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旅游发展效率与规模研究
——以北京市为例

2017-10-12 01:32龙祖坤李绪茂孔祥婧
关键词:民俗旅游报酬均值

○龙祖坤 李绪茂 孔祥婧

民俗旅游发展效率与规模研究
——以北京市为例

○龙祖坤 李绪茂 孔祥婧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通过建立民俗旅游发展效率的投入产出指标,评价了2007—2015年北京市12个区民俗旅游的综合效率,得出北京市民俗旅游整体效率处于中等水平。通过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法,测度了北京市民俗旅游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总体均值1.318>1表明民俗旅游总体发展水平是提高的。通过对TFP的分解,发现技术进步在效率演进中的贡献稍大,同时规模效率对综合效率的贡献较大。进一步分析效率的演进,归纳出五种随时间演进的模式分别为:稳定式、斜峰式、渐退式、往复式和复杂式。对规模报酬与规模密度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北京市民俗旅游总体发展规模仍存在扩大的空间,需要针对北京市各区的民俗旅游发展规模数量做出适当调整。

北京民俗旅游;效率演进;规模变化

引 言

民俗旅游是旅游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重要分支,我国对民俗文化的发掘、对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最早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发展脉络。学者们对民俗旅游的认知也日益完备,摆脱了过去从某个方面或视角来看待的局限。首先,民俗旅游的根本一定是文化符号,没有文化内涵的民俗旅游是伪民俗旅游;其次,民俗旅游的发展拓宽和丰富了传统文化弘扬的方式、途径;再次,民俗旅游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并非低层次的观光游览,其实质上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形式。因此,可以产生的价值链更长,经济效益更大*李慕寒:《试论民俗旅游的类型及其区域特征》,《民俗研究》1993年第2期,第95—98页。*陶思炎:《略论民俗旅游》,《旅游学刊》1997年第2期,第36—38页。。

当前,随着国家经济的转型升级,旅游业逐渐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先导型产业,同时“文化复兴”“文化出口”“文化自信”等一系列软实力的培育,无疑为民俗旅游的发展创造了更加优越的环境。因此,继续深入关注民俗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加大对相关学术研究的探讨意义重大。

一 文献梳理与问题提出

国际上对民俗旅游的研究起步较早,不同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民俗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既有定性研究,也有定量分析,涉及到民俗旅游的社会影响*Oakes T S.Cultural geography and chinese ethnic tourism:Journal of Cultural Geography,1992 (2),pp.3-16.,开发与模式*Chadee D D,Mattsson J.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 tourism: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1996 (3),pp.305-319.,游客的感受与满意度*Woodruff R B.Customer value:The next source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1997 (2),pp.139-153.等。

国内对民俗旅游研究基本上也包括对民俗旅游本真性反思*徐赣丽:《民俗旅游开发中的类民俗化与文化真实性——以广西桂林龙脊景区为例》,《旅游论坛》,2009年第6期,第932—935页。,资源开发与模式*钟贤巍:《论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和保护》,《经济纵横》2009年第12期,47—50页。,产品与市场*马亮、陈戈、黄凯、颜亭玉:《北京郊区民俗旅游产品创新体系探析》,《中国农学通报》 2011年第8期, 第479—482页。等;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旅游业也需要调整发展格局,扩大中高层次的旅游产品、旅游体验。民俗旅游作为较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形式,在当前阶段的发展中,是否也存在着发展效益与效率失衡,要素错配,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值得对其进行评价研究,而以往学者从经济效益角度对民俗旅游的研究主要是定性的分析其发展的可持续性、对地区经济的影响*李松、于凤贵、杜晓帆、张刚、张士闪:《民俗旅游与社会发展》,《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7期, 第51—56页。等;尚没有从经济发展效率角度,定量研究民俗旅游发展的质量。

