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的岳母杨振德:从官夫人到革命母亲

2017-10-12 07:17李海文
湘潮(上半月) 2017年10期
关键词:邓颖超女儿母亲

★李海文

周恩来的岳母杨振德:从官夫人到革命母亲

★李海文

1925年,邓颖超(右)离津前和母亲杨振德合影

★ 嫁给镇台大人后成为“犯官家属”

周恩来的岳母杨振德是一位刚烈的奇女子。

她生于1876年(光绪二年)8月,祖籍长沙。其祖父是富商,但其几个儿子都不会经商,只会大手大脚花钱。祖父去世后,杨家坐吃山空。她的父亲喜爱读书,杨振德是他唯一的孩子,十分疼爱,从小教她识字、读书,指导她学习中医,说既可防身也可助人。杨父敢于破除当时风俗,不愿意女儿过早出嫁。家业败光后,杨父带着妻女到广西南宁谋生。杨振德14岁时(约光绪十五年),父母相继去世。她遵守父训,钻研中医3年,渐渐能为人治病。她为人端庄文雅,医术好,在当地小有名气,不少达官贵人慕名前来看病。无论是富贵人家还是普通百姓她都平等对待,尤其对贫苦人家分文不取。在那个年代,女子无才便是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她却有自立的本领和自立的勇气,真是特立独行!

但是那个时代是不能容许女子独立创业、独自生活的。25岁时,杨振德经媒妁之言续弦嫁给已有3个儿子的广西镇台邓忠庭。邓忠庭是河南光山人,自幼习武,是武举人。杨振德过门后生了一个男孩,不幸夭折。杨振德不愿在家享清富,继续钻研医术。对她行医,邓忠庭很不以为然,在她第二次怀孕后,就禁止她给别人看病。

1904年2月4日,清光绪二十九年腊月十九日,杨振德生下一个女孩,取名玉爱,就是邓颖超。邓忠庭一看是女孩,非常不满意,从不进房间看妻子、女儿一眼。玉爱刚满月,邓忠庭就决定将女儿送人。这时一向文静的杨振德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拿着菜刀,厉声说:“你要是把女儿送人,先把我杀了。”邓忠庭吓得倒退了几步,他没有想到一向温顺的夫人会和他拼命。他退缩了。

邓忠庭提出给女儿缠足,杨振德坚决反对。邓颖超从小就没有缠过足。

邓忠庭性情暴烈,工作不顺利,想调动工作。那时调动工作是很困难的,他就对上司撒谎说:回河南修墓。上司同意了。但是他并没有去河南,而是到云南去找妹夫。妹夫是一个小官,为他谋到一个官职。不久消息败露,说他犯了欺君之罪,发配新疆流放3年,3年后仍可官复原职。杨振德因女儿小不能随行,她便变卖家产,为丈夫凑齐路费。朝廷又说邓忠庭贪污。杨振德每天早晚整理邓忠庭的账目,一笔一笔都整理得很清楚,向朝廷澄清邓忠庭没有贪污。

邓忠庭走后,杨振德因是“犯官家属”不能在广西挂牌行医,有亲戚要她去昆明,她不愿意寄人篱下,带着邓颖超远走广州,后又到了上海。这时,邓颖超的三哥来信,要他们到天津去。邓颖超小小年纪随母亲从边远的广西到了开放的沿海城市。走了大半个中国,漂泊、困苦的生活使邓颖超长了见识,比一般孩子更懂事。

1910年底,邓颖超到了天津才知道三哥生活贫穷、潦倒,只住一间小房间,没有事做,更不可能为母亲杨振德找到事做。她和母亲两个人都很失望。原来,三哥以为继母手里有一笔钱。这时,邓忠庭的老乡帮助杨振德在育婴堂找到一份校医的工作,一个月有10元钱,管食住。本来够母女俩用,但杨振德为接济丈夫前妻的儿子,便让7岁的邓颖超同孤儿一起,在育婴堂开办的编织厂里织毛巾,一天可以挣到7个铜板。同时,邓颖超跟母亲学文化。后来,有人介绍杨振德到戒毒所工作,每月可以挣30元。这样,邓颖超就不用再织毛巾,专心跟母亲学习文化。这时,邓忠庭流放3年期满,正准备回来时突然病故。从此,杨振德母女俩彻底失去了依靠。

