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7-10-11 09:11陈欢
成才之路 2017年26期
关键词:应用策略高中数学基础

陈欢

摘 要:科学合理地应用分组分层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文章分析了组织高中数学分组分层学习活动的基础条件,并结合实际从课堂问题的分组分层次设置,学习任务的分组分层次匹配,课堂评价的分组分层次处理三个方面探讨分组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分组分层;高中数学;基础;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6-0058-01

数学作为高中阶段的基础性课程,其学习效果怎样,将直接决定着高中生的应试升学前景。所以,高中数学教师要结合各类学生学情状况,采用不同的引导途径,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并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分组分层教学法是目前在高中数学课堂之中应用比较广泛、教学效果非常好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对此进行研究。

一、组织高中数学分组学习活动的基础条件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承担着分组的重要使命,务必要保证结合实际进行学生合理层次的划分,保证使好的学生可以更上一层楼、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够重振旗鼓。通常情况下,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划分为三类结构层次。第一层次,主要是课堂上接受能力较强、本身对数学课程保留强烈求知欲望的学生。这类群体通常有着高超的独立思考潜力,能够在保证持续开拓视野和思维范畴的同时,为其余同学发挥适当的榜样示范作用。第二层次,是接受能力一般且又有认真好学精神的群体。一旦他们发现任何不懂的环节和细节,便会主动通过各类探讨活动获得教师、同学的帮助和启示,为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提供丰富的指导性依据。第三层次,则是基础薄弱且对数学课程不感兴趣的学生。面对学困生,教师务必要给予充分的重视,保证他们不会因一时的落后而轻易放弃,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高中数学课堂中科学性应用分组分层次教学法的策略

(1)课堂问题的分组分层次设置。高中数学课堂中学生个体的基础往往是不尽相同的,包括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在设置相关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预先进行合理性的层次划分,即预先结合不同学生学情状况设置对应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保证高中生在回答问题中不会过于吃力或过于轻松,而且能够更高效率地完成数学课堂教学任务,达成数学教学目标。例如,针对学优生,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保留合理程度的发散性,从而可以提升学优生的思维潜力。针对中等生,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注意难度要适中,既不能像优等生的问题有那么高的难度,也不可过于简单。而针对学困生,教师则要尽量设置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旨在强化这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和主动性,为他们今后更加积极地学习数学奠定基础。

(2)学习任务的分组分层次匹配。教师顺利将特定班级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的小组之后,则需要定期赋予他们不同形式的任务,令他们在各自完成任务的环节中,达成有效的学习目标,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实效。例如,针对学优生设置有关学习任务时,要保证任务难度大一些,进一步透过学优生之间的思维火花碰撞,令整个小组的思维得以有效拓展。如此一来,学优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就会不断提升,进一步发挥他们的优势;针对中等生或学困生进行学习任务匹配时,要尽量保证以基础性知识为主线,而这两个结构层次学生的差异细节主要表现在知识难易程度上,即要使中等学生学习任务稍难一些,核心目的是夯实两类层次学生的基础,令他们尽快熟练地掌握课本中的各项学习内容。需要强调的是,不同小组学生顺利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之后,教师有必要依次进行反馈性指导,不管是学优生、中等生或学困生,在学习环节中必然会遭遇到挑战困境,差异只是问题难易程度不同。所以,教師要注意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使他们可以更加顺利地完成手中的任务并且赢取更为理想化的学习效果。

(3)课堂评价的分组分层次处理。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切不可盲目地秉承统一标准,因为学生之间存在学习能力差异,如果依照学优生的标准对待学困生,则会打消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当用学困生的标准评价学优生时,学优生的优势就难以发挥,久而久之,就会安于现状,不能在既有层次上继续提升。所以,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使用适中性和鼓励性原则。即评价中等生学习能力时,检验他们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评价学困生则秉承鼓励性原则,以增强学困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学优生评价则侧重于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同时还要实时指出其不足,从而促使其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推广分组分层次教学法,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建立自信心并顺利提升学习适应能力,最终达到教学效果。因此,数学教师要不断研究探索,开发设计出更加适合高中生数学学习的方法,从而提升高中生的数学考试成绩和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周春梅.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主体参与意识的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2]樊德国.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学联结能力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3]王敏.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形成性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1.

[4]于焱.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2(02).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策略高中数学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