梳理国内文献资料发现,效率评价方法在经济研究中较多,其中DEA方法在定量分析中更为普遍。综合借鉴学者在旅游经济领域的效率研究*马晓龙:《2000-2011年中国主要旅游城市全要素生产率评价》,《资源科学》2014年第8期, 第1626—1634页。*龙祖坤、李绪茂:《城市旅游发展中绿化的贡献及其效率分析——以江苏省为例》,《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第130—140页。*时雨晴、虞虎、陈田、邓洪波:《城市旅游效率演化阶段、特征及其空间分异效应——以海南国际旅游岛为例》,《经济地理》2015年第10期, 第202—209页。*梁明珠、易婷婷、Bin Li:《基于DEA-MI模型的城市旅游效率演进模式研究》,《旅游学刊》2013年第5期,第 53—62页。成果基础上,试从全要素生产率与规模角度切入,定量分析民俗旅游的发展质量问题。该研究的价值可能在于:(1)北京作为世界级的文化古城,承载着中华多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具有丰富的地方性民俗资源,其民俗旅游发展在全国可以起到示范作用,因此,研究北京民俗旅游的发展质量问题意义重大;(2)通过建立民俗旅游发展的科学指标,定量分析北京市民俗旅游的发展效率大小、演进、分解及路径模式,可以对北京市民俗旅游的发展效率有更深入的了解;(3)对效率评价的同时,对规模报酬与规模密度的剖析拓宽了对北京市民俗旅游发展效率、发展质量的衡量;(4)从效率与规模的动态变化来研究北京市民俗旅游发展问题,对于其他行业、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二 研究设计

(一) DEA方法原理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DEA最初由Farrel提出,随后由著名的运筹学家A.charenes和W.W.Cooper等人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研究多投入多产出决策单位的效率分析与评价方法*Charnes A,Cooper W W,Rhodes E.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78 (2),pp.429-444.。DEA方法通过构造科学合理的多投入、多产出的数据指标,研究比较决策单元间(DMU)的相对效率,进而判断多个决策单元之间的相对有效性。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数学规划模型来求解相对效率边界,得到生产可能集和效率前沿面,进而对DMU进行定量评价*Charnes A,Cooper W W,Rhodes E.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78 (2),pp.429-444.。DEA生产前沿面的不同可以按规模报酬的不同类型进行划分如图1。

图1 不变规模报酬、可变规模报酬及非递增规模报酬的生产前沿面

OR代表规模报酬不变(CRS)假设下的生产技术前沿,G、C、D、F、H代表可变规模报酬(VRS)假设下的生产技术前沿,也代表不同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组合。在这里,考虑到规模报酬可变模型(BCC)受限小,适用范围广,常用做研究分析,故采用BCC模型,同时选取既定产出条件下不同投入组合的投入导向型模式。

(二) 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法

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法是基于DEA原理,利用时序—面板数据,通过距离函数计算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TFP)。距离函数可以从投入和产出两个不同的角度给出,面向投入的距离函数是在既定产出下,衡量投入向量能够向生产前沿面缩减的程度,以此来衡量生产技术的有效性;面向产出的距离函数则是在投入既定下,考察产出向量的最大扩张程度*Caves D W,Christensen L R,Diewert W E.Multilateral comparisons of output,input and productivity using superlative index numbers:Economic Journal,1982 (365),pp.73-86.。根据研究的需要选取可变规模报酬下的投入导向型的模型(VRS-DEA-MI),公式可以表达为:

(1)

MO表示t+1时期相对于t时期的TFP。MO>1表明从t时期到t+1时期的TFP为正增长,反之亦然。同时TFP可以分解为综合效率变化(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变化两部分,并可将综合效率变化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②。分解式如式2:

(2)

经过变量替换,分解最后结果中的oc/ob表示对于t时期投入X,生产可能边界Ft+1相对于Ft的产出变化,of/od表示对于t+1时期投入Xt+1,生产可能边界Ft+1相对于Ft的产出变化,二者的几何平均数就表示技术进步的变化;oe/of的技术效率与oa/ob的技术效率之比则表示综合效率(技术效率)的变化。综合效率的变化又可以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与规模效率变化,如下:

(3)

最后相乘的两个分数即分别表示纯技术效率变化与规模效率变化。

(三)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梳理文献成果得出DEA方法的指标选取大致遵循三个原则:(1)DMU的数量要遵循两倍原则;(2)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的变化要保持同向性;(3)指标的选取要尽可能的反映投入对产出的效率情况*龙祖坤、李绪茂、杜倩文:《城市酒店业发展效率的测度与分析评价——以珠三角部分城市为例》,《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第78—85页。。同时考虑适宜性、科学性、操作性,选取北京市年度民俗旅游接待人次(人次) 、民俗旅游的年度经营总收入(万元)作为产出指标,表征全年内民俗旅游的产出情况;鉴于经济学中的三大投入要素,劳动力(L)、资本(K)、土地(N),选取年度民俗旅游接待户数(户)作为K方面的投入指标1,选取民俗旅游的从业人员数(人)作为L方面的投入指标2,考虑到土地非同质化及具体数据不易获取,暂不将土地要素作为投入的衡量指标。

