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知信行导”教学模式的实践运用

2017-10-12 01:09龚翠英
广西教育·C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实践运用四位一体高职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学生知行分离的问题,提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知信行导”四位一体教学模式,通过对知识的“认知—认同—践行—导向”四个环节,达到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做得怎么样”的问题,让学生在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把知识转化为素质,养成行为。

【关键词】高职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知信行导”四位一体 教学模式 实践运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8C-0039-03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既要做到向学生传授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又要让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并在现实生活中完成习惯的养成。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开展“知信行导”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是针对高职生知行分离的现实问题,通过“认知—认同—践行—再认识”四个环节,让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掌握和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把知识转化为行为融入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最终养成一种习惯。

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面临的问题

(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面临的现实问题。高职院校作为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的学校,肩负着两大使命:一是担负起培养经济建设第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的任务;二是肩负着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大学生思潮,培育“四有”新人的重任。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对大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关系到国家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要学科。但是,现实中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存在课时少、任务重、不被重视的问题。由于对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片面理解,加上就业压力的现实需要,部分学校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非重点学科,部分学生重实用性专业技能课程而轻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被部分教师操作为掌握知识流程的一门学科。

(二)认知与行为分离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难题。马克思主义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含有“知”“行”两个范畴,人只有通过确定的目标、理想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才能实现社会和自身的发展,才能达到“知”与“行”的统一。一般而言,人有什么样的认知,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但是,现实生活中高职学生知行脱节现象严重。学生中看马克思主义著作的人比较少,谈不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部分学生不关注国家时事新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难以准确理解把握;部分学生对党规党章、国家大政方针存在“不知不行”的现象;即使大多数学生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纪观,但是因个人内在需要和受外在环境影响,“知而不行”“知而错行”的现象大量存在。学生认知和行为的分离成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难题。

二、“知信行导”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内涵

“知信行导”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回归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行统一规律,强调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咨询者,学生是“知信行导”的主体,师生合作完成一个完整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做得怎么样”的行动过程,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教学过程。

对学生而言,“知”,即认知,是指教师系统地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灌输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道德法纪观念。通过灌输“是什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纪观。“信”,即认同,是教师在灌输理论知识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通过内心深层次的思考,产生对“知”的认同,在心灵深处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把知识转化为一种理想信念。“行”,即践行,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通过亲身“实践”,把理想信念外化为一种行为,实现“怎么做”的过程。“导”,即导向,针对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投身社会实践等行为进行评议考核,完成思想行为的再认识。

对教师而言,“知”,既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再认识和重新理解,赋予时代的内涵;“信”,既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讨的过程,也是教师领会和认同理论知识、提升思想政治素养的过程;“行”,既是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还是教师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行为示范。“导”,既是评价学生“做得怎么样”的过程,也是引导教师反思教学,提升教学水平的过程。“知信行导”教学模式实际是一个师生双向互动、共同提高思想政治素养的知行统一模式。如图1所示。

总之,“知信行导”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是师生“认知—认同—践行—再认识”的一个双向互动过程,它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对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和业务能力的提升也有着积极意义。

三、“知信行导”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实践运用

(一)知:重构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帮助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应从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从高职培养目标出发,打破原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框架,重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做到教师目标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学生心中有数,“学什么”“怎么学”。endprint

1.基于高职培养目标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重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打破原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框架,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心理学健康”和“就业指导”课程,统一归属于德育的范畴,建立起思想政治教育的“五个教研室”,重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让学生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树立正确的“五观”。“形势与政策”是基础课程,主要针对高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和周边局势,引导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准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心理健康”和“就业指导”是素质拓展课程,前者针对高职学生成长中存在的普遍性心理问题和职业生活的心理适应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后者对各年级学生的人生规划、职业发展规划、就业规划等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五门课程围绕高职培养目标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培养目标各有侧重,形成高职生价值观教育、职业观教育和社会适应能力教育的合力。

2.打破原有课程的知识结构,整合课程内容,制定认知目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和培养目标,使教学目标标准化和教学内容模块化,每门课程划分为几大模块,实行模块教学,每一个模块分为几大专题,每一个专题制定具体的认知目标,把高职培养目标的知识教育、能力教育和素质教育三个方面结合起来。模块教学和专题教学,不是偏离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总体目标,不单纯追求原有课程结构,而是以目标行动为导向,通过“认知”环节,达成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道德观”模块为例,见表1。

表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道德观”模块

模块 专题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评价指标

观 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掌握道德的本质与作用,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如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网上继续探讨) 根据视频写观后感:大学生心中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小组为单位,形成意见稿) 1.知识掌握度;2.上课出勤情况;3.小组协作表现

