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新成
党报生态环境保护报道的问题意识
□ 文/王新成
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也是新闻报道的“活水”,而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给党报报道带来了新挑战。生态环境恶化,牧民如何生存?环境如何治理?不仅是建设活力小康生态魅力幸福酒泉需要思考的重点问题,也是党报核心传播力与时代话语权的标志之一。
走转改 酒泉日报 环境保护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突出地位,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并提出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这表明党和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高度重视,为新闻媒体报道生态文明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016年11月召开的酒泉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活力小康生态魅力幸福酒泉”目标,把生态环境保护提到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高度,这在西部地区是十分难得的。2016年12月28日,新任中共酒泉市委书记康军就做好区域内祁连山生态保护工作做出批示,批示明确了做好祁连山生态保护工作是构筑酒泉市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举措,更是保护酒泉市重要水源地和生命线的具体体现。酒泉市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祁连山生态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和加强区域生态保护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王新成
批示在《酒泉日报》头版“报眼”刊发当日,酒泉日报社随即安排专题组学习研讨,就加强祁连山生态保护工作这个议题进行讨论,制定采访策划方案。要求找准查实问题的症结所在,切实将祁连山区牧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做出真实的反映,把他们的呼声传递给党委政府和大众。发挥新闻媒体在监督环境保护、推动环境难题解决、推进生态恢复等方面的作用,以此推动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酒泉日报》专题组就此做了精准的选题策划,摒弃动员会、整治推进会之类尚未落实工作进度的表面文章,而是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立意,以言论、现场新闻、新闻调查为主,把问题责任和任务,落在了专题组记者的人头上。
很多媒体新春走基层,都是“一路欢歌,一路笑语”。我们随处可以看到所写报道,记者所到之处,争相用镜头和笔触,写的都是巨变,都是成果和美好生活。但是《酒泉日报》专题组不一样,他们是带着问题上路的,一改多年的惯性思路,说真话、讲事实,不回避矛盾,成了支撑新闻走基层的主基调。
作为西北地区最主要的涵养水源区,祁连山挡住了来自北方的风沙,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成为整个河西走廊的“生命通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酒泉市境内的盐池湾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36万公顷,是甘肃第二、国家第九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不仅面积大,动植物资源丰富,还是疏勒河、党河、榆林河三河的上游,是肃北、阿克塞、敦煌、瓜州、玉门五县市的水源涵养地,维系着河西地区60万人口的生存与发展。
位于酒泉市肃北县东南部祁连山区的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经列入了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该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迫在眉睫。应该说,当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前所未有。党报该如何报道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问题导向能否真正成为记者采访的“第一使命”?这不仅成为牵动社会舆论关注的新考场,也成为了党报环境新闻报道的新挑战。
面对这样的选题,记者最为关键的是要树立问题意识。从实践层面也表明,多一些“问题意识”,可以增创党报新闻报道的核心传播力与时代话语权。对西部而言,生态环境建设就是生存环境建设,是未来发展的环境建设。西部地区党报对生态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运用多种报道方式,对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进行诠释,形成了篇幅多、声势大的报道特点,反映出媒介自身生态意识的增强。
西部党报的生态报道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是报道多采用宏观视角,缺少具体鲜活的新闻事实,因而容易流于空泛,贴近性不强,影响了新闻的可读性,限制了生态报道的传播效果。
那么,《酒泉日报》专题组是如何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呢?
