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7-10-12 09:00华忆迪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经济学基础经济学基础

华忆迪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浙江 宁波 315800)

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华忆迪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浙江 宁波 315800)

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知识点多且综合性强,采用传统的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学效果差。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学基础”课程通过设计“一主多辅”的教学内容,采用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多元教学方法,增加活动型作业比重,健全量化考核指标,进行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

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活动型作业;应用能力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theory-oriented teaching of the course “Essentials of Economics” is not effective due to the complexity and comprehensiveness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The design of “One Plus More” teaching conten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fl ipped classroom, the increase of activity-based assignments, and the reform of the course assessment at Ningbo Polytechnic all help to achieve better teaching effect, increase students’learning interest, and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to analyze the economic problem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in economics.

Key words:Vocational colleges; Essentials of Economics; Activity-based assignment; Application ability

“经济学基础”课程是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基础课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掌握经济学知识的管理者和劳动者的需求日益增加,经济学教学也因此繁荣[1]。然而,“经济学基础”课程内容庞杂而抽象,知识点多且综合性强,课程教学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差。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基础”课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践,以期更好地培养高职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

一、“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1.结合学情设计教学内容

高职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相对较弱,课程内容设置不宜太难,有必要通过设计其能力范围内的活动、项目等,实施“成功教育”,增强其自信心。此外,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女生居多,学生整体性格相对内向,可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教学内容,组织相关活动,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将学生餐厅、校园旁的奶茶店等作为教学案例,可降低学习难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经济学基础”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阅读与分析国内外经济新闻的习惯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对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的分析与判断能力、外经贸英语的应用能力、商务函电处理与写作能力、贸易业务流程操作能力等[2]。“经济学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判断能力,因而教师除了讲授基本的经济学原理以外,还应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与分析国内外经济新闻的习惯。学生整理每周的国内外经济新闻热点,通过网络课程讨论区共享,从而形成较好的经济新闻阅读氛围,培养学生阅读与分析经济新闻的习惯。

3.确立“动静结合”能力培养模式

对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而言,除了经济分析能力外,经济调研等实践能力对于专业发展也尤为重要。根据学科知识特点,将实践性较强的章节(如消费者行为、企业生产要素等)设计成项目或活动载体,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开展调研活动等,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形成“动静结合”能力培养模式。

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1.“一主多辅”的教学内容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基础”课程使用的是杨洁、方欣主编的《经济学基础》教材,涵盖了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内容简明,叙述清晰有条理,循序渐进的教材内容安排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其不足在于对前沿的经济学领域的问题涉及较少,提供的案例不多,不易培养学生的经济学分析能力。相较而言,从国外引进的经济学相关教材,多采用案例的方式,但大部分案例并不适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学教学。因此,应设计“一主多辅”的教学内容。将杨洁、方欣主编的《经济学基础》作为主要教材,方便学生系统学习基于中国国情的经济学知识,同时引入国内外最新的经济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另外,节选一些国外经济学教材作为补充读物,使学生的经济学知识与国际接轨。同时还可利用国外的经济新闻媒体,如《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s)《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等,接轨国际经济时事,培养学生养成关心、分析经济新闻的习惯;鉴于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还可推荐中译版的经济新闻网站。

2.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多元教学方法

“经济学基础”课程内容较为抽象,采用“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高职教育的导向相违背[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学习模式,通过导入案例、选择项目载体、利用微课视频等,由学生在课前自主获取教学内容,将课堂变成师生交流、共同探讨的场所。

(1)导入案例。教师通过案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案例教学法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相吻合:学生提前熟悉案例,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后再在课堂上与教师共同探讨案例,学习相关知识点。如在讲授《弹性需求理论》章节时,教师要求学生提前自主查阅资料,预先了解弹性系数和弹性需求理论等相关知识,将“谷贱伤农”的案例以文本的形式发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谷物丰收反而导致卖不出好价格。

