一命呜呼。老百姓可谓是苦不堪言。

3.“清官”形象反思

通过对《老残游记》中玉贤和刚弼两位清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类“清官”虚伪的面目,对现今依然有借鉴意义。

首先,判定官是不是好官,不应该只看表面现象,道听途说。一定要深入其中去看是不是绝大多数的老百姓真正获益。玉贤这类的清官看似做到了圣人级别的路不拾遗现象,但是这种现象却以老百姓的血液以及森森白骨作为铺垫的,更为残酷可恨。而类似宫保这样的“求贤若渴”的清官,也要辩证的看待。他所求贤只论表面现象而不管名声是如何来的,这样的糊涂“清官”,更为可恶。一方面,他助长了类似玉贤这类清官的气焰,另一方面他以此为途径作为升迁的途径,瞒天过海。

其次,要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清官。真正的清官都是不收取贿赂的,但是不收取贿赂的却不一定是真正的清官。真正的清官应该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他们不仅清廉,更公正、爱民如子,是儒家所推崇具有仁义之心,能打给老百姓一片清明的天空,是国家的栋梁,是百姓的依靠。

参考文献:

[1]季羡林等.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近代文学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刘鹗.老残游记[M].济南:齐鲁书社出版社,1998endprint

猜你喜欢
老残游记批判清官
《老残游记》中的淮安名园与名花
清廉山西建设·清官廉吏(四)
—— 陈廷敬
读《老残游记》,寻迹另一番江湖
清官廉吏(二)
——司马光
清官廉吏(一)
——狄仁杰
《老残游记》西班牙语版出版
冲破单向度的枷锁
用“批判”的思维解读语篇的光辉
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价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