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琳��
摘 要:美国此次大幅削减企业所得税正值中国经济转型调整期、对外投资活跃期、“一带一路”投资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分析美国此次减税的动因及预期、国外海外投资历史经验、此次降税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利好和风险,指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应以进入高新技术行业、扎根发达国家市场、长期投资更应重点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对外直接投资;“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5.025
1 引言
2011年以来,在产能过剩、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内需缺乏的国内形势下,如图1所示,中国大量活跃的流动资本将目光转向世界积极寻求海外市场。直至2015年,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入首次超过外商投资净流出,中国也成功地上升为对外直接投资第二大国,仅次于美国。2013年,“一带一路”战略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提出,中国制造业实力不断增强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热度持续升温。当下我国对外投资现状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投资结构从传统资源型转向先进制造业、金融业和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投资模式由新建投資转向跨国并购、投资区域集中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四大特点(张晓兰,2017)。
从图1中也可以看出,在2011年后中国对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也进入了上升通道。投资于美国十余载的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先生,在2016的媒体采访中提到中国制造业的税负比美国高35%左右,这一言论立即引起国内舆论哗然。暂不论综合税负高出35%是否准确,但该次事件的确反映了国内制造业税负偏高和美国等国外市场的税收条件对于中国直接投资存在着巨大的吸引力。
而在2017年4月26日,美国新一届政府为吸引制造业回流美国本土、创造就业机会,更是制定了公司税从35%到15%的大幅减税计划。再加上英国脱欧的调整和恐怖主义威胁,以美国固有的雄厚资金实力、先进的科学技术实力、发达的金融体系为基础,本次大幅削减企业所得税必将对国际直接投资的资金流向产生巨大影响。毫无疑问,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流向必然受美国此次减税计划的冲击。
2 美国大幅削减企业所得税
如此大幅度的减税计划,让美国的企业所得税接近部分避税天堂的税率。该计划一旦实施,一方面,必将引起部分国家跟进,实施减税计划,以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和投资吸引力;另一方面,由于直接投资的逐利性,投资流动必将重新洗牌,开启新一轮调整。为此,本文在阐述美国减税动因及预期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国外经济转型时期对外投资历史经验,最后深入分析美国降税对中国直接投资发展的利弊。
2.1 减税主要动因及预期分析
2.1.1 减税动因
资源禀赋理论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贸易和投资活动,美国企业也不例外的在全球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充足的地区投资建厂。长期的海外扩大导致了美国贸易多年的贸易逆差,二战及以后时期“美国制造”盛况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中国制造”、“墨西哥制造”“马来西亚制造”等。面对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和国内制造业衰落、高失业率等压力,新一届美国政府先是退出了TPP协议,开始从贸易自由到贸易保护的转变,再是本次大规模减税计划的设置吸引制造业回流美国,从而带动下一轮的美国经济增长。美国此次突然大幅降税,让很多发展中国家感受到巨大压力。要么以类似幅度降税,保持投资吸引力和防止现有外商资金出逃,但大幅降税会导致财政吃紧;要么保持现状,放弃部分外商投资机会。但此次减税在打压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的同时,也解决了国内高失业率的问题。据美国税收基金会测算,在最佳状态,此次税改将整体使美国内生产总值增加6.9至8.2个百分点,新增就业岗位200万个。
2.1.2 预期分析
回顾美国历史,1945年杜鲁门和1981年里根总统都有过类似的大规模减税计划。但与上两次减税计划不同的是,本次减税计划与国内财政、债务环境以及其他经济政策存在较大的冲突。由于美国经济增长长年趋缓和长年贸易赤字,2016年美国财政赤字为5440亿美元约占GDP比重的2.9%,在如此大规模降税的情况该比重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截至2016年,美国国债高达67亿美元,相当于GDP的357%,如此高额的债务负担无疑增加了美国经济运行的风险。同时,与此次减税计划并行的是美国新一轮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这将进一步增加美国财政的负担。在减税带来美国经济增长的效果开始显现之前,美国国内经济风险的预期就无法根除。
2.2 国外经济转型时期对外投资历史经验
与我国经济发展和投资发展情况较为类似的是20世纪70-80年代的日本。例如,两者共同的特点有,国内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边际产业”不断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国内资产泡沫、本国货币存在升值趋势。但历史的结果显示,日本大规模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虽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日本国内部分产业转型升级,但由于对外投资规划过于盲目,国内“产业空心化”、对外投资项目风险较大的问题为最后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埋下了隐患。
2.3 美国降税对中国直接投资发展的利弊
2.3.1 美国降税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利好
由于此次降税不是美国政府的目的,而只是作为吸引对外直接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的手段。了解美国政府的真实意图,也就为中国企业以创造就业、带动美国经济增长为筹码进入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业、金融业等产业,从而促进我国企业扎根发达国家市场、带动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近年来,由于美国一直对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不予承认,中国大型国有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很难进入美国的信息技术、金融等行业。但此次美国政府对经济增长的依赖和民众对就业形势的重视,导致美国不得不重视作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直接投资来源国企业的诉求。同时,美国减税计划也为中国在美投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润空间,降低了中国企业在美国的经营运作的财务风险。最后,受美国此次降税影响的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如欧盟也开始实行降税计划,那么中国在发达国家市场的投资机会将进一步增多。endprint
2.3.2 美国降税对中国直接投资的风险
美国大幅削减企业所得税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利益出发点具有明显的不同,美国此次减税关注的是美国自身经济的发展和再次崛起,而且“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政府主导的区域共同发展的贸易、投资的综合倡议,为中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增长潜力。同时美国减税是该国政府的行为,具有不可控性、短期性等风险,而“一带一路”则是在各国地位平等的基础上的贸易、投资友好往来倡议。
在此次降税计划未提出之前,“一带一路”沿线由于其资源、人力、地理等优势备受国际投资者的关注,中国国有或民营的对外直接投资也聚集了大量资金。由于“一带一路”战略对于中国和沿线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可持续增长、重构全球价值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美国通过大幅降税可能会导致部分中国对外投资资本流出“一带一路”,影响中国及沿线国家的发展。
3 总结与启示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提出的减税计划必将对各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拓展发达国家市场机会的同时,也增加了中国对外投资的阻碍和风险。为此,首先本文通过分析美国此次降税背景下的美国投资环境,指出面对财政、债务及其他经济压力,美国国内投资环境风险增大的预期;其次概述了日本的海外投资历史教训,指出了中国应更加理性的对待对外投资机会;最后,本文阐述了美国大幅削减企业所得税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利好和风险阻碍,一方面,美国此项政策为中国企业突破发达国家在部分行业的限制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也特别指明了美国减税与“一带一路”战略利益出发点的差异,为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在美投资提供了更长远的投资参考。
参考文献
[1]贺曼曼.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影响因素分析[D]. 济南:山东大学, 2011.
[2]王丛丛.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研究[D]. 秦皇岛:燕山大学, 2015.
[3]王勝, 田涛.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国别差异的视角[J]. 世界经济研究, 2013,(12).
[4]杨晓雯, 王乾, 高阳. 2016年中国香港税制调整及对内地对外投资的影响[J]. 国际税收, 2017,(3):6770.
[5]张晓兰. 应客观认识当前我国对外投资热潮[J]. 经济纵横, 2017,(3):344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