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学校“基础护理学”课程评价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2017-10-11 07:46谭桂煌徐桂娜
求知导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护理专业教学方法

谭桂煌++徐桂娜

摘 要:目的:探讨专科学校“基础护理学”课程综合评价的改革及实践效果。方法:选择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2015级高级护理专业的2个班学生作为观察组,选择同级2个班的学生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学生采用新型考核模式,即过程考核和职业素养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考核模式。对两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和实践操作技能成绩进行比较分析,以及对两组学生临床实习的表现进行评价。结果:两组经过考核后总成绩均合格,观察组学生理论成绩、实践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分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学生在知识运用、沟通能力、应变能力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新型护理基础学课程考核模式,有效提高了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护理队伍输送了合格的护理人才。

关键词:专科学校;基础护理学;教学方法;护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R47-4 文献标识码:A

“基础护理学”的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为主[1]。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理论—示教—练习—讲评的步骤进行教学,学生按部就班地模仿老师,只能被动地接受,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导致学生应变能力不强。我校护理专业始终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教育理念,不但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还注重对学生人际沟通、职业素养、道德品质、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为了完成上述目标,我校在“基础护理学”课程评价模式上进行了创新改革,将传统的只侧重知识与技能的评价模式改为包括人文职业素质在内的综合性评价模式。

一、資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我校2015级高级护理专业的2个班学生作为观察组,选择同级2个班的学生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共60人,采用改进后的评价模式;对照组共58人,采用传统的评价模式。学生年龄在20~23岁之间,两组在教师、课时和教学条件上均无差异。

2.考核方法

所选教材均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创新教材,周更苏、王芳主编的《基础护理学》及马国平、何求主编的《护理学导论》。课程总学时为160学时,其中理论课为74学时,实践课为86学时,在两学期内完成[2]。

(1)对照组考核方法:传统的考核方法分为两部分:①理论考试:在每学期期末进行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②技能考核:每学期期末进行,占总成绩的30%,其中个人素养占技能考核成绩的10%。

(2)观察组考核方法:采用新型的考核模式,即知识、技能考核和综合护理素质考核并重。由专业教师根据我校护理专业课程的要求,编写考试大纲,且由教研室主任及教学副院长进行审核。考试主要分为三部分,如有任意一部分不及格即认为课程考核不及格。①理论考试:考试成绩占总课程的50%,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考试成绩的80%,随堂测试和作业完成情况占考试成绩的20%。②技能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30%,其中技能达标考核和期末技能考核成绩各占技能考核成绩的50%。技能如不达标者不得参加期末技能考核,补考合格后方可参加。③护士职业素养: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20%,其中人际沟通与心理素质占职业素养成绩的50%,护理礼仪占另外50%。技能考核采用情景案例进行,通过学生在考核中的表现给予评分。

3.效果评价

除了本课程总评成绩,还要对临床实习表现进行评价。临床实习表现以访谈方式询问临床教师对学生的综合成绩进行评价。

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两组实践操作考核和理论考试得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课程考核结果比较

两组经过考核后总成绩均合格,观察组学生理论成绩、实践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分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下表。职业素养方面由于对照组采用的传统考核模式无法单独列出,观察组职业素养得分为(93.24±6.58)分。

2.两组临床实习表现对比

由临床教师反馈的信息发现,两组学生职业素养方面有明显差异,观察组学生在知识运用、沟通能力、应变能力、职业礼仪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得到临床教师和患者的肯定。

三、讨论

1.新的考核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基础护理学”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护理基本知识、基本实践技能和基本护理态度和方法,其应用贯通了患者就医诊治的始终[3]。基础护理质量,不但与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相关,还与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等相关,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做一个优秀护士的重要条件[4]。所以,“基础护理学”教学不但要注重成绩,还要把素质教育结合到专业教育当中,综合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本文所阐述的考核方法将课堂作业、随堂测试、技能达标考核等成绩融合进课程中成绩当中,并在技能达标考核中以小组为单位随机抽取1人进行考核,所得成绩为本小组成绩,这样可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助,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课程总成绩增加了职业素养考核项目,促使学生在技能考核时加强自身行为规范,并且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理论成绩、实践技能成绩均优于对照组,这充分表明,本考核模式有效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2.新的考核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实习表现

传统的“基础护理学”考核模式仅以期末考试为主,学生对期末考试过度重视,导致对技能考核中的职业素养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临床实习时职业行为不规范、沟通能力差、心理素质差等问题。新的考核模式增加了学生职业素养评价,同时采用技能考核模式多样化,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外,教师教学时要注重职业素养的指引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实习中观察组学生的临床教师反馈信息大多得到表扬和夸奖,在心理素质、护理礼仪、沟通能力等职业素养上均较好,这说明注重“基础护理学”课程中综合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实习和就业。

综上所述,新型“基础护理学”课程考核模式,促进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了护理专业学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护理队伍输送了合格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张 梅.基于形成性自我评价的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1):140-144.

[2]马俊凌,王海廷,刘 静,等.高职高专《护理学基础》实训考核体系的评价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4):359-361.

[3]刘 霖,叶旭春,姜安丽,等.学生对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学习的体验[J].护理研究,2010,24(19):1771-1774.

[4]张显碧,左风林,钟响玲.基础护理教学中自主学习平台的建设及应用实践[J].全科护理,2011,9(25):2334—2335.endprint

猜你喜欢
基础护理学护理专业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转型背景下护理专业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探索
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
微课在高职人体机能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应用Delphi法重构高职《基础护理学》教材的研究
以问题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方法在《基础护理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