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兮��
摘 要:通过对安徽省物流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途径和货运周转量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两个角度阐述物流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针对安徽省物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推进安徽省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物流;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5.006
1 引言
随着“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深入实施,安徽省物流产业取得的一定的发展,2016年安徽省社会物流总额56424亿元,同比增长3.67%。但随着安徽省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例如:现代化物流水平偏低,基础设施落后,物流企业规模小,发展层次低等弊端日渐突出,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
2 文献综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与经济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成为经济学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对两者的研究,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从理论本身出发规范分析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张文杰(2002)从区域经济理论与交易费用的角度出发,认为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直接存在双向促进关系。罗枭(2012)通过分析河北省物流业与经济增长的发展现状,简明阐述河北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最后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物流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的结果。二是利于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物流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冯伟(2005)利用物流业的投入产出效率作为宏观营销指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我国物流产值和货运密度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具有长期的协整关系,并且物流产值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大。汪志东(2014)基于我国1991年至2011年之间的具体数据实证分析物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认为影响物流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基础因素、结构因素和市场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物流业发展影响因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认为基础因素和结构因素与经济增长正相关。王健,范月娇(2014)通过利用我国31个省域2001-2012年期间面板数据对物流服务业集聚度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进行估计和检验, 认为物流服务业集聚水平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在不同地区存在差距,而且存在动态的滞后效应,但物流服务业集聚水平随着服务专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将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增长。
总结以上参考文献,学者们或局限于理论本身忽视地区实际情况,或是仅停留于数据表面没有具体分析,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具体探讨安徽省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根据回归结果,进而提出推进安徽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因此具有一定的研究空间和研究意义。
3 安徽省物流业发展现状
3.1 物流需求稳步上升,物流业整体发展速度加快
随着安徽省经济的发展,2016年安徽省社会物流总额56424亿元,增长3.67%,其中农产品物流总额3771亿元,工业品物流总额41427亿元,其他物流总额11226亿元。物流市场规模扩张趋好,企业活力持续增强,物流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3.2 物流降成本初见成效,收入增长平稳
物流成本是影响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与2015年相比2016年安徽省社会物流总费用3979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6.5%下降0.3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成本总体有所下降,与之相对应的物流业总收入为31516亿元,同比增长4.22%。
3.3 物流企业不断壮大,业务经营多元化
截至2016年底,全省A级以上物流企业113家,4A及以上物流企业占全省A级以上企业半数以上,物流企业不断壮大的同时,业务经营范围也趋向于多元化,A级以上物流企业中,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75家,约占全省A级物流企业总数66%。运输服务型物流企业21家,约占19%。仓储服务型物流企业17家,约占15%。
4 安徽省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問题
第一,现代化物流水平偏低,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物流基础设施不配套问题比较突出。物流园区建设发展有待完善。智能化交通、移动信息服务、物流载体跟踪等新技术应用水平较低,装卸搬运、分拣包装、加工配送等专用物流装备应用不足,托盘和集装箱标准化建设落后,导致物流业的发展难以跟上经济增长的步伐。
第二,物流企业规模仍较小,发展层次低。物流企业竞争力弱,业务涉及的范围相对单一,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安徽省物流业呈现出“小而散”的局面。全省5A级物流企业仅2家,不到2%。
第三,物流成本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仍旧很大。一方面,安徽省物流企业难以做大做强发挥规模效应导致物流成本降低缓慢。另一方面,运输手段较为单一,多式联运的大通关体系没有真正形成,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运输成本居高不下。
第四,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瓶颈较为突出。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但广大农村地区的网络、物流等基础设施并不完善,营业快递网点少,配送效率低。而以农产品为主的乡村物流对配送的要求更为严苛。因此,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仍为突出,农村市场尚未成熟,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仍有余力。
5 安徽省物流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途径
物流作为经济的产物,物流的产生是服务于经济的发展,只有经济快速发展,物流业发展才会具备坚实的基础,如果经济发展缓慢或者停滞,物流业也将没有快速增长的可能。物流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途径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物流业物流产业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后勤保障。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仍是安徽省经济发展的主体,工业产值占GDP的较大比重,如果没有发达的物流的体系作为保障,不可能避免造成成品大量变成库存沉淀,随着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减少库存从而减少占压资金,加速资本周转,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经济增长。
第二,物流产业发展伴随着物流成本的降低直接促进经济增长。据统计,安徽省物流成本占货物总成本的30%以上,与2015年相比,2016年安徽省物流业总费用为3979亿元与GDP的比率为16.5%下降0.3个百分点,物流成本的降低将直接促进经济的增长。endprint
第三,物流产业发展可以加速经济转变方式。近年来,安徽省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有所增强,但比重仍然较小,突显了安徽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性,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转变安徽省经济的发展方式。
6 安徽省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回归结果表明,模型的可决系数和修正的可决系数较小,模型拟合程度并不理想。X的t统计值30095、F统计值90574在显著性水平α=005均通过检验。表明回归方程较为显著。X系数为正,表明货运周转量与GDP正相关。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货运周转量每增长1%,GDP将增长085%,经济含义检验合理。
7 结论与建议
7.1 安徽省物流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结论
根据安徽省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X系数为正,货运周转量与GDP正相关,可以得出安徽省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对安徽省经济增长的确有促进作用。
(2)模型的可决系数较小,模型拟合程度并不理想。表明安徽省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程度不高, 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
(3)安徽省三大产业发展进程中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仍然较小,突显了安徽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性。
7.2 推进安徽省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首先,通过构建综合运输通道,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高标准物流园区,提高物流资源的整合集聚效率,增强物流园区对经济发展的辐射驱动能力。其次,加快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物流企业和快递公司在农村设点,提高物流的配送效率,彻底解决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难题,进一步打开农村市场。
第二,引导物流企业做大做强。一方面,加快资源整合速度,支持物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企业规模,从而发挥规模效应降低物流成本。另一方面,鼓励龙头产业整合物流产业链,实现一体化发展,提高物流产业附加值。鼓励传统的物流企业,如运输仓储业,向上下游延伸服务,促进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等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第三,推动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通过健全物流业发展管理体制,制定并实施优惠政策推动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鼓励大型企业物流业务外包,促进企业内部物流需求的社会化,加大对第三方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就业人员素质。
第四,大力推进物流信息化与标准化。推进物流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利用互联网资源,推动“互联网+物流企业”新模式。强化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企业的物流信息采集、处理、交换和服务技术,提升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创新企业运营模式。同时,要充分发挥安徽省物流协会的监管作用,促进物流业自律组织建设,推进物流企业展开国家标準认证工作,引导物流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培育一批符合国家标准的3A级以上物流企业,以期在较短时间内缩小我省与物流发达省份的差距。
参考文献
[1]李莉,张建华.物流产业发展与国民经济整体水平提升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机械工程,2003,(5):554557.
[2]周晓娟.现代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研究\[J\].现代商业,2008,(9):67.
[3]刘南,李燕.现代物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7,(1):1511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