社会公德(公德与素质) 强化学生公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维护公共秩序 讨论:当前学生中存在的有悖社会公德现象(网上继续探讨) 践行:1.学院学生践行社会公德情况,做成展示材料;2.自我践行社会公德(写心得) 1.学习参与度;2.践行公德情况;3.作业完成质量

职业道德(就业与适业) 掌握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并结合所学专业,提炼本专业的职业道德规范;理性择业和创业 探讨: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性(网上继续探讨) 所学专业领域内的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小组为单位,上交讨论稿) 1.上课出勤;2.对专业的认识把握度;3.小组合作表现

家庭美德(婚姻与家庭) 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能用基本的家庭道德规范自己的家庭生活 1.探讨:什么是爱情?大学生如何恋爱?2.案例分析:家庭中的美德 对父母的感恩活动(形成材料) 1.上课表现;2.践行感恩活动情况;3.材料上交情况

(二)信: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理论性和政策性都很强,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强以及重技术而轻理论的学生而言,难以产生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手段方面,不再是单一的文字出现,而是教学媒体联动。不同的教学媒体有不同的特性,每一种教学媒体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如“文字”便于讲授,但过于抽象;“视频”直观,但花费时间长;“多媒体课件”直观、生动,但交互性不强。因此,要激发学生兴趣,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当时的教学条件,实现多媒体课件、文字板书、视频、图片等教学媒体的组合,才能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

学生对知识的认同,关键是情感接受。教师必须根据学生专业、学生能力、学生人数的不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把探究式教学、媒体教学、情景教学等各种方法融合在一起,形成课堂内外的师生联动,在思辨的过程中达成情感认同。这种联动,一是教师质疑,开展探讨;二是学生质疑,展开讨论;三是教师提供案例、图片、视频,学生观后反思;四是网络探究,针对热点、难点问题、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普遍关心的问题,借助微信群、班级QQ群、学校公众号等平台,把“问题”发布在群里或是网络平台的互动栏目,学生集体探究,教师定期回复,开展师生互动,形成共识。这样教学方法的联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启迪学生探索精神,也提升了教师的策划力和执行力。

(三)行:构建学生融入社会的实践体系。思想的形成是一个不断“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这就需要打破传统“2(理论学习)+1(社会实践)”的教学模式,使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设定既有课堂的社会实践,也有课外的社会实践;既有依托社会生活实践,也有网络课堂实践,形成“课堂+社会+网络”的社会实践体系。一是依托课堂,在课堂上布置任务、提出要求,并在课堂上基于“知”“信”完成的实践活动,如演讲比赛、辩论赛、情感体验活动、视频的观后感、模拟实践活动等;二是依托社会资源、网络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作品、小说、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读后感,以及参观访问等社会活动、社会调查报告等;三是依托网络平台开展的竞赛活动,如PPT幻灯片制作大赛、法律知识竞赛、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知识竞赛等。三类实践活动不是独立运行的,而是三者的完整结合,实现社会实践活动的多样性、灵活性,达到知与行统一。

(四)导:完善具有行动导向性的考评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离不开教学评价这个环节。教学评价是重视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过程参与度、行为能力提升的标杆,是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动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为了正确引导学生的言和行,把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行为表现力纳入到教学评价的体系中,实行教学评价的平时表现30%+社会实践30%+考试成绩40%的评价方案。平时表现的30%分割为:上课出勤率10%(包括教师考勤和学习组长考勤)+上课学习参与度10%(考核学生课堂答疑和作业完成情况,包括教师考核和学生自我考核)+小组活动的参与度10%(包括教师考核、学生自我考核和小组成员考核)。社会实践的30%分割为:课内社会实践10%+课外社会实践10%+网络平台实践10%,所有的社会实践成绩由教师考核(上交材料)、小组考核(学习同伴互评团队活动时的表现)两部分构成,目的是考查学生实践能力、学习成果和团队协作精神。期末考试成绩占40%,主要考评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教师考核完成。

总之,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开展“知信行导”四位一体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發挥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190

[2]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65

[3]毛齐明,杨青松.基于网络课堂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探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2(1)

[4]龚小勇.“四环相扣”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

【基金项目】2013年广西高等教育教改立项工程项目的阶段性成果(2013JGB370)

【作者简介】龚翠英(1971— ),女,硕士,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教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责编 卢 雯)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践运用四位一体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谈小学英语乐学课堂模式的组织与实践
试论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教学
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