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高校资助工作研究

2017-10-12 08:07李新华
广西教育·C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困难资助精准

【摘 要】本文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资助工作的价值取向,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和引领高校资助工作,认为要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重塑资助流程,加强资助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力求精准均衡,经济资助保障应助尽助;以多样化需求为导向,构建个性化资助方式;注重自主原则,激发学生完善自我的主观能动性;突出榜样示范,教育引导学生培养优良品格。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资助育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8C-0102-02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党和国家确保贫困家庭享受教育公平的重要政策,是“教育脱贫一批”的重要措施之一。高校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高校资助工作,用好国家资助政策,实施精准资助,精准育人,才能如期完成“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重要任务,坚决打赢“十三五”教育脱贫攻坚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资助工作的价值取向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要求高校资助工作培养和服务的对象是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由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决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社会各阶层的主流价值观,代表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资助工作本身是一项政策性工作,具有价值取向性,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密切相关。一方面,价值取向不同,政策所要求实现的价值目标便不同,所指示的行动方向也不同。另一方面,政策的颁布和实施也可以强化或改变某种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资助政策的价值取向。“十二五”期间,国家建立了广泛的从幼儿园到研究生教育的全覆盖的资助政策体系,各个高校、社会团体和个人也纷纷募集资金建立了各种名目的奖学金、助学金,有效地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创造了有利条件,使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更加感受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这种体验有助于他们正确认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个人梦和中国梦的关系,进而自觉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基本准则和行动指南。价值观是人们群体认同的核心内容。大学生正处在确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对于伴随自卑、抗压能力差等精神困难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言尤为关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道德风尚和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体现了个人价值和集体价值的有机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精神家园的“最大公约数”。资助育人,就是要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觉践行和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顺利成长为社会主义国家合格公民。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助工作的关系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三个层面的主要内容,与高校资助工作息息相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国家的富强文明奠定了实施资助政策的物质基础,是新资助政策得以实施的强大背景。新资助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也是资助政策实施的终极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凝练的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新资助政策实施的原则和基本要求。高校资助工作,要求做到申请资格平等享受、评审过程公平公正、执行政策制度不走样,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层面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新资助政策的育人目标。资助的过程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就是立德树人的过程,培养具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素质的社会主义公民。可以说,资助工作的每个环节,统一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之中;资助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和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我们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和引领高校资助工作。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资助工作路径选择

新形势下,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基本方略就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精准施策,精准资助,均衡资助。

(一)重塑资助流程,加强资助过程中的人文关怀。资助政策的制度伦理性要求资助的过程应当诚信、公正,资助的实施制度要符合法治的精神,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一脉相承。在以往的资助工作中,困难生认定要经过自我陈述、班级评议等环节,这因触犯了人格尊严而备受外界的诟病。另外,由于制度设计的缺陷导致放弃资助、骗取资助、重复资助与零资助等现象等时有发生。因此,除需继续加强资助工作机构建设外,高校必须认真审视资助的各个环节,修订完善国家、省区市、学校及社会各类资助方式的甄选条件和程序,梳理资助工作流程,给予受助者们更多的关怀和尊重。规范学生资助工作业务,加强资助工作的信息化,沟通和高中阶段学校、扶贫部门建档立卡贫困户系统的信息对接,保证资助申请过程的诚信和评审过程的公平性。梳理现有的各种资助帮扶项目,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审视项目的价值导向,设计项目,保证贫困学生在实践中增强能力的同时价值观得到升华。加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跟踪了解受助者接受资助后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情况,有的放矢地及时调整资助方式,帮助受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二)力求精准均衡,经济资助保障应助尽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公平、敬业,新时期资助工作的特点在于精准。资助要精准,资助对象首先要精准,就是要精准识别需要资助的人,精准帮扶,应助尽助。精准识别资助对象要求科学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及时、准确摸清经济困难学生基本情况。加强校地沟通共享机制,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环节前移,共享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和城乡低保家庭信息。經常走访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实地复核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有针对性地给予帮扶,及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要用好用活现行学生资助政策,实现均衡资助。认真梳理学校现有的经济帮扶方式,把国家、省区市、学校及社会支持的“奖、助、勤、贷、补、免”等各种资助方式等与“特困—困难—一般”三个贫困学生认定等级分门别类一一对应,不同方式之间互为补充,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保尽保,应助尽助,资助力度与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相匹配。建立受助学生资助后的跟踪机制,对资助后的资助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资助方式,保证学生安心学习,确保党和国家“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政治承诺不落空。