研究所用的数据主要来源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2007-2016《北京统计年鉴》以及《区域统计年鉴》,鉴于DEA要求数据必须为正数等约束条件,故剔除掉北京市东、西城区,石景山区和丰台区,将剩余朝阳区、海淀区在内的12个地区作为决策单元DMU,如图2。

图2 北京市民俗旅游研究区域

三 效率评价

(一)综合效率

通过VRS-DEA模型,利用EMS软件,导入2007年—2015年各投入产出指标数据,计算出对应年份的北京市各区民俗旅游发展的综合效率值,如表1。

表1 2007-2015年北京市民俗旅游发展的综合效率

综合来看,北京市12个行政区在2007-2015年里民俗旅游发展总体的综合效率水平为0.62,处于中等水平,除了延庆区在所有年份均达到综合效率相对有效值1,实现了民俗旅游产出既定下的投入最小化,无投入要素的冗余产生,其他的区历年效率均值高于总体均值的有海淀区、房山区、昌平区、怀柔区、以及密云区,比例达到50%,其余的朝阳区、顺义区等6个区均值水平都低于总体均值。

从时间维度具体分析,在相对效率无效的11个区中,有5个区在个别年份达到相对有效,比如怀柔区、通州区、密云区以及昌平区和海淀区,其中怀柔区与密云区在剩余时间里表现出明显的效率递减外,其他三个区呈现波浪式的效率变化;除此之外的6个区,尽管所有年份都处于效率相对无效状态,但房山区、顺义区以及房山区在个别时间高于总体效率均值0.62。

另外,对比发现12个区(通州区除外,分析主要原因通州区、在2007-2009年三年里,以及朝阳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严重的产出不足,造成效率极低)的民俗旅游综合效率在至少有一个年份达到相对有效是造成决策单元DMU的均值高于总体均值的充分条件,但非必要条件;相反,所有年份都处于投入冗余或者产出不足的区是导致决策单元均值低于总体均值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

(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

通过VRS-DEA-MI模型,利用EMS软件计算得出2007-2015北京市民俗旅游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TFP),如表2。

表2 2007-2015年北京市民俗旅游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

从横向看,通过对北京市12个区的民俗旅游发展的TFP指数平均水平进行大小排序,可以直观得出,只有朝阳区和通州区两个区的均值高于总体的指数均值1.318,其余10个区从顺义区1.226到密云区1.09依次递减,最小值1.09仍大于1,说明总体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是提高的;从纵向看,2007—2015年9年里,高于指数总体均值水平的分别是2010、2011,其余7个年份低于指数总体均值1.325,同时在2013年,总体水平为0.982<1,说明该年份的民俗旅游的TFP指数是负的,是相对无效的。综合来看,总体水平1.318>1,因此,10年的时间周期,北京市民俗旅游发展的TFP是正向增加的。

不同区在不同年份的具体表现显示,只有平谷区在所有年份的TFP指数是大于1的,除了大兴区、门头沟区、密云区以及延庆区的TFP指数在一年或者两年中小于1之外,其他区小于1的年份较多,因此,对应这些地区的民俗旅游的低效发展时期较长。从TFP指数均值高于总体均值的2个区中发现,尽管他们的均值较高,但是低效发展的年份大约占了所有年份的40%。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集中在2010、2011年中的某一年份的TFP指数表现很高,如通州区2010年13.59,朝阳区2011年6.44,原因在于通州区在2010年,围绕国际新城建设和打造现代文化娱乐休闲旅游区,全面推进服务环境、发展环境“两优化”和“六促进”等各项工作,极大的刺激了民俗旅游的发展;2011年以来朝阳区高碑店村重点发展四个项目,建设国际民俗旅游示范村,也初见成效。

