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念 砥砺前行
——记全国党史部门党史研究领军人物陈弘君

2017-10-12 07:18刘子健
湘潮(上半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广东党史研究

★刘子健

坚定信念 砥砺前行
——记全国党史部门党史研究领军人物陈弘君

★刘子健

陈弘君出身于海南岛一个普通的干部职工家庭。从小学到高中,陈弘君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1977年2月,陈弘君进入中山大学历史系学习。在校期间,他在争分夺秒地学习的同时,还在老师指导下搜集资料撰写了多篇论文。其中,他撰写的关于琼崖地方党史的毕业论文,被党史权威杂志《党史研究》刊发。这使他受到莫大的鼓舞,萌生了从事党史研究的念头。1981年11月,陈弘君进入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攻读中共党史专业研究生。在校期间,他积极开展研究,撰写了《政治工作的先例——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军校的政治工作》《周恩来与黄埔军校的政治工作》《大革命时期中共广东区委对武装斗争的认识和实践》等论文。1984年12月,陈弘君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委员会(即后来的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工作。从此,他勤奋耕耘在党史园地,不断成长,于2015年被评为全国党史部门党史研究领军人物。

★ 从独立钻研到参与组织攻关

陈弘君十分注重依靠史料再现历史,他总是千方百计找到历史的源头,坚决不写没有依据的文字。他到党史部门不久,就赶上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和中央档案馆安排广东承担编纂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组织史资料的任务,其中包括党、政、军、群众团体等各个系统半个多世纪的资料,省、地(市)、县都要编纂上报本和自编本。为了完成任务,陈弘君除了自己全力以赴查找资料,潜心编写外,还开始承担起参与组织省、市、县有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共同攻关的工作。陈弘君所在的第一研究处既要负责征集资料和编纂民主革命时期的组织史资料,还要具体负责全省的组织协调、指导、审稿等工作,仅编纂组织史资料上报本和自编本这一项任务,就让陈弘君和同事们忙了几年时间。同时,他还与同事合作撰写了《党的三大法宝在广东革命斗争中的运用》《论阮啸仙从爱国主义向共产主义的思想转变》等论文。在从事中共党史研究的同时,陈弘君还挤出时间到图书馆查阅几乎无人问津的20世纪30年代的残旧报纸,查阅蔡廷锴等人的回忆史料,编写出版一本讲述十九路军一位将领从“剿共”、抗战到联共抗战的《一位国民党将军所走过的道路》。

陈弘君到党史部门没几年,就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对此,他回顾说:“我自己没有什么天赋,主要靠‘勤’来补‘拙’。如果说也有‘天赋’,那就是向来做事比较专一,心无旁骛,不‘朝秦暮楚’。”他十分珍惜光阴,潜心查阅史料,认真钻研和写作,经常连晚上和节假日都不放弃。他的许多成果都是在认真完成单位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的前提下取得的。

陈弘君平时很守规矩、守纪律,既尊重领导,又对同事很谦和,因此他很快就获得大家的好感。他所在的第一研究处的处长刘树新,是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大学生,在陈弘君刚到单位工作一年就将这位年轻人调到他的办公室,并将两人的办公桌拼在一起,两人面对面办公。刘树新不仅耐心细致地与这位年轻人谈工作谈任务,而且谈自己的经历,谈单位内外的人和事等,一谈就是一两个小时,而且几乎每天都说个不停。陈弘君心里惦记着的是完成单位的任务需要抓紧时间,自己要取得研究成果更需要看资料、进行写作,但又不能够表现出对眼前这位处长的话不感兴趣。

陈弘君到单位不到两年,就被提拔为副处长,不久又被评为助理研究员(中级职称)。后来,他回想起来,老处长对自己谈那么多话,或许是有意指引培养自己,体现了老同志对年轻同志寄托的殷切希望。老处长有意识地给他压担子,单位还派陈弘君到东北的大连市,参加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举办的干部培训班。因此,陈弘君感到这是领导和组织对自己莫大的关怀,自己不努力工作就对不起党组织。当副处长5年后,他接任第一研究处处长。

除了上级统一部署的重大项目外,陈弘君还从广东党史实际出发,瞄准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研究攻关。他具体组织征集四一二政变后广东工农武装起义史料、召开学术研讨会,参与主编出版《广东工农武装起义》一书,还撰写了论文《中共广东省委领导工农武装起义述评》等。广东工农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发动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右派屠杀政策的重要起义,在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陈弘君组织开展这一课题研究,填补了广东党史研究上的一大空白。