★ 走上革命道路

1913年初,同盟会员张星华介绍杨振德到中国社会党北京支部办的平民学校工作。学校只提供食宿,教师没有工资。这年邓颖超9岁,在此学校读书。中国社会党是受国际社会主义思潮推动而成立的,这个学校的宗旨是:从教育入手改造社会。在中国社会党北京支部办的平民学校里,杨振德如饥似渴地阅读进步书籍,在饭桌上和同事们针砭时政,议论自由、平等,讨论改革黑暗的旧社会,建立新社会的计划。从此,杨振德走出个人、家庭的困苦,关心时局,开始寻求国家、民族的出路。

好景不长,仅过半年,中国社会党北京支部平民学校的负责人陈翼龙被袁世凯逮捕。杨振德勇敢地和同事们一起营救陈翼龙,未果。陈翼龙被杀害后,杨振德不顾个人安危,参加了革命党同事们为陈校长收尸安葬的壮举。从此她知道,改革、革命是要流血牺牲的,内心更加坚强。

平民学校被取缔后,杨振德不得不带着邓颖超又回到天津。杨振德一心一意培养女儿读书,要她做一个自强、自立、自重、追求进步的新女性。为了维持生计,她有时兼职4份工作,有时失业在家靠织毛巾勉强糊口。1913年秋,邓颖超虚报了两岁,考上直隶第一女子师范附属小学。1915年,邓颖超考上直隶第一女子师范预科,次年进入本科学习。杨振德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再苦再难,心里也是甜的。

1919年,邓颖超投身五四运动,提议成立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5月25日在女界爱国同志会成立大会上,邓颖超被推举为讲演队队长。这年邓颖超15岁。在斗争中她与周恩来相识,一起创办觉悟社。1920年夏,邓颖超以优异的成绩从直隶第一女子师范毕业,京师国立高等师范(即现在的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破例聘请她为教师。

1922年,邓颖超回到天津,在达仁女校任教。邓颖超无论在北京还是天津,一直和母亲一起生活。1923年,远赴欧洲勤工俭学的周恩来来信向邓颖超表白心迹。杨振德早就见过周恩来,欣赏他的才能、品德。只是考虑到自己婚姻的不幸,要女儿谨慎,劝她等周恩来回国后,再说。可是年轻人等不及,周恩来与邓颖超确定恋人关系后,开明的杨振德默许了,并接待了周恩来的弟弟周同宇。当时,周同宇叫邓颖超“姐姐”,称杨振德为“杨伯母”。

1924年1月,邓颖超加入共青团,1925年3月转为共产党员。1925年7月,天津当局通缉邓颖超,邓颖超由北方局干部李国瑄陪同南下到革命的中心广州。1924年10月,周恩来回国到广州,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杨振德第一次与女儿分别,心中不舍,但她知道女儿从事的是正义事业,支持她南下。他相信周恩来是女儿可以托付一生的人,支持她与周恩来的婚事。

1925年10月,已与周恩来结婚的邓颖超从广州发来电报,让周同宇陪同杨振德一道去广州。此时周恩来正在领导东征,不在广州。杨振德见女儿面色腊黄,十分心疼,一问才知是私自打胎所致,责备她太不懂事,悉心照顾她。很快,邓颖超身体恢复,11月20日赶到汕头,和周恩来会合,以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妇女部长的身份公开活动,成立了国民党汕头市党部妇女运动委员会。杨振德不愿意依赖女儿、女婿,到执信中学当了校监。这年,杨振德50岁。

1926年底,周恩来从广州调到上海中共中央军委、组织部工作。邓颖超因怀孕、分娩,由杨振德陪同,4月住进德国办的教会妇产医院。孩子因难产而死。杨振德安慰女儿,悉心照料女儿。

1927年3月,周恩来领导了第三次工人起义,占领上海。但是蒋介石率国民党军队进入上海后,4月12日开始屠杀、镇压共产党,通缉周恩来。4月15日,广州军阀也开始屠杀共产党。因邓颖超住院,敌人一时没有找到她。在医生、护士的掩护下,张治中送来500块大洋,杨振德扮成女工,邓颖超扮成护士,乘船离开广州到了香港。5月1日,乘船到上海住在一个小旅店里,杨振德在报纸上登出寻人启事,大意是:伍豪:你久已不见你的妻子,现在我带她到上海找你,见报后希速到旅馆来。周恩来见到启事后便立即派人来接颖邓超、杨振德,并将邓颖超送进福民医院治病。医生说:由于生孩子后过于紧张、疲劳,子宫没有收缩好,今后不能再怀孕。杨振德陪伴女儿度过这段危险而痛苦的时光。

后来杨振德陪女儿来到武汉,住在李富春、蔡畅家里继续养病。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开始屠杀、镇压共产党,杨振德又陪女儿回到上海。这时,共产党转入地下,杨振德以行医为名,掩护党的工作,驻机关为来往的同志诊病治疗。她有时和蔡畅的母亲在一起,有时同夏之栩的母亲夏娘娘在一起。