(三)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分解

根据全要素生产率指数(TFP)的分解原理,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综合效率变化(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率)技术变化,通过分解并绘制历年综合效率变化表3。通过综合效率变化与技术进步率之间的有序坐标对绘制散点关系图3。在散点图中,横坐X为民俗旅游全要素生产率,纵坐Y分别为对应区TFP的分解变量。以X=1,Y=1为分割,根据散点的聚集位置判断综合效率变化、技术进步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其中为了便于绘图,对个别数值较大数据进行剔除。

表3 2007-2015年北京市民俗旅游发展的综合效率演进变化

由综合效率演进变化的表3可以看出,2007-2015年北京市民俗旅游发展的综合效率总体水平1.149>1,因此,可以初步得出9年间,总体的发展质量在提高,说明,北京市对民俗旅游的重视和深入的开发,作用在发展效率上的效果逐渐显现。对比表2,从区位空间看,12个区的TFP均值全部表现出TFP高于综合效率变化。说明综合效率的提高并不是导致TFP相对有效的原因,相反,技术进步率的显著提高是TFP保持正向提高的主要因素。反映在图3中,具体到每一年份的综合效率变化的散点,分布在综合效率变化线Y=1以下的较多,同时,技术进步率的点聚集在技术变化线Y=1以上的较多,这代表着技术进步所带来的VRS生产前沿面在正向移动,这直观地表明TFP分解的两部分,综合效率的贡献较弱,而技术进步的作用稍高。因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高贡献率一般只有进入经济增长减速的成熟期才会发生*郑玉歆、张晓、张思奇:《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及其对生产率的贡献——沿海工业企业调查的初步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5年第12期,第20—27页。,在这里技术进步的贡献率表现并非很高,所以,针对此投入产出指标体系下,以体制机制的改革和科技的创新为代表的技术进步对综合效率演进的贡献程度,初步断定当前北京市民俗旅游的发展并未完全进入成熟发展期。

图3 全要素生产率与分解效率变化的关系

(四)综合效率变化的分解

根据综合效率变化的分解原理进一步分解,综合效率变化=纯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同理绘制综合效率变化与分解效率变化的关系图4。

图4 综合效率变化与分解效率变化的关系

由图4可见,两种分解效率变化说明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大部分时间是正向增加的。相比较而言,纯技术效率变化的散点分布稍分散,从散点的整体分布高度来看,规模效率变化对应的散点整体更高一点,说明纯技术效率的作用相较规模效率稍小,但不排除某些时间,某些地区的纯技术效率变化引起综合效率变化的效果更加明显。反映当前的投入产出指标下,劳动力要素方面投入的变化对综合效率的贡献稍弱,需要提高民俗旅游相关方面人员的能力,优化人员层次,相反,资本要素所形成的规模变化在某些时候表现出更大的贡献。

四 效率演进与规模变化

(一)效率演进

1 .演进类型

民俗旅游的效率发展形态从表现形式来看,主要包括同时期的相对效率大小和不同时期的效率变化两个维度,因此,可以据此绘制效率大小-效率变化(EL-MI)四分图,将北京市民俗旅游的效率发展形态进行划分。

根据表1可知,2007-2015年北京市民俗旅游旅游的总体效率均值为0.62,将其作为民俗旅游效率大小(EL)的临界值;效率变化MI(以综合效率的变化表示)规定临界数值是1,大于1说明效率演进是增加的,反之亦然。故将1作为民俗旅游变化的临界值,绘制民俗旅游发展效率形态的分类图5(左图选取2015年的各区的具体效率变化数据,反映2015年的演进形态,右图选取所有年份各区的均值效率数据,反映总体的演进形态)。通过两组临界值将平面划分为4个象限类型,从左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Ⅰ型、Ⅱ型、Ⅲ型、Ⅳ型。

四种不同的类型分别对应不同的MI-EL组合,其中Ⅰ型为效率低、效率变化也低的差型发展,这种发展类型表现为行业衰退,要素投入错配,产出低下,资源浪费严重;Ⅱ型为效率高、效率变化低的良型发展,这种发展较为成熟,但发展后劲不足,也需要寻找可以提高效率的新途径,从而保持高效率的可持续;Ⅲ型为效率高、效率变化高的优型发展,这类发展处于成长期,发展迅速,资源利用率高,最有可能实现相对效率有效;Ⅳ型为效率低、效率变化高的中型发展,此类处于起步期,要维持较高的正向效率变化,有望进入优型发展。对比2015年效率形态与总体效率的均值形态类型,均值的形态只集中在Ⅲ型和Ⅳ型,而2015年的效率形态在四种类型中均有分布,这说明了北京民俗旅游的综合效率大小决定的发展会存在相对有效与无效的差别,但整体的效率演进是朝正向增加的,即北京市民俗旅游发展的整体效率水平在逐渐提高。

