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艳芳刚永和徐成体
(1.青海省草原总站,青海西宁 810000;2.青海省乐都区草原站,青海乐都 810700;3.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西宁 810000)
乐都区引种紫花苜蓿新品种比较试验
邓艳芳1刚永和2徐成体3
(1.青海省草原总站,青海西宁 810000;2.青海省乐都区草原站,青海乐都 810700;3.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西宁 810000)
紫花苜蓿喜温暖半干旱气候,生长条件适合的一般寿命可达10年以上,生产上一般利用5~8年。日平均气温在15℃~25℃,昼暖夜凉,日温差大,有利于苜蓿生长,有部分品种可耐30℃高温和-30℃低温。苜蓿根系深,抗旱性强,在年降水量250~800mm的区域均可种植,但年降水量在1000mm、地势低、排水不良的区域,不能种植紫花苜蓿,在夏季积水24h苜蓿将死亡。本实验通过在青海省乐都区引种5个牧草品种,对比研究筛选出最适宜种植的苜蓿品种。
试验地在青海省乐都区,北纬36°13'32″~37°03'19″,东经101°09'32″~101°54'50″内。海拔2325m,年均日照时数2588.3h,年平均气温0~5℃,1月份平均气温-8.4℃,最低气温-20℃,7月份平均气温17.3℃,最高气温31℃,≥0℃的积温为2738.6℃,≥10℃的积温为2110.8℃,年均降水量360~650mm,年蒸发量900~1000mm,无霜期150~190天。土壤为栗钙土。
试验共引进5个牧草品种,金皇后、农宝、会宁、驯鹿、巨人,参试材料详细信息详见表1。
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为3m2(2m×1.5m)小区间距20m,区组间走道宽50cm。播前深翻土壤(30cm),清除土地中多的石块、杂草根、树根,然后耙耱,整平地面,划区分行,2006年5月20日按表2播量播种,人工开沟点播,播深2~3cm,播后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紫花苜蓿种子细小,播前必须精细整地、深耕细耙、上虚下实,保持土壤水分,以利出苗。在贫瘠土壤,施入适量农家肥和磷肥作底肥。在未种植过苜蓿的土壤上播种,接种苜蓿根瘤菌剂,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表1 5个引进牧草播种材料的品质测定表
出苗后进行除草,且在各生长季节内适时除草,定期灌溉。
2006年5月20日至2006年10月20日,进行定点定期观察和测定。在每小区中选有代表性的样段一个,长20cm,并数出株数后挂牌标记,每次观察统计有多少株进入某一生育期,有50%的幼苗出土后为出苗期。20%植株进入某一生育期的日期则为“始期”,80%植株进入某一生育期的日期为“盛期”。牧草生育期观测项目为:出苗(返青)期,分蘖(枝)期,拔节期,孕穗(孕蕾)期,抽穗(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枯黄期。当植株的叶片达2/3枯黄时为枯黄期。生育天数为出苗至种子成熟的天数。生长天数为出苗(返青)至枯黄的天数。(详见表2)
表2 供试材料的生育期观测表
在定点样段中进行测定。植株高度为自然高度,为三区中的平均值,且叶长、叶宽、叶片数、茎秆直径均为三区中的平均值,于2006年6月30日观测。牧草返青与越冬率,按秋季选样段定株春季复测法进行,2006年4月5日至6月30日进行定点观察和测定,当牧草返青达60%以上为返青期;2006秋季定点,每小区取20 cm长样段,3次重复,测定牧草越冬前、后的成活株数和死亡株数,确定牧草越冬率。(详见表3)
表3 牧草生物学特性观测
测定内容:产业量、茎叶比例、生长速度等,产草量是牧草最主要的生产性能,只有达到一定产量指标,才能在生产中有较大的推广价值。按半区法测定(另一半做生育期观测),豆科在10%的植株开花时刈割,3次重复。茎叶比例是牧草品质的重要指标,叶量比例大,适口性好,营养丰富,消化率也高,茎叶比例是在牧草始花期按样方法进行测定,3次重复。牧草生长速度也反映了牧草对该地的适应能力,并为高产奠定了基础,按样株法分期测定,3次重复。(详见表4)
表4 引种材料生产性能测定
牧草在播种4d后开始陆续出苗,观测出苗期及进行生育期记载(详见表2)。
2006年秋季至2006年6月30日分期测定各项指标,牧草柱高、叶长、叶宽、叶数、茎秆直径均在2006年6月30日测定。(详见表3)
干草产量、茎叶比均在牧草播种当年始花期进行测定,生长速度按样株法分期测定(详见表4)。
金皇后和农宝在播种5d后进入出苗期,会宁和巨人在播后7d进入出苗期;金皇后在31d进入分蘖期,而农宝和巨人在33d进入分蘖期,会宁在35d进入分蘖期,但驯鹿在37d进入分蘖期。金皇后和会宁在10月7日进入枯黄期,农宝在10月5日进入枯黄期。金皇后的绿期为142d,驯鹿的绿期为138d,其余的3种也在130d 以上,绿期较长。
农宝、驯鹿和巨人植株较高,分枝较多,叶量繁茂。金皇后和会宁植株高度一致,在47cm附近,叶数较多,茎秆较粗。
供试5个品种在播种当年鲜草产量及茎叶比详见表1~4。由表可知,金皇后产量最高,鲜草产量为4700 kg/hm2;后为巨人、农宝、会宁和驯鹿,鲜草产量依次降低;生长速度与牧草草产量呈正相关。播种当年,各品种生长均表现良好,大部分牧草处于营养生长阶段。第2年,各品种在4月12日至20日返青。这3个牧草品种适应乐都区气候条件,越冬率都在95%以上(见表1~3),且有较强的适应性,在寒冷干旱地区生长发育良好。
(1)本实验研究表明:金皇后、农宝、会宁、驯鹿和巨人5种(品种)牧草越冬率达95%以上,在青海东部农业区及部分干旱区可安全越冬。
(2)鲜草产量、茎叶比是牧草品质的重要指标。本实验研究表明,金皇后产量品质俱佳,且适应性强,抗寒、耐旱,叶片含量丰富,具有优质高产的突出特性,是我们引进牧草品种中适应性、饲用性俱佳的优良草种,而且这5种(品种)牧草也表现出坚强的适应性,抗寒、耐旱,在极其干旱年份能获得较高的草产量,也适宜在大面积推广种植。
[1]曾庆飞,贾志宽,韩清芳,等.施肥对苜蓿生产性能及品质影响的研究综述[J].草业科学,2005,22(7):8-15.
[2]王绍令.青藏高原东部环境变化的初步探讨[J].青海环境,1991,3(4):173)177.
[3]苏加楷,耿华珠,马鹤林,杨青川.野生牧草的引种驯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张涛,胡跃高.苜蓿产品在奶牛日粮中的应用[J].中国草食动物,2003,23(5):49-51.
[5]陈述明,李卫军,李雪锋.密度对苜蓿生长发育及种子产量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2005,42(3):189-191.