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福频
摘要:随着生活的质量渐渐提高,生活的压力也逐渐加大。近年来,农村家庭为了解决温饱和奔向小康,很多人开始了外出务工的生活,为了生活,为了家里的生活条件更好,家长们只有先把家里的未成年子女留在原住地,并委托给其祖辈或其他亲戚照料。这些被留下了的未成年子女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如今关爱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作为班级的引导者和管理者,我们班主任就应该多关心学生,尤其是缺乏父母关爱的学生——留守儿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呢?在此,我浅谈几年来的工作体验。
关键词:农村;关注;留守儿童
一、用爱心去教育
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一切工作之根本,拥有它就可以为每个学生的人生铺垫好最初的路;拥有它,就可以在坎坷的人生路上无悔地追求,以足够的热情和力量去托起明天的太阳。学生需要爱,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师是留守学生接触最多的长辈之一。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对他们的成长也有着的非常明显的影响,即使你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都有可能使他们心理发生很大的改变。我班有一位学生名柏朋,接任本班的教学工作后,就了解到由于处于较偏远的农村,交通不便,母亲出去做工,就再也不愿回到这个家,渺无音讯。姐弟俩就一直和忠厚老实的父亲在一起,家中的主要经济来源就靠那几亩田,生活很困难,为此只要学校有什么外来捐赠,或有什么贫困帮助都会为他申请。有时候为他买一些必须的学习用品,以勉励其刻苦学习。在物质上虽然我们不能给他们很多的帮助,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的爱去感动每个留守儿童的心灵,从而激发他们好好学习,热爱生活。就这样这位学生在大家的帮助下对生活有了自信心,也更加的发奋学习,虽然成绩在班上不是最好的,但这是他耕耘后的收获。
二、拉近距离,学会蹲下来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学生就像对待同伴和朋友那样,和他们打交道,同他们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和失意的忧伤。”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不妨学会蹲下来,走进孩子,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走进他们紧闭的心扉,给予他们成长的阳光雨露。
我班有一个孩子,他叫黎宏,是个肢体残疾,精神四级残疾的患者。他的父母常年在外,在家姐姐和奶奶都管不了,在学校下课时间就喜欢逗人,打人。课堂上,想到什么就干什么,不管有没有老师。一个中午,刚吃过午饭,就有学生来告诉我说:“他正拿着石头追着班上的学生砸。”我很担心,找到了他,他坐在地上,蹲下告诉他石头砸到人的后果,并把他手上的石头拿走。他又跑到花坛边拿了一块更大的,无论怎么说,刚开始他也不搭理我,耍无赖。我没有在说了,就让他在教室门口想一想老师说的话到底是对是错?过了一会儿,他竟然自己把石头拿到花坛边放好了。虽然从开始到现在,他没有说出自己的错,但从他的行动中就能看到答案。回到教室,我没有批评他,而是从他的其他表现表扬了他。没想到,下课后,他跑到我跟前跟我说:“老师对不起,刚才我错了。”顿时我呆住了,原来一个孩子的内心是如此地渴望被赏识,原来蹲下来走进他们会有这么惊人的发现,原来只是一个举动,会产生如此的魅力。
从那以后,我学会了蹲下来面对我的学生,我发现在他们小小的心灵里充满的渴望,发现了其实那些看似惹人生气的行为竟是如此地不值一提。
三、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
英国作家萨克雷曾经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良好的习惯比知识、能力更重要,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他们终身受益。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因长期与父母分离,再加上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多数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隔代亲属来抚养的,而这些老人年龄偏高,文化水平低,文盲率超过70%,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导致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缺乏进取心和自觉性,存在严重的厌学倾向,学习成绩普遍落后。就本班而言成绩差的大多都是留守儿童,对此,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开小灶,并采用一帮一的形式,让成绩好的学生帮成绩差的学生,学习好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学习。同时采用激励机制,对成绩差的留守儿童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他们之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让他们自觉地学习,乐于学习。
四、加强留守儿童自身心理素质培养
对留守儿童来说,外出务工的父母无暇顾及他们,他们在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且缺少父母的温暖教育,心理健康最容易出現问题,一般表现为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如我校五年级有一位学生就这样,父母外出务工,身边带上年幼的弟弟,就把他留在爷爷奶奶身边,这位学生在校期间就不愿和同龄人在一起玩耍,而是自己呆呆的站在那发呆。还经常迟到、旷课,当班主任联系其监护人问其原因,回答老师的就是一下去找,或管他去哪?当学生回到学校问其原因,他回答老师的是:“父母出去打工,只带弟弟在身边,不带我在身边,他们不爱我了。”听完学生的回答我认为,此时“留守儿童”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应该学会自信、自立、自强,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把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看成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知道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他们应该多与老师、同学接触,主动与父母沟通,提高自己的独立性、坚定性和自制力,这样才能让自己健康快乐地成长。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重要的社会问题,他们是否健康发展关系着我们社会是否能够和谐发展。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无私的帮助,使留守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有健康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