图5 2015年民俗旅游的效率演进形态分类

2.演进模式与路径

根据四种类型的划分,按时间序列顺序将12个区的效率形态类型依次列出,进一步归纳出各自的效率演进模式如表4。

表4北京市民俗旅游效率演进模式分类

图6 民俗旅游效率演进路径分类

由上表4可见,依据形态类型的划分结果主要有五类模式,分别是门头沟区、延庆区(稳定式);朝阳区、房山区、通州区、大兴区(斜峰式);怀柔区、密云区(渐退式);顺义区、昌平区(往复式);平谷区、海淀区(复杂式)。将5种效率演进的模式,各分别选延庆区—稳定式、房山区—斜峰式、怀柔区—渐退式、昌平区—往复式以及海淀区—复杂式,按照时间演进路径分别进行形象化展示如图6。

(1)稳定式演进:这类演进的效率大小与效率变化的波动很小,主要表现在效率变化上,呈现的路径基本上集中在一个象限。门头沟区的效率值都小于均值水平0.62,因此,其演进路径主要集中在第四象限小幅波动。延庆区这种直线路径的稳定式演进主要得益于相对合理民俗旅游的劳动投入与资本投入合理配比,带来了高效率的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产出,具有可持续性;门头沟区低水平的稳定式演进是需要亟待改善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技术进步方面,依靠体制机制创新,突破民俗旅游的发展桎梏,完善民俗旅游的基础设施和旅游体验。在纯技术与规模方面应该通过提高劳动力的服务质量,降低投入冗余量,从而提高有质量的产出。

(2)斜峰式演进:顾名思义,斜峰式的演进路径看似一座倾斜的山峰,主要特点是,有某一年份的高效率变化使得演进路径出现一个较高的凸起,形成峰值。虽然斜峰式的演进地区有四个,但是各自之间也存在差异,朝阳区属于右斜峰式,而房山区、通州区、大兴区属于左斜峰式。右斜峰式的高峰值效率变化可以实现综合效率值的变大,相反,左斜峰式的高峰值效率变化带来的综合效率值的变小,可能的原因在于,技术进步带来的民俗旅游发展效率的突变是存在的,但决定变化好坏在于能否通过其它要素的优化、调节实现可持续,因此,这类演进可以说明这些地区的民俗旅游发展倾向于投入型增长。

(3)渐退式演进:这类演进的过程是衰退的,即随着时间的前向推进,效率大小与效率变化的数值趋于减小。怀柔区、密云区主要在图中表现为由Ⅲ象限高效率、高效率变化的优型发展开始逐渐向Ⅰ象限低效率、低效率变化的差型发展,当然这个路径并非一路降低,期间也有纵向效率变化的波动。分析原因,之所以衰退,主要原因应归于投入要素结构性错位与失衡,人力资本的投入欠佳,因此,从效率角度看这两个地区的民俗旅游发展急需要改善。

(4)往复式演进:此类演进的主要特点在纵向相邻的两个象限之间呈现反复起伏变化,因此,引起波动的主要原因在效率变化。昌平区与顺义区的往复形态相似,但是两区的往复位置不同,昌平区主要在Ⅱ、Ⅲ象限波动,而顺义区在Ⅰ、Ⅳ象限波动。两类波动的路径并未触及效率均值的分界0.62,因此,昌平区的民俗旅游发展相对于顺义区具有良性波动,而顺义区需要通过技术进步越过均直线0.62,才有望实现高效发展。

(5)复杂式演进:相比较前四种模式的演进路径,此类演进更加随机,不具有清晰的规律。海淀区表现为在四个象限内随机变化,且起伏较明显,既有前向式发展,也有后向式衰退,暂不能还原其发展路径和分析其内在原因。