(三)以多样化需求为导向,构建个性化资助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自由、平等,鼓励人的全面发展,平等享有发展的机会。这就要求资助工作要以人为本,满足人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的环境千差万别,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千差万别,由此形成的成长需求也千差万别。精准的资助方式要求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千差万别的成长需求,科学灵活地提供与他们实际发展需要相匹配的菜单式的资助方式和项目,创造条件使他们个性得到发展,从而全面成长。总的来说,个性化的资助方式大致可以分为经济资助、发展资助、就业资助、精神资助四类。经济资助从根据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平等就学机会出发,通过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资助政策,改善他们的学习条件,排忧解难,保障他们安心就学;发展资助,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加强学业指导和搭建发展平台,提升和改善他们的能力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就业资助,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他们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开发资助项目帮助他们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启发创业意识,在充分就业的基础上提高就业质量;精神资助,针对的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展开的资助形式,包括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目的在于引导受助学生增强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树立知恩、感恩、报恩的思想意识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受助学生养成健全人格。对于不同情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不同的帮扶方式,打好资助帮扶工作的“组合拳”。

(四)注重自主原则,激发学生完善自我的主观能动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自由。学生成才成长的关键在于自身的体悟与努力。高校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素质测评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考自己到底缺少什么、需要什么、还要做些什么,促使学生产生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从而主动争取与自己成长需要相匹配的资助方式和项目,最大可能地提升和拓展自身的综合素质。高校要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需求调查,一则是帮助受助学生查找自身成长方面存在的不足,科学制定个人学习发展规划,主动积极地去获取符合自己发展需要的资助资源;二则是根据调查结果积极引导社会资源,科学设立针对不同需求群体的资助项目,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和环境。所有的资助项目,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申请和竞争立项的方式来获得支持,这样资助学生将会珍惜机会,充分调动起主观能动性,并且充满信心地参与配合项目的实施,主动增长才干,获得感强。加强心理辅导,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克服自卑、胆怯等心理,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资助活动,在学校和各方面的帮助下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此外,还应加大对资助新机制、新平台、新项目的探索,利用好人社系统扶贫攻坚政策,如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免费的“SYB”培訓、技能培训等,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脱贫。

(五)突出榜样示范,教育引导学生培养优良品格。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资助工作也必须发挥思想引领渠道作用。榜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格化、生活化影像。学校应当慧眼培育、挖掘学生身边的榜样,树立榜样,使受助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良好品格的熏陶和影响。高校可以开展自强奋进主题教育活动,以师德模范、先进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和三好学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各级政府奖学金、学校奖学金等的评选为载体,选树“学习之星”“创业之星”“创新之星”“自强之星”等,通过校内外各种媒介加强宣传,树立优秀学生典型,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氛围,引导更多的受助者以为榜样励志成才。学生典型可以涵盖学习、生活、公益等学生成长成才的方方面面,使广大受助者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举办励志专题讲座,宣讲国家资助政策,使受助者更加自信、自立、自尊、自强。开展励志感恩主题活动,组织受助者与资助人互动;建立机制,组织受助者成立公益服务组织,经常性地开展校内外公益宣传和公益活动,履行社会责任,回馈传递关爱,帮助受助学生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尚仁.论政策的特性与本质[J].云南社会科学,2003(6)

[2]姜沛民.育人为本 需求导向 提升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实效[J].中国高等教育,2016(9)

【基金项目】桂林师专2015年学生资助研究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学生资助工作理念研究设计”(XJXSZ201502)

【作者简介】李新华(1974— ),男,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困难资助精准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选择困难症
精准扶贫二首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