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庆华++蓝晨
【摘 要】本文分析当前高职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一些认识偏差,针对高职思想政治工中重前端轻结尾、重课内轻课外、重校内轻校外、重显性轻隐性等问题,提出要推进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视阈下高职思想政治工作,应强化“后一公里教育”,覆盖教育全程;创新思想教育方式,增强教育效果;拓展思想教育载体,形成协同效应;构建文化育人体系,引领学生成长。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工作 全过程 全方位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0450-9889(2017)08C-0037-02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作。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为新时期做好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要从教学、管理、服务、环境等多维度协同推进,要整合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在空间上、时间上全覆盖,变思想政治教育从平面教育到立体教育,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一、当前高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些认识偏差
(一)重前端轻结尾。“重前端”就是对新入学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普遍重视,都能认识到良好的开始往往比接受教育本身更具影响力,也常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为此,许多高职院校都高度重视新生的入学教育,从教育内容体系、教育过程、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全面周密部署和安排,为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及自身发展储备丰富文化元素,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展开奠定坚实的基础。“轻结尾”就是对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及毕业前教育,或苦于顶岗实习安排比较分散,或忙于毕业季繁重工作任务,对顶岗实习期间如何对接企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毕业生离校如何进行思想教育,如诚信教育、创业就业教育、创新教育、职业精神教育、文明离校教育等,往往是轻描淡写,存在“走过场”的现象。
(二)重课内轻课外。高职院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课教学,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坚持把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中心任务来抓,在不断完善课程体系的基础之上,狠抓工作落实,建立了课程建设、教学管理、经费投入、设施设备、师资培训等系列制度体系和保障机制,课堂教学质量得到很大提高。相比课堂教学,对课堂教学的延伸教育环节,如社会实践、学生课余生活、活动空间等,对学生的思想跟踪、价值引领等还缺乏深入、持久、全面、细致,教育方式方法不够多,使得极少数学生没有形成自觉提升自我思想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知行还没有完全达到一致,学习动力不足、创新意识不强等,教育效果还不够显著有效。
(三)重校内轻校外。校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个环节有着严密组织管理体制和考核评价制度。而校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校外见习、实训、实习等阶段,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略显粗放,对教育场所的变化、教育内容的拓展和教育管理的主体等研究不深,学校和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双责任主体”职责不明确。同时,学校与学生家庭联动教育意识不够强,教育机制不完善,校企、家校协同育人还没有做到无缝衔接。
(四)重显性轻隐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两种重要手段,各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效,犹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在实际中,学校的显性教育如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形势报告等,无论是组织的方式方法、教材编写、学科研究等,都是有完善的组织体制、管理体制、考核体制和质量保障体制的,而隐性教育,因其具有内隐性、广泛性等特征,对如何开发、利用隐性教育,存在对隐性教育研究不够、利用不够和浸透力不强现象。
二、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视阈下推进高职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
(一)强化“后一公里教育”,覆盖教育全程。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教育教学环境从校内转到企业,学习取向从教材知识向岗位技能素质,教育工作者从专职教师向岗位师傅,人际交往从单纯的学生向成熟的社会人转变,顶岗实习新环境复杂多样的人际关系、生活观念、价值标准、行为习惯等对高职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冲击,也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学生容易出现人际关系、教育方式、管理多重性等方面不适应。针对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思想生活特点,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一是转变教育观念。顶岗实习期间,高职学生作为“准职业人”既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还要遵守企业规章制度,教师要从学校人和企业人两个维度,开展针对性教育。顶岗实习期间,是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责任教育的最佳时机和有效途径,通过现场的学习和操作,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得到相互印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工作态度、职业认知和责任意识。二是构建顶岗实习工作的需求、评价、考核机制。了解需求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顶岗实习期间,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心理咨询、电话、微信、QQ聊天等多种方式,了解他们在工作、生活、交流等过程中的各种需求,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决策依据。三是实行学校带队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双导师”制。在顶岗实习企业中聘任思想品质优秀、技术技能强和业务综合素质过硬的技术骨干作为指导教师参与顶岗实习阶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企业指导导师的言传身教,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创新思想教育方式,增强教育效果。随着高职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高职院校后勤管理逐步走向社会化,学生住宿实行公寓化管理,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空间、社会服务主体、管理方式等都有了新的变化,按照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利用好思想政治课主渠道的同时,还要紧紧把握学生思想脉络,创新教育方式方法。一是学生公寓化管理要教育与服务并重。由于有些高职院校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的片面认识,认为公寓社会化就是重服务,甚至有些管理者还认为公寓社会化管理实质上是要让教师腾出时间专注于教学与科研,把公寓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误认为是公寓管理员的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公寓见不到教师的身影,听不到教师的声音,教学区与公寓区泾渭分明”,极大地弱化了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不利于学生成才成长,因此,要端正公寓社会化管理的认识。公寓管理主体要处理好公寓化管理与育人的关系,在管理目标上,要做到与学校发展、育人要求相一致、管理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统一、管理内容与学生健康成长需要相吻合。作为学校管理者、教师、辅导员要积极参与教育管理,把公寓变成教育的第二课堂,发挥宿舍教育功能。二是创新“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面对“微时代”的到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高职学生正确树立“微媒体”观念,因势利导,正确研判和分析。“微媒体”虽使学生接受信息多元化,接受知识碎片化,会弱化思想政治教育效力,但“微媒体”出现又给教育者与教育对象搭建了更加便捷有效的沟通桥梁,能更加实时掌握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微媒体”使师生交流的空间、时间、频率都有新的突破,对创建新的班级管理模式、方式,提高管理效率带来极大方便。endprint
(三)拓展思想教育载体,形成协同效应。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作,要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对学校而言,就是要建立健全全员育人的工作机制,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全员教育合力,进一步增强服务育人意识。随着高职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大幅增加,高职教育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学生就业质量需要更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需要“提挡变速”,高职院校办学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化解当前面临的办学困境,强化服务育人功能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又是共同育人的需要。只有培育出更多更好的人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办学质量才得到政府部门肯定,才为社会所认可和接纳,出口才会“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对全社会而言,就是要形成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全社会育人合力。为此,一是汇集力量协同育人。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校企协同创新、协同育人趋势明显,人才培养方式、专业技能提高、学习生活场所、师资来源等,高职院校与社会联系越来越紧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学校扩展到家庭、企业、社会等多个领域,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与社会和家庭的联系,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形成教育的强大合力。二是以优质服务育人。高职教育要深入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要以服务学生发展、促进就业为导向,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服务制度。要健全学生家长联系制度,建立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通联网络,加大对学习困难、家庭经济困难等特殊学生群体帮扶,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关心、共同育人的新局面。
(四)构建文化育人体系,引领学生成长。文化育人具有“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独特教育效果,是一种隐性教育。构建文化育人体系,一是校园环境建设,以境化人。校园环境建设要做到科学规划,精心布局,凸显职业教育精神和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二是渗透企业文化,以文感人。高职院校要根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教融合的特点,充分利用企业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三是优化网络环境,以境育人。要全面加强网络阵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和网络监控体系建设,强化网络道德教育,积极培育健康安全有序的网络文化,引领高职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石月荣.高校后勤社会化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研究[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2]杨盛钦.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9)
[3]李良进.文化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5(17)
【作者简介】蓝庆华(1964— ),男,广西北流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蓝 晨(1995— ),女,广西贵港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生。
(责编 卢 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