(二) 规模变化

1. 规模报酬变化

利用EMS软件计算获取各区民俗旅游旅游发展效率及效率演进的同时,对不同时期的规模报酬情况进行分析,并绘制2007-2015年北京市各区民俗旅游规模报酬变化图7,纵向表示行政区在各年份的规模报酬变化,横向表示同一年份不同区的规模报酬差异。图中短横线表示规模报酬不变,右向上箭头表示规模报酬递增(ins),右向下箭头表示规模报酬递减(drs)。

图7 民俗旅游发展的规模报酬变化

由图可知,根据纵向的变化情况可以将各区归类:

(1)规模报酬递增:朝阳区、海淀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五个区的规模报酬处于递增,这些区的民俗旅游发展总的来看,在投入要素方面保持着良性投入,主要表现为民俗旅游接待户规模的合理调整,可能是数量规模的扩大,也可能是缩减。这几个区表现在演进路径上主要是斜峰式与往复式,因此,规模报酬递增可以带来规模效率的提高,进而可以提高规模效率对综合效率以及TFP的贡献。

(2)规模报酬递减:平谷区所有年份均处于报酬递减,尽管保持正向变化的TFP,但是综合效率却始终未达到相对有效,从规模效率角度看,是因为规模报酬递减导致规模效率的低下,进而降低了综合效率的有效程度。

(3)规模报酬不变:延庆区无疑是所有区中民俗旅游发展效率最优的区域,其规模报酬不变表现在规模效率上达到规模效率相对有效值1,使得规模效率对综合效率的贡献充分实现。

(4)规模报酬异变:房山区、通州区、门头沟区、怀柔区、密云区,这五个区的规模报酬无规律异变,原因主要是存在较明显的内外部经济或者不经济。例如门头沟区更可能存在内部或者外部经济,怀柔区和密云区更可能处于内外部的不经济,而房山区与通州区可能不同时间区间所处的内外部情况都存在。.

2 .规模密度变化

将原始投入指标中关于民俗旅游接待户规模的数据进行整理,结合北京市各区的区域面积,绘制各区民俗旅游的规模密度变化表5。其中,“↓”表示下降,“↑”表示上升,“↓↑”表示先降后升,“~”表示波动,“-”表示稳定。

表5北京市各区民俗旅游规模密度变化

通过表5计算总体规模密度均值为0.498≈0.5,高于总体均值的区依次为平谷区、怀柔区、房山区、密云区,结合规模报酬变化图7,发现,平谷区的规模密度历年来最大,而平谷区的规模报酬是一直处于递减形态,充分说明平谷区的民俗旅游接待户规模过大,应该继续缩减,而怀柔区、房山区、密云区均处于规模报酬异变,同时规模密度稍高,也需要适当缩减民俗旅游接待户规模数量。其余的八个区中,朝阳区、海淀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五个区一直处于规模报酬递增,同时其规模密度都较低,因此,需要扩大民俗旅游接待户规模数量,才能接近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对于延庆区,虽然历年来处于最优的规模报酬不变阶段,且规模密度均值0.409,但是从其走势来看,保持规模报酬不变仍需要适当增加民俗旅游接待户规模。门头沟区、通州区历年来规模报酬异变,规模密度较低,通过综合其他区的发展规模,需要适当扩大两个区的接待户规模,从而,实现北京市民俗旅游接待户的整体规模的最优。

五 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利用DEA方法,通过建立科学的民俗旅游发展的投入产出指标,评价了北京市12个区民俗旅游的效率大小,构造VRS-DEA-MI模型,从效率演进,演进分解以及从规模角度对规模变化等的分析得出:1.北京市民俗旅游整体发展的综合效率0.62,处于中等水平,在空间维度上,在不同功能区之间不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时间维度上,除延庆区外,其他区均表现出效率波动。2.TFP指数显示,北京市民俗旅游发展的质量在逐渐提高,TFP的分解效率变化表明,技术进步对民俗旅游的发展效率贡献较大。对综合效率变化的进一步分解发现,规模效率变化引起的综合效率变化影响较大。初步判断北京市民俗旅游的发展尚未完全进入成熟期。3.对民俗旅游的发展效率演进分析,对不同的效率形态组合,进行归类,总结出五种效率演进模式,分别是稳定式、斜峰式、渐退式、往复式和复杂式,并通过具体的路径演进分析得出,低水平的稳定式,更需要技术方面的突破,而技术的进步又是造成演进呈斜峰式的主要原因,民俗旅游发展的结构性失衡会形成衰退式发展,往复式演进同样存在优劣性的差异。4.规模变化分析得出,规模报酬的递增往往伴随着技术的进步,技术进步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增加的同时,表现出与规模效率增加的正相关关系,而规模报酬递减会削弱综合效率对变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规模密度的高低与规模报酬增减变化密切相关。