1927年11月,周恩来从广东汕头回到上海担任临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领导全国武装斗争和地下斗争。1931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在武汉被捕后叛变,要带敌人到上海将中共中央领导人一网打尽。幸亏打入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的钱壮飞及时得到这个消息,抢先报告了周恩来。周恩来果断采取紧急措施,连夜将中共中央、江苏省委和共产国际远东局的机关全部安全转移,使敌人的阴谋未能得逞。

1931年12月,周恩来告别邓颖超和岳母杨振德,奔赴中央苏区。1932年4月,邓颖超离开母亲杨振德也远赴中央苏区。不久,杨振德和夏娘娘一起来到杭州司马渡巷莲如庵,杨振德继续行医。1934年5月,经组织安排,杨振德终于来到中央苏区瑞金和女儿、女婿团聚。当时战争形势紧张,她不给女儿、女婿添麻烦,到红军医院工作。人人都知道邓颖超的母亲是个好医生。这年杨振德57岁。周恩来很尊敬她,在别人面前称她为邓老太太。

周恩来与邓颖超等在杨振德墓前合影

★ 经历牢狱之苦后继续支持女儿、女婿的工作

1934年8月,邓颖超患肺病吐血,高烧不退,杨振德回到女儿的身边照料。一个月以后,中央决定长征,组织上决定邓颖超用担架抬着参加长征。杨振德因年迈留下向白区转移。战火连天,母女俩不知此次分别何日能相见,依依惜别,但是谁也没掉一滴眼泪。

杨振德转移时,在南昌附近不幸被俘,被送到了九江反省院关押。杨振德镇定自若。法官要她劝周恩来和邓颖超不要当共产党,杨振德义正词严,说:“子女的事情我们父母管不了,即使蒋委员长也管不了自己的儿子。”蒋经国当时正在苏联读书。

不久,反省院流行伤寒病,连院长的侄子也染上了,经西医治疗无效。院长让杨振德先给犯人治病,果然犯人的病情减轻,院长这才要她给自己的侄儿下药。于是杨振德成了反省院的义务中医,给犯人、看守及其家属们治病。利用行医的机会宣传革命,鼓励难友。

西安事变后,为建立全国抗日统一战线,1937年,周恩来参加国共谈判,提出释放政治犯。国民党提出要有人出保,才能释放。杨振德不愿连累别人,说:“我无亲无故,没人出保,你们要放就放,不放就算了!”直到反省院关门,她才最后一个被放出来。以后,侵华日军进逼九江,占领了芜湖,人们纷纷逃难。党组织想方设法把杨振德接到武汉,让她与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工作的女儿相见。杨振德见大石洋行人多房子挤,主动提出住在外面的机关。邓颖超天天忙于工作,20多天才能挤时间来看一次妈妈,每次见面都不能超过半个小时。女儿常问:“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她总是回答:“很好,很好。”其实她心里很苦,很想念女儿。

1938年8月,日军逼近武汉,根据周恩来的指示,杨振德和周恩来的父亲周劭纲在八路军办事处副官长袁超俊的带领下,随着一部分工作人员和家属,从武汉撤退到湖南湘乡。11月长沙大火以后,袁超俊又奉命安排撤退,他将杨振德、周劭纲等经衡阳、桂林一直护送到贵阳。一路没有火车,只能乘汽车、乘船辗转迁移,有时风餐露宿,有时昼夜兼程,杨振德的脚被压伤了也不说,在旅途劳顿或候船等车的空当时间,她还为大家治病,受到大家的称赞。在贵阳,杨振德和其他家属被安排住在青岩,和当地群众相处得非常好。

1939年5月,杨振德和周劭纲到了重庆,先住在曾家岩,后到红岩。虽然同在重庆,但邓颖超和周恩来每逢到红岩开会,才能来看望杨振德和周劭纲。杨振德心里想念女儿,但是她知道女儿工作繁忙,从不提出见面的要求。她63岁高齡时,仍然为大家治病。她治好了周恩来的疟疾。只有在给女儿、女婿治病时,她才能和他们团聚。

这年冬,国民党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杨振德天天看报关心时局变化,主动提出住在红岩不方便,最好找个尼姑庵住。周恩来坚决不同意,将她与父亲又送回贵州。1940年春天,周恩来、邓颖超从苏联治病回到重庆,又把她和周劭纲接了回来。几十年的劳累,兵荒马乱中的颠沛流离,饥一顿,饱一顿,64岁的杨振德病倒了,高烧不退,又拉肚子。周恩来和邓颖超来看她,见她身体极度虚弱,邓颖超泪如雨下,她却十分平静地说:“小超、恩来,我要回‘老家’去了,你们不要难过。”