通讯一:
年轻的牧民达布西力特把左手举到胸前,上下比划了几下对记者说:“每到开春,冰雪融化,淹没的草场里羊羔寸步难行,全是淤积的胶泥。羊羔陷下去一只,我拔出来一只;再陷下去一只,我再拔出来一只。一整天下来,我从脖颈以下全是泥浆。”
达布西力特讲述的,是肃北县盐池湾乡乌兰布勒格村草场遭受洪涝灾害的情况,这里属于平草湖草场,每年从11月起,汇聚党河的山水就漫上河岸,加上3、4月份冰雪融水和洪水,夏季草场直接淹没,春季草场也剩下不到一半的面积。
“200多只羊勉强能够维持放牧。这事闹心的很!”达布西力特说。
《金色牧场上的“闹心事”——肃北县盐池湾乡乌兰布勒格村纪事》,开篇就把矛盾摆了出来,引出了主题。肃北县是甘肃省唯一一个蒙古族自治县,被称为金色牧场的盐池湾乡乌兰布勒格村处于盐池湾自然保护区境内,近年来,党河洪灾频繁,导致牧区草场大面积淹没,对牧民生活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篇报道,真实地反映了牧民的心声,对党河洪灾原因、野生动物频频袭击牲畜做了深入调查,作品结构严谨、文字鲜活、现场感强。
记者在新春走基层的过程中,一改以往走基层关注农资储备、农村生活新旧对比等常规话题,善于发现新问题抓住新矛盾,对祁连山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敢于大胆披露。记者深入草原一线和牧民家中,倾心与牧民交谈,并实地察看了受灾现状,并就党河治理听取了牧民的意见和建议,在作品中做了真实、直接的反映。
通讯二:
“祁连山最大的山谷冰川——老虎沟冰川以年均6米的速度正在退缩……”网友凉州愚人的一篇《建议关闭“透明梦柯冰川”旅游》的网文,赫然映入记者眼帘,令人为之震惊。老虎沟冰川不正处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祁连山西段吗?其雪水哺育了世世代代的祁连儿女,如果它的消亡速度加快,冰川变得满目疮痍,那百万祁连儿女该何去何存?
这里,正是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区所在,非但不能开发旅游,更应该保护它的水源涵养,让河流更加清澈,让这块圣洁的土地造福人类。不过两年时间,老虎沟冰川即透明梦轲12号冰川被正式关闭。
这意味着祁连山水源涵养地盐池湾自然保护区迈上了生态保护与治理的常态化之路。
这篇《盐池湾的喜与忧——祁连山水源涵养地盐池湾自然保护区调查》针砭时弊,切中要害,对矛盾不回避,对祁连山生态环境的保护做了多层面、全方位的调查,调查深刻,剖析到位,有较好的引领作用。祁连山是酒泉市赖以生存的水源地和生命线。位于酒泉市肃北县东南部祁连山区的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必须持续加大力度保护这一水源涵养地生态环境。记者在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系列报道中,瞄准盐池湾自然生态保护问题突出,亟待解决,向社会发出了呼吁,敲响了警钟。记者走访了多家部门和单位,对各种问题进行了剖析和梳理,见人见事,体现了记者强烈的社会担当意识。
这则新闻刊发后,在酒泉引起了较大社会反响,在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上引发了强烈共鸣,增强了人们的环保危机意识。
同时,《酒泉日报》还配发多篇评论,比如《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守护湿地就是守护生命线》等,以及组图《盐池湾:雪域高原上的人间天堂》等对盐池湾生态保护区生态环境现状进行直观描述,并引用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对环境现状进行分析。生态保护类的新闻,主要是以水资源保护、水土流失防护以及生态恢复建设等方面内容为主。而这一类新闻的报道内容为盐池湾生态保护区的生态治理情况,真实反映各个方面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看法和见解。
从环境新闻的报道特点看,盐池湾生态保护与治理的稿件,均是自上而下的报道,不是“有政策才写,有活动才报”的思路,而是讲究报道模式的创新,通过揭露生态环境中人与环境关系,来达到宣传环保理念的作用。新闻作为体现人文关怀的一个渠道,应该以传播爱护环境的社会良知为己任。社会良知是靠人文教化长期培育出来的,不是靠简单地利他主义就能达到目标的。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好的新闻不是坐在办公室敲出来的,必须深入体验,走到基层中,了解实情了解民情,才有深切感受。只有多多体验生活、了解基层,才有源源不竭的鲜活素材和思想动力去推动自己进步,才能对社会有更深了解。
(作者是酒泉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编 辑 陈国权 24687113@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