单位领导也给陈弘君和第一研究处同志压任务。除了参与编纂完成《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组织史资料》等项目外,陈弘君还主编了《广东党史研究文集(第一册)》,参与了《广东革命史辞典》《广东百科全书》的组织撰稿并亲自撰稿,撰写了《1921年—1927年中共广东组织与国民党的关系》《谭平山对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贡献》等论文。他相继被评为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他还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建党70周年之际,他被评为全国党史部门先进工作者,他主持工作的第一研究处被评为全国党史部门先进集体。

陈弘君

★ 走上研究室领导岗位

1991年11月,单位通知陈弘君到中共广东省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学员都是省直各单位、各地(市)推荐的优秀中青年干部——市厅级领导班子的后备人选,包括县委书记、国有企业老总和省直单位处长等。在学习期间,班里还组织多次校外集体活动,内容大多是到学员所在地方、单位参观考察等。身为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处处长、平时主要与档案文献以及研究工作者打交道的陈弘君,在众人面前不太显眼。在培训班快要结束时,每个学员都有发言的机会,演讲自己的学习体会。陈弘君在发言中揭示了党史工作的意义、作用,以及做好党史工作的想法,给大家留下了好的印象。

1993年7月,陈弘君被下派到清远市清城区挂职锻炼,担任区委副书记。一年半的挂职锻炼,有些挂职干部趁此不担任实职的机会偷偷懒,陈弘君却像基层干部一样沉下身来,调查研究,开展大量实际工作。挂职所在地恰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陈弘君与当地干部一起奔赴抗洪救灾第一线,被评为抗洪救灾积极分子。挂职期满,他又回到党史研究室担任处长。

陈弘君(左二)陪同中央党史研究原室副主任石仲泉(右二)到深圳特区调研时合影

几个月后,陈弘君被提拔为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那时他还不到40岁。担任研究室领导之后,陈弘君带领大家开展党史研究、宣传工作,仍然像以往一样,俯下身子查阅资料、文件,动手写作,仔细审稿把关,组织活动……他参与组织开展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活动,举办了学术研讨会,编写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与中华民族的振兴》小册子,与广州地区老战士联谊会一起在中山纪念堂举办了有数千人出席的文艺演出等;他参与组织撰写的《中国共产党广东地方史(第一卷)》,上报列入省社科“九五”规划。他撰写了第一章初稿约4万字,并审阅其他各章,提出修改意见。此著作获得省社科“九五”规划项目唯一的一等奖,并获得全国党史系统优秀成果特别奖;他主编的《粤海魂——广东共产党人革命征程》《广东改革开放大事记》《香港与中国革命》等著作及与人合作撰写的《周恩来与华南抗战》《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谭平山》等论文,均获得了好评。在建党75周年之际,陈弘君再次被评为全国党史部门先进工作者。

1998年底,广东省委决定选拔培养跨世纪领导干部,举办广东省高层次管理人才培训班。陈弘君被选为第一批学员,到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学习一年。学习期间,他撰写了《美国政府民主决策的正反经验与启示》《美国政府科学决策的正反经验与启示》《大办教育聚英才——美国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方略之一》《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有利条件——美国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方略之二》《让人才的价值得到体现——美国培养和吸引人才方略之三》《透视美国选举制度的弊端》等文章,分别在《南方日报》和《学术研究》《广东社会科学》杂志陆续发表。

2001年,陈弘君重新回到单位工作。遵照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的批示,陈弘君牵头全面系统征集、编纂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广东的活动资料,主编出版了《情系广东——老一辈革命家南粤纪行》《心系广东——中央领导同志南粤纪行》;按照中央党史研究室关于开展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的部署,陈弘君担任广东省调研领导小组副组长并具体主持广东省的调研工作。他向省委常委会专项汇报了这项工作,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等领导当场表态大力支持开展调研工作。

除了上级安排的重点工作,陈弘君还积极开展日常研究工作,出版了《中共广东历史择要探究》一书,与另一位作者合写并出版《为民务实清廉:党史镜鉴》一书,主编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广东若干历史问题探讨》《中共广东历史简明读本》《广东改革开放决策者访谈录》《历史记下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国共产党广东历史大事记》(1949年10月—2004年9月)》《文韬武略功勋卓著——纪念叶剑英元帅诞辰110周年文集》《烈火忠魂——罗屏汉张瑾瑜夫妇烈士》等,参与主编了《广东经济发展探索录》《叶剑英在广东的实践与理论》《习仲勋主政广东风采录》等,撰写并发表了《粤东北中央苏区的形成及其归属考》《叶剑英对开启中国改革开放大业的历史性贡献》《习仲勋与广东省改革开放事业的开创》《1961年春毛泽东在广东的调研及其启示》《华南敌后抗日战场的开辟及其历史意义》《思想解放与广东改革开放进程》等论文。2005年,陈弘君被评为历史学研究员。