18日,她要拉肚子,邓颖超下楼去找痰盂,她对在场的同志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是不重要的人,不要为我奔忙了!”女儿回来,她已安然瞑目。邓颖超抚尸痛哭。周恩来赶来,默默地站在邓颖超的身边,他知道什么言语也不能安慰妻子。两个人肩并肩,默立了很久,他们没有说一句话,但是在场的同志无不为之动容。这天是11月18日。杨振德一身清苦,死时仍穿着那件旧棉袄。享年64岁。

19日、20日《新华日报》上发了讣告。19日在《新华日报》第二版登了杨振德生平:“经年襄助革命工作,历尽艰辛,抗战爆发后,对于中国人民之自由解放事业,尤异热忱,终日读报,不忍释手。”这些简短的评价表达了周恩来对她的尊敬。

20日,在十八集团军驻重庆办事处的楼下,中共方面为杨振德举行悼念祭礼。两壁挂着挽联,地上放着花圈,早上9时开始公祭,仪式简单庄重。行礼后,由邓颖超、周恩来、叶剑英、钱之光、吴克坚献花圈,熊瑾玎宣读祭文:

邓母志洁行芳,思想前进,性情刚强。早入社会,艰苦备尝;自食其力,毋怠毋荒,或执教鞭,或施歧黄,稍有所得,不敢或蔽。抚女入学,教女有方,引女自立,训女周详。救援志士,尽力相将。追随革命,曾坐监房,不惧威胁,不畏风霜,法庭传讯,慷慨激昂。意志坚决,孤处浔阳,江西迎迓,欢跃无疆。日寇来袭,虽老不慌,关心国事,无日或忘。方期寇败,得睹安康,岂料一疾,遽尔云忘。回溯往昔,悲痛异常。爰备花果,敬献灵旁。呜呼哀哉尚飨!

随后,邓颖超讲话,首先感谢同志们对母亲的照顾,然后说:“当昨天与慈母永别的一天,是不能禁止我的哀泣,但是今天已不是继续哀泣的时候。在三年多抗战中,在敌人的炮火,敌机的轰炸下,不知有多少千千万万的父亲母亲惨死,抛开了他们亲爱的儿女。同时不知有多少千千万万的青年和儿童丧失了他们亲爱的父母。父母子女的死别终不能免的,一个革命者还有艰巨的革命任务与事业,关于母亲的生平已略载于今日新华日报,在内心悲痛之中,不忍赘述。”她那颤抖的声音在寂静的灵堂里显得特别清晰,每个人都同她一样悲伤。她强抑悲痛,奋有力地说: “今天我在亲爱的母亲前,在同志们和朋友们面前宣誓:我一定坚守母教,坚定忠实于中国革命事业,为民族、为阶级斗争到底!在我们中国共产党内,在全中国面前,在女同胞中,我要更加自律谨严,绝不做一件对不起母亲、发生坏影响的事。我要积极地努力着起模范的作用,应不致有辱刚强贤良的母教、母德、母仪。我这样永远地纪念着向封建势力、旧社会、旧制度斗争的贤良慈母。亲爱的妈妈,请你安息吧!”邓颖超的一生实现了她在母亲面前的誓言。

追悼会之后,100多人的长队,在周恩来、叶剑英等同志的带领下,随灵柩向重庆小龙坎伏园寺葬地行进。

邓颖超每当回忆起母亲时都会说:“我妈妈是一位平凡的妇女,慈祥的母亲,她的一生是曲折坎坷流离的一生。她具有独特的性格,反对一切封建习俗,追求进步,向往大同世界,有助人为乐的精神。自强自立,勤奋阅读,深研医术。她对我的教育和影响是起了很好的作用的。”

1958年11月,周恩来和邓颖超派总理办公室主任童小鹏将周恩来父亲的遗骨和邓颖超母亲的遗骨火化就近深葬。1984年6月1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又将他们的骨灰迁葬于“红岩公墓”,以志纪念。

杨振德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中国母亲的典范。

猜你喜欢
邓颖超女儿母亲
大三的女儿
海的女儿
邓颖超:你用鲜花绽放我一世爱恋
给母亲的信
富养女儿先富养自己
周恩来邓颖超参加何香凝的寿庆活动
悲惨世界
邓颖超令周恩来勃然大怒的举动
女儿福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