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小钟 刘楚冰
岗前培训你有权知道这些事
文/叶小钟 刘楚冰
当前正是单位结束招聘,新员工入职时期,许多单位都安排了岗前培训。单位该采取什么样的培训方式?培训期间双方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此前,有网友报料称,广州番禺区某医院今年新入职医护人员被安排到长隆旅游区进行岗前培训,内容包括在食堂给游客端盘子、引导游客排队、讲解动物相关知识等。对此,该医院回应称,岗前培训是单位根据需求拟定的,“新员工负责相对不涉及游客人身安全保障的岗位,而该企业也有主管、领班对各岗位工作安全和服务的质量进行监管。”
更多“奇葩”培训方式在各地出现。早前,一段“山西长治漳泽农商银行员工被当众打屁股”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中,8名员工身着制服,一字排开,领受“打屁股”的惩罚,因为他们这一组在以“业绩突破”为主题的技能培训中落后了。
北京泽永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永杰表示,即便是在企业内部培训中,培训讲师也不能随意殴打他人。
根据劳动法第96条,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由公安机关对责任人员处以15日以下拘留、罚款或者警告;构成犯罪的,对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二)侮辱、体罚、殴打、非法搜查和拘禁劳动者的。王永杰还补充,如果培训讲师下手“失当”,造成被培训人轻伤以上,还要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企业为了激发员工的士气,适当进行一些训练是可以的,但是不代表这些训练可以超出底限,越过人权。”王永杰说。
此外,一般企业在招聘时对新员工的培训,都直接计入企业人力资源的成本。那么,员工岗前培训费用应由谁来承担?
2015年4月10日,王某入职广东佛山某化工公司,并接受了新员工正式上岗前3个月的内部培训。2016年10月11日,王某以工资低为由,要求公司加薪10%。部门主管以其业务能力不足以达到加薪的条件为由,未批准其申请。之后,他因“越级申诉”,被所在部门“劝诫教育”。
王某对此不能接受,于10月30日提出辞职。但在领取10月份工资时,王某发现数额不够,询问得知“代扣了1100元培训费,其余的是代缴社保费用”。
事后王某找到律师求助,律师认为,这家化工公司要求王某承担岗前培训费用,于法无据。劳动法第68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职业培训经费,根据本单位实际,有计划地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由此说明,对职工进行业务培训,并承担正常的业务培训费用,是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的义务。
对于专项培训费用,用人单位可以约定一个服务期来约束劳动者跳槽。劳动法第22条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近段时间频频出现的“培训贷”,让不少求职者感觉掉入陷阱。记者查阅发现,招聘的公司事先许诺培训后一定入职,从而诱导求职者参加培训。对于培训费用,招聘公司一般会用可以分期付款,入职后从工资里扣除的说法来说服求职者。事后一旦有求职者提出异议,招聘公司和合作贷款的公司就会拿出求职者已经签好的那些合同,让求职者无话可说。
王永杰律师介绍,求职者与借贷机构的借贷条款是合法有效的,求职者的贷款需要依约偿还;求职者交给培训机构的学费,可以以违约为由起诉。但是,培训公司事后往往更名或跑路,只剩贷款公司一直催着还贷。“这类情况受骗者维权或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