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刊词
刊以载文,文以载道。创办本刊之目的,是以理性之思想、自主之精神,探究社会保障之真谛,兴公平正义共享之正道。是故,不惟文求中性,数重技术,论讲实用;还须心存良知,厚植理念,彰显人文。以和谐为本,让弱者优先,促共建共享,方能构建起科学理论大厦,引导社会保障制度持续发展,进而维系国家长治久安与人民世代福祉。
张载界定中国知识分子之使命,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本刊使命亦当如是。顾炎武明确“君子之为学,是明道也,救世也”,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本刊责任亦当如是。王国维借晏殊、柳永、辛弃疾三句言情佳句,表现了治学三重境界,初如“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再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终能“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本刊发展亦当如是。
回顾近一百多年来,社会保障发展史已经证明,没有成熟之理论,不可能产生成熟之制度。俾斯麦、罗斯福、艾德礼先后因首创或建成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与福利国家而影响了本国乃至整个世界发展进程,支撑其行为者,即是施穆勒等人的社会改良主义、凯恩斯之国家干预主张,以及推崇普惠、共享的贝弗里奇报告;反观有的国家,因缺乏成熟理论支撑,其社会保障不是建制难成,就是改革难竟全功,甚者误入歧途、遗祸后世。基于这一历史事实,本刊须为中国之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做出积极、有益贡献。
今日之世界,已处在千年大变革时代。全球化走向纵深,互联网已无边际,任何一国之社会保障既要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因素影响,还会受到新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之影响。对中国而言,改良社会结构,防止两极分化,促进共享发展,避免阶层固化成阶级,客观上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大使命,而社会保障制度肩负着无可替代的直接责任。在此背景下,本刊须睁眼看世界,广纳国外学者之优秀成果,但立足点永在中国。中国社会保障之历史积淀异常丰厚,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革全面而深刻,中国新型社会保障体系走向成熟、定型,足以对全球社会保障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之影响。如此肥沃之实践土壤,若生长不出参天大树,岂非社会保障学者与社会保障理论园地之过?因此,关注中国社会保障问题,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发展之路,建设中国社会保障理论体系或中国学派,为解决世界性社会保障难题提出中国式方案,将是本刊之核心任务,最终要为全球社会保障发展做出独特理论贡献。
本刊是理论刊物中的后来者,但这并不意味其不重要。因为社会保障日益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支柱性制度安排,关乎国运,惠及子孙,所涉领域如此重要,其理论园地也必将日益重要。还需向读者公告者,是本刊前身系笔者于2005年创办的学术集刊《社会保障研究》(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每年4、10月出版),该集刊已持续不间断地出版了24卷,是迄今唯一进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之社会保障出版物,本刊是对该集刊的直接继承与发展。因此,我们有充分信心将本刊办成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之权威学术平台,让全国学界同仁再添一席重要理论园地,为社会保障专业人士和广大读者培育出一株理论常青树。
衷心感谢尊敬的华建敏先生为本刊题写刊名!衷心感谢民政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本刊的重视与支持!衷心感谢所有为创办本刊、建设本刊做出贡献或将要做出贡献的一切人士!
2017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