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承新
让“支部建在连上”思想永放光芒
★谢承新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进驻永新县的三湾村,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基本原则,这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10月中旬,毛泽东率领红军来到炎陵县水口镇以后,亲自主持了第一批6名新党员的宣誓仪式,从此红军的各个连队由于党员逐渐增多普遍建立了党的支部。1929年12月,红四军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了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进一步明确规定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为人民军队的创建、发展和壮大,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创建新中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支部建在连上”基本原则不仅当时塑造了新型人民军队的雏形,更重要的是,它引领人民军队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直到现在还是建党建军遵循的基本原则。
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支部建在连上”的政治标准、党性标准。早在大革命时期,党就重视派出优秀党员在北伐军中工作,当时党支部设在团部,营、连、排、班等基层战斗单位既无党的组织也无士兵组织,党并没有抓住军权。因此,部队在关键时刻往往经不起考验,致使党也受到惨重损失。毛泽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在部队“三湾改编”时创造性地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主张,并付诸实践。古田会议以后,“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在红军中得到进一步巩固,使连党支部成为“一线指挥部”和“一线堡垒”,有利于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广大官兵,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贯彻到连队排班,直达基层、直达士兵,有利于保证基层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在组织上为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提供了根本保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对“支部建在连上”及与此相关制度的评价那样:“我们党领导军队的一整套制度,越是在重大考验面前越能显现作用。从中外历史和现实看,在有些国家,军队指挥官甚至一个中下级军官就可以把队伍拉起来造反。然而,在我军历史上,从来没有一支成建制的队伍被敌人拉过去,也没有任何人能利用军队达到其个人目的。当年,张国焘自恃枪多人多,想带着人马另立山头,最后变成孤家寡人,出逃时连个警卫员都带不走。林彪当了‘副统帅',权力够大的,但当他走向反面时,只能落得个折戟沉沙的下场。‘文革'期间,‘四人帮'总想抓军队,但军队不听他们的,他们在垮台时也哀叹没有抓住军队。”这就是“支部建在连上”制度的巨大威力。
抓住了“打得赢”这个军队战斗力目标的根本,这是“支部建在连上”的生产力标准。“支部建在连上”,使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的制度得到确立,改变了旧式军队的习气,从此,部队面貌焕然一新,凝聚力、战斗力也空前提高。罗荣桓在《秋收起义与我军初创时期》一文中回顾:“三湾改编,实际上是我军的新生,正是从这时开始,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当时,如果不是毛泽东同志英明地解决了这个根本问题,那么,这支军队便不会有政治灵魂,不会有明确的行动纲领,旧式军队的习气,农民的自由散漫作风,都不可能得到改造,其结果即使不被强大的敌人消灭,也只能变成流寇”。赖毅也在《毛委员在连队建党》一文中指出:“支部一建立,连队立刻有了灵魂,各种工作迅速地开展起来。”“由于支部设在连里,党通过党员和广大群众保持着亲密联系,因而工作十分活跃,连里政治空气逐渐浓厚,党员数量逐渐增多。这样,支部就真正形成了连队的核心和堡垒。”从这些回忆文章可以判断,当时“支部建在连上”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打得赢”,打胜仗。如今90年过去了,人民军队已经成为了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召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新型军队,但“打得赢”依然是人民军队的主要任务和根本目的。
保证了我军的人民军队性质,这是“支部建在连上”的人民性标准。党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而“支部建在连上”,对于保证我军的人民军队性质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毛泽东指出:“红军大部分是由雇佣军队来的,但一到红军即变了性质,首先是红军废除了雇佣制,使士兵感觉不是为了他人打仗,而是为自己打仗。”六名党员中的陈士榘回答毛泽东为什么要入党的问题时说“为了工农翻身得解放”,也从侧面说明党的人民性标准在军队发展党员中得到了真正体现。“支部建在连上”以后,通过对官兵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无产阶级思想的教育,使其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是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为了消灭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制度而战斗的,从而使军队的性质与旧军队有了根本的区别,成为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支部建在连上”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基层是党的全部战斗力的来源和基础,是须臾不可丢失的重要阵地。早在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时期,毛泽东就指出:“支部建在连上”是红军艰难奋战不溃散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邓小平也指出:“一个生产队、一个工厂、一个车间、一个班组的党组织,如果能够面对自己单位的具体情况,走群众路线,同群众商量,提出很好的办法,由共产党员起模范作用,真正解决这些问题,那么,那里的党组织对四个现代化就做出了很可贵的贡献。”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还是进入改革开放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特别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着力点是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所以说,把“支部建在连上”,重视抓基层,打基础,建阵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既是我们党的一项优良传统和一贯的要求,也是党在不同时期能够领导全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支部建在连上”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始终保持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渠道畅通。1944
年,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他再一次强调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毛泽东反复强调,共产党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半心半意,更不是三心二意。人民群众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我们战斗力的源泉。我们党现在已经是一个拥有近9000万党员,近500万个基层组织的执政党。党之所以能够保持着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主要是依靠基层组织的上下联系沟通实现的。如果我们忽视基层组织的建设,就等于从根本上切断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渠道。因此,我们必须把“支部建在连上”的基本原则贯彻好、落实好,建设好每一个党的基层组织,通过基层组织去仔细倾听群众的呼声,努力反映群众的愿望,认真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实际困难,从而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政治本色。
“支部建在连上”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个政党、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凝聚力,必须靠先锋模范力量来支撑和引领。“支部建在连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了始终“打得赢”这个军队战斗力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引领带头作用。革命战争年代,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主要体现在吃苦在前、奉献在前、牺牲在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又有了新的要求。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党员要做到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要求“保证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发挥表率作用,保证广大党员以身作则、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是党中央第一次对“两学一做”中的“做”提出明确要求。落实好“两学一做”,就要从“四个合格”入手,把合格党员的标杆立起来。在中央出台的各项文件规定中,也一直反复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敢于担当,“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凝心聚力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这些都可以说是“支部建在连上”基本原则的延续和发展,与“支部建在连上”是一脉相承的。当前,我们肩负着时代赋予的伟大历史使命,既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示范引领党内党外齐心协力、共同奋进;更需要格外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使“支部建在连上”制度落地生根,通过基层党组织的管理教育和政治思想工作,引导激励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每个党员个体的力量汇入组织、汇入集体,聚集成强大合力。
“支部建在连上”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高扬改革创新旗帜。“支部建在连上”是毛泽东基于中国革命实际的一项伟大创举。大革命时期,我们党在北伐军政治工作中,有过一些上层的党団活动,由于基础不牢,没有深入连排班组,使党在军队中的影响不大,力量不强,致使一些重要的武装起义都以失败而告终。在惨痛的教训面前,毛泽东等党的早期领导人深刻认识到,没有党的正确和绝对统一领导,军队战斗力就会大打折扣;就是掌握了一定的武装力量,也不能确保关键时刻听党话跟党走。正是基于对严峻形势的精准判断,毛泽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支部建在连上”这一伟大构想。这一创举,不仅让人民军队走出了困境,也为党的建设、军队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它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增强了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历史告诉我们,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是人民军队不断发展的康庄大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前进的动力之源。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不断获得发展进步的生机活力,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日生不止,新故相推。90年前,毛泽东高度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确立“支部建在连上”的基本原则,奠定了人民军队艰难奋战而不溃散、压倒一切敌人、立于不败之地的坚实基础;今天,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历史背景下,我们更要充分挖掘和弘扬宝贵的历史经验,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使“支部建在连上”思想发扬光大,永放光芒。
油画《古田会议》 /作者:何孔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