(2)选择项目载体。在教学实践中,一个好的项目载体应能覆盖一个或多个知识点,通过实践应用的形式使学生获得相应知识,且项目载体应具有一定时效性。如“经济学基础”课程中《消费者行为》 《企业生产要素》 《政府宏观调控》三个章节都选择社会关注的热点“保障性住房经济分析”项目载体,引导学生从消费者、房地产商、政府等多重视角分析保障性住房如何影响消费者的需求、房地产商的行为,以及政府如何通过保障性住房调节房地产市场。

(3)利用微课视频。微课以其形象生动、简明直观的特性,成为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手段。教师通过录屏软件、PPT转化视频的功能或直接拍摄视频等,录制10~15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这类微课视频,一方面可确保教师完整地讲清楚一个知识点;另一方面在较短的时间内,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度较高[4]。教师将制作完成的微课视频上传至BB, Moodle等网络课程平台,方便学生预先以较为直观的方式了解知识点,也可作为学生课后复习与巩固的学习材料,从空间和时间上延伸课堂教学。

3.课后作业

“经济学基础”课程课后作业形式较为单一,多为完成一定的练习题,再由教师批改。然而,经济学本身并不是教条,其结论性的基本原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形成思路与过程[5]。因此,该课程的课后作业既应包括原理与知识点的练习,也应着重培养学生采用适当的经济研究方法收集数据,进行经济分析的应用能力。

(1)布置活动型作业。实践才能出真知,教师以调研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问卷、访谈等形式收集数据,再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如讲授《生产者行为》章节中生产要素的投入如何影响生产时,由学生自由分组,3~5人为一个小组,通过观察、问卷、访谈等形式分析咖啡店、小餐馆等经营现状,改变生产要素的配比使其利润最大化。学生通过此类活动型作业,自主研究和分析,最后在课堂上展现活动成果,可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

(2)教师及时反馈课后作业。无论是书面练习还是活动型作业,教师对学生作业的反馈都是一种非常好的师生互动交流。一方面及时检验学生的作业情况,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另一方面学生的作业能得到教师的及时指正,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更加充满信心。

4.考核方式

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过程性考核结合课后的书面练习和活动型作业成果及课堂考勤进行考核;期末考核采取“教考分离”的形式,由任课教师抽签出卷,考核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确保公正、公平;同时以加分制的形式加入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考核,结合课上踊跃参与度和课下网络课程平台使用情况进行考核。“经济学基础”课程考核指标见表1。

表1 “经济学基础”课程考核指标

5.教学改革成效

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15级、2016级学生中进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1)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通过大量活动型作业的实践和网络课程平台的使用,学生对经济热点讨论激烈,养成了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经济问题的习惯。在活动型作业中,学生能通过各种活动收集相关数据,进行经济分析,最后形成调研分析报告;在网络课程平台中,学生不仅能对教师发布的经济热点各抒己见,不少学生还能举一反三,联想到类似的经济新闻,学生课后学时较教学改革前略有增长。

(2)学生的学习成绩总体提高,分布更加合理。据统计,学生期末平均成绩较教学改革前提高2.7%。从成绩分布看,增长幅度最大的为良好(80~90分),不及格学生人数明显减少,更加符合正态分布;从题型看,单选题得分率相差不大,但主观题得分率提高,这也说明学生对开放性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有所提升。

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改革要注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践活动载体的选择应承载一个或多个具有相关性的知识点,教学方法的选用应协同教学资源与教学环节。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 赵栋强.“西方经济学”教改中存在的问题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86-87.

[2] 黄林.市场需求导向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能力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12(8):9-11.

[3] 申益美.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设计[J].当代职业教育,2011(7):42-44.

[4] 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5-13.

[5] 叶满城.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科学,2009(1):48-52.

[责任编辑:贾 妍]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 “Essentials of Economics”in Vocational Colleges— A Case Study of Ningbo Polytechnic

HUA Yidi
(Schoo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Ningbo Polytechnic, Ningbo, 315800, China)

F01; G712

A

1671-4326 (2017) 03-0090-03

10.13669/j.cnki.33-1276/z.2017.064

2017-01-16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jg16043)

华忆迪(1991—),男,浙江宁波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助教,硕士.

猜你喜欢
经济学基础经济学基础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简明经济学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经济学基础”教学环境的革新研究
经济学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