陈弘君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全国党史部门党史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优秀奖,广东省政府授予的广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等20多项奖励。这些成果,有的入选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七部门主办的理论研讨会,有的入选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主办的学术研讨会并在大会上发言,发言内容在《人民日报》发表,有的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转载。在中共广东省委召开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广东与海南两省联合召开的纪念华南人民抗日游击战争座谈会上,陈弘君都作为广东唯一的学者代表发言。

此外,陈弘君具体指导、帮助10个市、县、区开展申报中央苏区县工作,认真审阅、修改每个地方的申报材料,并带领他们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等部门汇报,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申报成功,为实现广东省中央苏区历史研究的重大突破、促进广东原中央苏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 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再现党史

陈弘君与同事们多次和宣传部门、媒体等合作,以拍摄电视文献片、修复党史遗址和举办文物图片展、举办党史知识竞赛、作党史报告等形式,再现和宣传党的历史。

陈弘君凭着一腔热情,策划、组织、牵头摄制了多部党史电视文献片。为了纪念建党70周年,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牵头与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电视台联合摄制了大型电视文献片《南粤丰碑》,系统地生动地再现了中共广东地方史。陈弘君等人花了超过一年的时间反复撰写、修改电视脚本,住在医院的陈遐瓒主任多次请陈弘君等到他的病房,进行讨论修改,在电视台多次播出。除了《南粤丰碑》,陈弘君还独立撰稿并策划摄制了重大题材电视文献片《春风起南粤》,担任总撰稿、总策划并组织摄制了《元帅诗人叶剑英》,担任策划、总监制并组织摄制了《叶剑英主政华南》,担任策划摄制了《永远的春天——邓小平与广东改革开放》等。其中,两部获得全国党史部门党史优秀成果影视作品类一等奖,一部获二等奖;一部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优秀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一部被评为广东电视台优秀节目一等奖。此外,他还参与组织摄制了《海南人民的旗帜——冯白驹》《华夏女杰——李坚真》《世纪松》《播撒幸福的人——邓发》《北伐先锋》等电视片。

陈弘君多次参与组织征集史料,向广大干部群众展示党史文物、文献、照片,陈述史实。从2009年开始,按照广东省委的部署,陈弘君具体负责组织征集史料和文物,征集到数千件历史文献、照片、文物,其中大部分为以前未见过的。他挑选征集到的文物、文献、照片等,撰写脚本,制作幻影成像等,完成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广东省委暨粤北省委历史陈列馆”布展任务;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陈弘君与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领导一起主持“党的光辉照广东——广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图片展”,连续加班工作两个月,使展览如期在七一前开幕;他与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一位副部长共同主持举办“南粤抗战丰碑——广东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图片展”;他参与组织中共三大纪念馆布展工作,并具体负责展览脚本统稿。这些展览开幕之后,李长春、张德江、汪洋、胡春华等中央领导和许多省领导及各界群众陆续前往参观,不少观众自发地写下了热情赞扬展览内容的感言。此外,他还组织举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叶剑英史迹展”“毛泽东与叶剑英图片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展览”等。

党史工作者凭着实干也能够打动领导人,引起领导人的重视和支持。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原来的办公条件很差,大家都希望改善。为此,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曾请求省委分管的副书记到单位去看看,他一直没有安排时间来。陈弘君组织举办的纪念中共三大召开80周年活动之一的图片展开幕,他来参加了开幕式。上午看了展览后,他很满意,当天下午刚一上班,他的秘书就打电话给陈弘君(当时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到英国培训,委托陈弘君主持单位工作),说书记下午到你们单位看看。他逐间办公室察看后,十分感慨,当场表示必须为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改善办公条件,支持他们解决办公楼的问题。

陈弘君和同事们还向干部群众作党史报告,阐述党的历史。1990年七一前夕,中共广东省委安排时任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陈遐瓒在省委大礼堂向省直机关干部作中共广东省组织史的专场报告。陈弘君等同志在陈遐瓒主持下,执笔撰稿,反复推敲,结果报告受到各方面的好评,产生了极好的反响。陈弘君本人也多次应邀到一些机关、学校、企业去作党史报告,宣讲党史。

2015年8月陈弘君退休后,仍然担任广东叶剑英研究会会长和《叶剑英研究》主编,继续组织大家开展叶剑英及相关的党史研究工作。

有人曾经问过陈弘君为什么坚持在党史部门工作,不调到一个有“油水”的部门去?陈弘君回答:“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情日益加深,自己对研究中共党史这一事业十分热爱,总觉得越研究越想深入研究,或者扩展研究领域,哪里还有调到别的部门去的念头?”他认为,研究党史是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也是能够做出成绩的工作。他还认为,欲求事业有成,必须力戒浮躁,切忌朝秦暮楚,要有恒心,沉得下心,这样必有所获,而且成果越往后越丰厚。

猜你喜欢
广东党史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广东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