(二)讨论

通过对北京市民俗旅游发展效率与规模变化的分析研究,提出未来北京市民俗旅游的发展建议:1.北京市民俗旅游发展过程中,技术进步可以提高TFP指数,进而提高发展的综合效率值,实现由双低效到双高效的跨越式突变,但是技术进步没有与资本要素、劳动力要素合理搭配的情况下,往往导致效率的演进呈斜峰式。因此,只依靠技术进步的单方面贡献,往往不具有发展可持续性,技术升级之后反而会造成更大的资源闲置与浪费。低水平稳定式、渐退式、斜峰式在内的区在民俗旅游发展时,要警惕“技术陷井”,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带来的外溢效应,保证其他要素的同步提高,进而实现规模效益。2.效率的演进清晰表明,不稳定的演进模式是民俗旅游发展不成熟的表现。不稳定的模式下,投入冗余或产出的不足较严重,表现为超预期的资本投入过高,而劳动力的投入虽有数量,但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民俗旅游市场的发展体制与机制需要完善。往复式、复杂式演进的民俗旅游要摆脱过去不良发展方向,就要寻找低效发展年份与高效发展时间存在的差异性,鼓励资本流动的同时防止局部“潮涌现象”的丛生。通过鼓励性政策激励引导、培养一批有能力,高素质的相关管理人员、服务人员,进入民俗旅游领域,比如,通过校企合作、委托培养等真正提高劳动力素质,释放人力资本。3.规模报酬与规模密度的对比分析,北京市民俗旅游发展的整体规模仍有继续扩大的空间,对于规模报酬递增同时规模密度较低的区,如朝阳区、海淀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五个区,要扩大民俗旅游的发展规模,提高规模效率的贡献率;相反,平谷区需要缩减民俗旅游的接待规模数,保持良性的竞争。对于规模异变的房山区、通州区、门头沟区、怀柔区、密云区,不能一概而论,怀柔区和密云区更可能需要扭转外部的不经济,与民俗旅游关联性较强的产业集聚较低是弱势,可以谋求两个区域之间的横向联动发展,而房山区与通州区需要分别与周边的区实行战略联合,互助发展。另外各区民俗旅游发展规模的增减变化,需要受全市规模总量约束,并保证民俗旅游接待户规模在稳定区间小幅波动。

Abstract:The comprehensive efficiency of folk tourism in 12 districts in Beijing from 2007 to 2015 was estimated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input and output indicators of the development efficiency of folk tourism,and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folk tourism in Beijing was at a moderate level.Through the 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 method,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of the development of folk tourism in Beijing is measured.The overall average of 1.318>1 indicated that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level of folk tourism was improved.Through the decomposition of TFP,it was found that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Beijing’s folk tourism.Meanwhile,the scale efficiency contributed more to the comprehensive efficiency.Further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of efficiency,we summed up the five models with time evolution:stable,oblique-style,progressive,reciprocating and complex,and found that there is still expanding room for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scale of Beijing folk tourism through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scale payment and scale density,so as to need to make appropriate adjustment to the scale of the development of folk tourism in Beijing.

Keywords:folk tourism of Beijing;evolution of efficiency;scale change

【责任编辑吴应望】

AStudyontheEfficiencyandScaleofDevelopmentofFolkTourisminBeijing

LONG Zu-kun,LI Xu-mao,KONG Xiang-jing

龙祖坤,湘潭大学商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区域旅游发展及旅游企业理论研究。李绪茂, 湘潭大学商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经济、企业管理,(湖南 湘潭 411105)。孔祥婧,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研究生(中国 北京10002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JY147),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X2017B321)。

F592.3

A

1006-1398(2017)04-0081-13

2017-06-13

猜你喜欢
民俗旅游报酬均值
职场不公平,所有人都变懒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昌平区民俗旅游持续增长
西安市智慧民俗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医生的最佳报酬
关于均值有界变差函数的重要不等式
《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发布
关于广义Dedekind和与Kloosterman和的混合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