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留白”引起的思考

2017-10-12 03:07:17张岩清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留白口诀乘法

张岩清

(闽清县池园镇福斗小学,福建 闽清 350807)

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留白”引起的思考

张岩清

(闽清县池园镇福斗小学,福建 闽清 350807)

“留白”不仅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境界。中国书画艺术中的“留白”,追求的是一种灵动与飘逸,给予观赏者以无限遐想,其意蕴深长——达到“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处”的境界。而数学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同样也需要用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段来处理,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综合素养。

留白;多维;自主;提升

一、挖掘教材“留白”,实现多维互动

“留白”讲求的是一种方寸之间尽显天地的意境。取与舍之间,留有余地,或许会使自己的状态获取最佳,达到灵感之源的绵延无尽。[1]因此,教师要读懂编者经过精心创造嵌入教材中的“留白”,让这看似虚无,其实虚中有实的“自由地”成为师生交流、互动,课程体验,追求生命成长的平台。教材“留白”虽棘手,但可谓用心良苦,它饱含了教材编者的独具匠心,故诸如:教材中呈现的“知道了什么”“可能是什么”“猜得对不对”“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等,都应进行深入挖掘、充分使用。

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例3中(如下图):

例题只创设了为学生绘制简易位置平面图的情境,这样的“留白”不仅为教师的教学留下很大的创造空间,也留给了学生自由驰骋的空间。因此,教学时要让学生自己审题,理解题意,然后交流:题目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觉得要画出平面图,首先需要知道什么?其次,确定方法,求出图上距离;最后,画出平面图,在图上标出相关的信息。其实这里便隐含着解决求“图上距离”的“留白”。因此,要让学生展开讨论并交流,而不要局限于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可以将比例尺看作是一个比值;也可以将其即把图上距离分别设成未知数,这中间有的将图上距离设为X米,有的设为X厘米,就是有的学生是先将数据转换单位后再计算,有的则先计算后化单位等等,然后利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10000,通过解比例来求。诸如此类,无论哪种方法,其根本意义就是对比例尺的本质理解。即可以理解为图上距离1cm表示实际距离10000cm,还可以理解成图上1m距离表示10000m的实际距离。正是这样的“留白”在无声无息之间给学生留下一些思考、想象的空间,才促使问题研究不断深入,层层推进,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实现教师与教材、与学生;生与生之间、生与本之间的多维互动,真正实现和谐共生、共同发展。

二、利用教材“留白”,实现自主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教师,则只需打开一扇微小的通向知识原野的窗子,便可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之效。”[2]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那些富有生命力的“留白”,并将静态的“留白”激活,使其以更加鲜活的面孔呈现出来,从而形成动态的课堂资源,发挥更大效益,产生更高价值。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二)》,教材中除“2”和“3”的乘法口诀是课本出示外,其余的乘法口诀例题全都为课本“留白”。因此,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独立编写其他的乘法口诀:即“独立编口诀——小组内互查——全班交流”的教学模式。全班交流时,重点说说小组内互查时查出的问题。如在引导学生自主编写“6和7的乘法口诀”时,通过小组交流反馈的意见中,可以看出学生在编口诀中存有以下问题:大写数字中混入小写数字,如“四六二十四”写成“四六2十四”,还有将如“五七三十五”写为“五七三五”的现象等。在下一次编写新口诀时,学生都会先互相提醒在上次编写口诀时出现的问题,然后再编写新口诀,结果学生们编口诀的速度越来越快,而且正确率也越来越高,到独立编写“9”的乘法口诀时,学生们已能一气呵成了。尝试这样的教学,笔者感觉学生们编口诀的兴趣空前的浓厚,且课堂上教师也上得轻松。与笔者以往的教学方法相比,学生体验探讨的过程以及能力的培养虽不尽相同,但收获的教学效果是相同的,是明显的。可见,教材中的“留白”已不在是单纯地留给教师钻研教材,领会编者编排意图而留下的无限的智慧与创造的空间,更是为学生留下了对文本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创造与超越的机会。以此来完善学生对知识建构的深层理解,达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升数学素养的目的。

三、填补教材“留白”,实现思维提升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正是利用白庙的手法,巧用谐音双关语来作隐喻,将后者的后者“晴”(情谊、情意)即女子那含羞不露、含蓄之美巧妙地描绘出来,而这则更需要读者去思考才能填补。因此,教学时,教师除读熟教材之外,更应该读懂、读透教材。只有心中对教材读出“留白”,才能更好地寻找到“填白”之法,而“补白”更是需要智慧。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三)》)例1(如下图)中并没有提出根据相同的视图,

继续拼摆出不同的形状物体的要求,只提出还可以怎么摆?这正是教材所留出的空白。于是,笔者在教学这一内容时,让学生摆出与教材同样的组合形状的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交流,分享经验,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搭”“辩”“想”“赏”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必须借助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操作中不断尝试,再调整,完善和发展空间观念,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实现二维到三维空间的转化,为更好地为完成后面的抽象推理做好铺垫。这样对这一“留白”处所隐藏的学习资源进行了进一步挖掘、开发和利用,使学生在这一广阔的空间有所发挥,有所创造。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毫不吝啬地把教材的“留白”完整地呈现给学生,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的眼光看得深远些,让学生的脑筋转得深邃些,让学生的思维翱翔在更高的地方。

“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是新教材编排的艺术。这块“自由地”为教师留有自主使用教材空间的同时,也为学生留下了思考与探索的空间。因此,教师要善待教材中的“留白”,不可让其形同虚设,这样才能达到“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处”之境。

[1]石兵.留白[EB/OL].[2014-09-24].http://blog.sina.com.cn/shibing19782000.

[2]叶长文.再论教学布白的艺术[J].中国教育学刊,2000(5).

[3]陈川.浅谈数学课程中的“留白”艺术[J].新世纪小学数学教师,2007(9).

G623.5

A

1673-9884(2017)08-0078-03

2017-06-24

2015年度课题“有效利用小学数学教材中‘留白’的教学研究”(MQ201503X)

张岩清,男,闽清县池园镇福斗小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留白口诀乘法
算乘法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口诀与加法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口诀中的规律
把加法变成乘法
怎样熟记口诀
“留白”艺术为语文教学注入活力
教育(2016年38期)2016-11-15 17:59:39
“留白”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教育(2016年38期)2016-11-15 17:45:11
巧用口诀求积商
读写算(上)(2016年3期)2016-11-07 07: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