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特邀主持人:陶红
职教论坛—工匠精神研究
主持人语:工匠精神培育与当代大学生职业认同研究
栏目特邀主持人:陶红
2016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专项研究课题(2016MZXY23),主要研究内容是以高职院校的学生为主,将工匠精神与大学生职业认同结合起来,并对“工匠精神”在理论上加以提炼,将“工匠精神”通过大学生职业认同融入日常教学,使学生成为一名“崇业、敬业、乐业”者,为当代大学生职业认同的研究赋予新的内涵和思路。
课题组成员由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和广州番禺职业学院的一线教师和科研能力较强的研究人员组成。为完成课题的研究工作和实现预期目标,课题组研究成员搜集和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跨学校合作,走访和调查广州市的职业院校,为本课题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后期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经验总结和统计分析,以期建立起富有工匠精神的当代大学生职业认同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为职业教育的学科建设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工匠精神一般是指工匠对自己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作为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与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工匠精神理解为精益求精、爱岗敬业、持续专注、守正创新、持之以恒。通过大学生职业认同将工匠精神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圆中国“智造”梦。在本期学报职教论坛栏目推荐的研究成果中,在覃礼媛的《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一文中,结合工匠精神的内涵,以现代学徒制为背景,分析现代学徒制为工匠精神的培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对如何把握现代学徒制这一契机来培育工匠精神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叶芮杏的《富有工匠精神的大学生职业认同模式构建》,从分析影响大学生职业认同模式构建的因素出发,探讨了工匠精神培育途径和提高当代大学生职业认同的对策,为职业院校能培养出“崇业敬业乐业”的当代大学生提供理论支撑;何慧敏的《“工匠精神”内涵分析与大学生职业认同的理论维度》,分别对工匠精神和大学生职业认同相关概念进行梳理和分析,并根据当代经济发展需求,探讨了工匠精神对当代大学生职业认同及影响方式。
主持人简介:陶红,女,吉林长春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教师教育中心主任,三级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广东省第九轮职业技术教育学特色重点学科项目负责人;广东省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项目负责人;主持教育部《新型城镇化进程与职业教育发展的适配性研究》等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发表职业教育方面的论文六十余篇,出版《产业升级背景下广州职业教育应对策略研究》等专著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